|
轉載于路客看見公眾號 一九八六年河北省保定市易縣高陌鄉(xiāng)大北城村出土窖藏金銀器一批,內(nèi)有北宋“元豐四年”(1081)“政和六年”(1116)紀年銀鋌兩件。此地于遼統(tǒng)和五年(987)后為契丹所有,置高陽軍,歷百余年,直至北宋宣和四年(1122)高鳳、郭藥師歸降,才短暫附宋,宣和七年(1125)復失其地。金人南下,遼、北宋相繼滅亡,易州為金所有。這批由太平歲月輝煌廳堂轉入幽暗地下沉埋的財富,應該就和這十來年間的戰(zhàn)亂紛爭、風云變幻相關。 窖藏共計四百余件,金、銀、玉、水晶、琥珀皆有。數(shù)量之巨,品類之繁,質(zhì)地之精,均為近年少見。逐一細審,猶可見倉促卷藏之狀,如拆卸的帶鎊、壓扁的銀壺、銀盞,脫落的系鈕等。各類銘文、墨書蘊涵的歷史信息,尚待深入解讀。誠如揚之水先生文章指出,這批器物風格不一,宋遼兼有。宋物進入遼地,途徑不一,或歲幣,或賞賜饋贈,或榷場。頻繁活躍的流通,是政局相對安穩(wěn)的見證。一器一物的聚散流轉,也和時運息息相關。 易州有古易水,“荊卿西去不復返,易水東流無盡期”。建炎紹興,宋祚南移,楊萬里曾感慨:“白溝舊在鴻溝外,易水今移淮水前?!睙o數(shù)的分合與爭端,終隨歷史云煙遠去。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易州不復“黃沙白草任風吹”的蕭條,江南也恢復了“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自古繁華。 近千年窖藏重現(xiàn),夢華錄舊物歸來。(文字來源:上虞博物館官網(wǎng)) 攝于:#上虞博物館# ![]() ![]() ![]() ![]() 北宋·纏枝蓮紋金梳 北宋·滿池嬌紋金梳 ![]() ![]() ![]() ![]() ![]() 北宋·金覆盂形器 (我蹲現(xiàn)場看半天也沒明白這個東東的實際用途,回來查也沒查到相關資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