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第十三講 談管住家人的重要性

 duojing2000 2024-12-12

漢武帝駕崩后,幼子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為什么武帝在死的前一天才指定劉弗陵為繼承人呢,這大概是與原太子劉據(jù)有關(guān),一方面武帝可能認為劉據(jù)本來是個不錯的繼承人,但很痛心發(fā)生了父子相殘的悲劇,失去了才知珍貴,其他皇子似乎都比不上劉據(jù)。另一方面通過這場悲劇,武帝在立太子的問題上更加謹小慎微,害怕自己看走眼。所以在劉據(jù)死后,太子之位一直空懸著。

武帝一共有六個兒子。但是到自己晚年時,原太子劉據(jù)、齊王劉閎和昌邑王劉髆已經(jīng)死了。有望繼承皇位的除了昭帝劉弗陵外,還有李姬所生的燕王劉旦和廣陵王劉胥。

廣陵王劉胥不成器,從小不愛讀書,但有一身蠻力,能舉起鐵制的巨鼎,也能赤手空拳搏倒猛獸。史書上說他“動作無法度”,這樣莽夫般的皇子顯然不適合做皇帝。

燕王劉旦有些才干,但為人上存在不少瑕疵,在武帝看來,劉旦是學問不錯但野心不小。劉據(jù)死后,燕王覺得自己是太子的最佳人選,就迫不及待地上書武帝,請求“上京入宿衛(wèi)”,表面上是請求去京城在武帝身邊服侍。言外之意,就是想等武帝死后自己可以順利接班。武帝看了燕王的上書很生氣,不但把送信的使者投入監(jiān)獄,還削掉了劉旦的一些封地。

劉弗陵是武帝六十多歲時才得到的兒子,屬于真正意義上的“晚年得子”,而且劉弗陵從小聰明伶俐,武帝很喜歡他,覺得這個幼子很像自己,所以選擇了劉弗陵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不過劉弗陵登上帝位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便是自己的母親被殺。

說起劉弗陵的母親,據(jù)記載她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子。她雖姓趙,但人們一般稱她為“拳夫人”,有這樣的稱呼主要是因為她的一只手掌生下來就緊握著,從來沒有打開過。用現(xiàn)在的醫(yī)學觀點看,應該屬于先天性殘疾。她的童年非常不幸,父親早死,母親帶著她流浪乞討為生。她的母親經(jīng)常對外人講,說自己懷女兒時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一位白發(fā)老人對她說,這個即將出生的孩子會有個怪異之處,如果遇到高貴的人觸碰,怪異之處不僅會消失,這個孩子還會成為人上之人。一傳十,十傳百,這個奇聞很快散播了出去。

有次武帝出巡經(jīng)過河間國,聽說了這個故事,就命人將住在附近

的母女倆找來,當年的殘疾兒童已經(jīng)出落成妙齡少女。武帝很好奇,就用手輕輕觸碰了一下緊握的拳頭,奇跡就此出現(xiàn)了,她的手徐徐展開,展開后手心中緊緊握著一個小玉鉤,所以“拳夫人”后來又被稱為“鉤弋夫人”。

武帝很驚奇,又看到她長得標致可人,就將她帶走送入后宮。很快被封為婕妤,婕妤是武帝新設(shè)立的嬪妃稱號,地位僅次于皇后。過了一段時間,在鉤弋夫人身上又發(fā)生了神奇的事情,一般人大多是十月懷胎而生,而鉤弋夫人懷胎十四月才生下了劉弗陵。歷史上傳說先古時代圣君堯也是懷了十四月才生的,武帝不由聯(lián)想起這個,覺得這個孩子非同一般,這為劉弗陵最終脫穎而出增加了不少分數(shù)。

武帝有心立劉弗陵為太子時,有一個問題開始困擾他,那便是鉤弋夫人太年輕了,如果自己百年之后,劉弗陵即位,恐怕大權(quán)將落入鉤弋夫人手中,可能又會重蹈呂后專權(quán)的覆轍。前思后想,左右權(quán)衡,武帝決定既然讓劉弗陵繼任,那他的母親就不能活在這個世界上。于是,他找了個鉤弋夫人的小錯誤而命令處死她。

對此,有不少人對鉤弋夫人的受害頗為同情,對武帝這樣殘忍的做法有些異議,說:“且立其子,何去其母”。武帝對此心知肚明,他為自己解釋道:“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

鉤弋夫人死后,武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立劉弗陵為太子,并為年僅八歲的他選了幾位輔助大臣,排在首位的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第二位是車騎將軍金日,另外兩個是左將軍上官桀和御史大夫桑弘羊。

輔政大臣排名第一的霍光不是普通人,他是霍去病的同父異母的弟弟?;羧ゲ∫驗檐姽ψ恐苁芪涞鄣膶櫺?,唯一遺憾的就是活得太短。在他死之前,把霍光帶到長安,讓他走上了仕途。

霍光這人頭腦很清楚,自己能入仕是因為自己的哥哥,所以他為人非常低調(diào),一直踏踏實實做事,《漢書》說他:“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背Uf“伴君如伴虎”,霍光在武帝身邊二十多年,居然從未出過差錯,可見為官之謹慎,所以深受武帝的信任。

武帝決定讓劉弗陵當太子時,霍光就成為武帝心中首選的輔政大臣,他命令宮中畫師畫了一張周公抱著周成王接受諸侯朝拜的圖送給

了霍光,以此向天下宣告,將要讓少子劉弗陵即位,以霍光為輔政大臣,同時希望霍光能像當年的周公一樣輔佐劉弗陵。

另一個輔政大臣金日。他不是漢人,而是匈奴人,這是件非常奇怪也很有意思的事情。武帝和匈奴打了一輩子的仗,怎會讓一個匈奴人做為輔政大臣呢?

這要從霍去病大破匈奴說起,當時單于想誅殺吃了敗仗的昆邪王和休屠王,這兩位匈奴王爺出于恐懼決定降漢,事到臨頭休屠王有些猶豫,昆邪王將休屠王殺掉后歸降漢朝。金日就是被殺的休屠王的長子,最初他作為奴隸被派到宮中擔任馬夫?!叭倭?,行行出狀元”,金日養(yǎng)馬很有一套,而武帝恰好是個“馬迷”。武帝發(fā)現(xiàn)金日養(yǎng)的馬非常好,就派人將他找來,看到金日儀表堂堂,一表人才,就下令取消他奴隸的身份,并讓他到自己身邊服侍,金日一直兢兢業(yè)業(yè)為武帝做事,也深得武帝的信任。

上官桀獲得武帝的信任,主要是因為他的乖巧,上官桀被武帝任命為未央廄令,也是管理馬的官員。有次武帝生了大病,病好后發(fā)現(xiàn)上官桀養(yǎng)的馬變瘦了,武帝大怒,斥責上官桀說:“你以為我活不過來,再看不到這樣些馬了嗎?”上官桀回答得很巧妙,他說:“聽說皇上生病,日日夜夜為陛下?lián)?,哪里還有什么心思照看馬啊?!痹捯粑绰洳唤麥I下,武帝轉(zhuǎn)怒為喜,認為上官桀忠誠可嘉,他的官職就此也越升越高。

雖然顧命大臣有四人,但武帝主要托付的還是霍光和金日。很大原因是兩人出生并不顯貴,做事認真,為人沉穩(wěn),很有分寸,而且兩人跟隨自己多年,值得信賴。事實表明武帝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兩人中,金日知道自己是外族人,所以并不爭權(quán),而且昭帝即位后不久,金日就因病去世了,朝中的事情基本上由霍光來主持。

昭帝和霍光面臨的是武帝留下的爛攤子。武帝后期國庫空虛,社會矛盾激化,所幸輪臺罪己,懸崖勒馬,但在調(diào)整政策僅僅兩年后,武帝就駕崩了。武帝在遺詔中寫到:“善禺(遇)百姓,賦斂以理;存賢近圣,必聚糈士;表教奉先,自致天子。胡孩(亥)自汜(圮),滅名絕紀?!崩锩嬗袑μ拥恼佌伣陶d,也充滿著深深的憂慮,大漢能否繼續(xù)強盛下去,還是會像秦朝一樣滅亡,這一切都要取決于八歲的劉弗陵和背后的幾位輔政大臣。

面對風雨飄搖的大漢,霍光不得不來收拾這個殘局。他推行的國策,大多是武帝罪己詔所確定的一些措施,重點是與民休養(yǎng)生息,減

輕百姓負擔,逐步緩解社會危機。推行政策需要大量人才,此時諫大夫杜延年建議霍光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舉賢良、文學之士,問詢百姓疾苦。賢良、文學是漢代察舉的科目,賢良指德行賢良,文學指通曉經(jīng)義,霍光接受了他的建議。公元前82年六月,昭帝下詔令三輔、太常舉賢良各兩人,郡國舉文學各一人。

完成人才選拔后,推舉的賢良、文學與朝廷大臣齊聚一堂,在建章宮進行了政策問詢,沒想到這場問詢會開成了辯論會,一上來火藥味十足,賢良、文學紛紛抨擊鹽鐵專營等經(jīng)濟政策,說是與民爭利、殺雞取卵。桑弘羊成為眾矢之的,他壓根沒想到這些讀書人會向他集中發(fā)難,他為自己辯解到這些舉措是王朝主要財政來源,所以決不能廢止,各自都覺得自己占理,誰也說服不了誰,會議最后也沒有得出結(jié)論。

這次會議表面看集中在鹽鐵政策上,但實際是場事關(guān)執(zhí)政理念和施政方針的辯論。盡管會議沒有定論,但五個月后朝廷取消了酒類專賣和部分地區(qū)的鐵器專賣,這表明桑弘羊無疑是失敗的一方,因此埋下了霍光和桑弘羊決裂的隱患。

霍光大權(quán)獨攬并強力推行一些政策,引發(fā)朝中一些人的不滿,一場針對霍光的宮廷政變正悄悄地醞釀。站在霍光對立面的主要有四個人,一是燕王劉旦,他一直認為自己是皇位的最佳人選,沒想到武帝最后選擇了劉弗陵,劉旦認為在此中間霍光沒起什么好作用,所以對昭帝和霍光心懷不滿。

第二位是桑弘羊,霍光還是伺候武帝的小人物時,桑弘羊已經(jīng)是位高權(quán)重的重臣,雖然自己后來也被確定為輔政大臣,但卻排名第四,一切都要聽從霍光的,況且在鹽鐵之爭上受到挫折,使他投入到反對霍光的陣營。但是與其他幾人不同,他與霍光之間的問題更多是政見上的分歧。

第三位是上官桀,很有意思的是,他和霍光是親家,他的兒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兒為妻,上官安的女兒后來進入后宮,成為了昭帝的皇后。換句話說,昭帝皇后的祖父是上官桀,外祖父是霍光,這種親上加親的關(guān)系是如何成為了死敵呢。

主要緣由是因一件事情,昭帝唯一的姐姐蓋長公主與上官家關(guān)系不錯,通過蓋長公主的大力幫忙,上官桀的孫女才成為了皇后。上官桀為了報答公主,請霍光封昭帝姐姐蓋長公主的一位“相好”丁外人為候,但沒想到被霍光以“無功不侯”的理由拒絕,上官桀退而求其

次請封為光祿大夫,霍光依然不準?;艄獾蔫F面無私讓上官桀覺得非常沒面子,想當年自己位居九卿高位時,霍光不過是武帝身邊的一個隨從,如今霍光大權(quán)獨攬,太不把自己當回事兒,心里怨氣不斷積壓,使得他對霍光充滿了怨恨。

第四個就是蓋長公主,因為自己的相好沒有得到封賞,對霍光心懷不滿。

出于對霍光不滿,四個人最終走到了一起,積極策劃推翻霍光的統(tǒng)治。正在這個時候,霍光出京檢閱羽林軍,反霍集團收集了一些證據(jù)材料,讓燕王出面來彈劾霍光,說霍光出京檢閱羽林軍,違反帝制,擅自調(diào)增幕府校尉,專權(quán)自恣,恐有謀反之心。當時的官員每五天有一天休假,他們特意選擇霍光休假之日上書,想通過突然襲擊先發(fā)制人。

當時昭帝雖然只有十四歲,但頭腦卻很清楚。他接到這份上奏后扣在自己手中,沒有恩準下發(fā),也沒有接受上書的建議。

第二天霍光進宮,聽說自己被彈劾,心里感到非常恐懼,不敢進殿面見皇帝。昭帝就派人召霍光覲見,霍光進殿后脫下頭冠,等候皇帝的裁決。昭帝對他說:“這份上奏是偽造的,大將軍無罪。”霍光這才松了口氣,問陛下怎么知道其中有詐。昭帝說這些事情發(fā)生不到十天,遠在燕地的燕王怎么會知道呢,若大將軍真要謀反,也無需這樣做。昭帝少年老成,確實是個賢明之君。第一次推翻霍光的陰謀就這樣宣告失敗。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們準備讓蓋長公主請霍光吃飯,席間將霍光誅殺,然后廢掉昭帝。但這一計劃被蓋長公主一個下人告發(fā),昭帝和霍光當機立斷,發(fā)兵逮捕并處死了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以及桑弘羊,并誅滅三族。燕王劉旦和蓋長公主被賜死,昭帝的皇后雖然也屬于上官一族,但年僅八歲,也沒有參與謀反,更重要的是她還是霍光的外孫女,所以并沒有被廢除。粉碎了這場政治陰謀,反霍集團土崩瓦解,霍光成為唯一的輔政大臣。

過了幾年,昭帝年滿十八歲,舉行了加冠禮。親政后的昭帝與霍光的關(guān)系處理得很好,依然將政事委于霍光,霍光則全力輔佐,這段時間西漢政局比較平穩(wěn),社會經(jīng)濟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但可惜好景不長,昭帝親政僅三年就暴病而亡,僅僅活了二十一歲。

昭帝死時沒有兒子,誰來繼承皇位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首先應從武帝的兒子中來選擇,此時武帝的六個兒子只剩下廣陵王劉胥,從血統(tǒng)上講,劉胥最有資格。但劉胥只有蠻力,毫無才干,霍光認為他“內(nèi)外不修”,不能立為皇帝。

如此這般,只能從武帝的孫子輩里找合適人選,霍光選中了李夫人所生的昌邑王劉髆之子劉賀?;艄鈱嶋H上對劉賀并不了解,只是認為不管劉賀如何,如果自己和其他大臣盡力輔佐,應該問題不大。于是就請皇太后下令請劉賀從昌邑出發(fā)到京城繼承皇位。

劉賀此時不到二十歲,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紈绔子弟,據(jù)史書記載在來京的路上就不守規(guī)矩,有些胡作非為,繼承皇位后本性更顯露無疑,在為昭帝服喪期間,他天天花天酒地,和宮女尋歡作樂。他還毫不顧忌祭拜自己的父親昌邑王劉髆的廟宇,在告示中自稱“嗣子皇帝”,亂了禮制。這一切霍光都看在眼里,漸漸覺得自己有些看走了眼。

但如果僅僅是生活奢靡,霍光或許還能忍受,但劉賀做的另一件事情讓霍光實在忍無可忍,劉賀從昌邑帶來了二百位家臣,幾乎把昌邑的領(lǐng)導班子原封不動地搬到了朝廷,這些人既然來了,就要掌握一些重要的職位,大將軍霍光等過去的重臣就會被邊緣化。由此看出,劉賀想搶班奪權(quán)的意圖很明顯,這終于讓霍光下定了廢除劉賀的決心。他征得了楊敞、田延年等重臣們的同意,并取得了自己的外孫女皇太后的支持,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為由,將劉賀從皇位上趕了下來。

劉賀只做了僅僅二十七天的皇帝,還未過足癮就被送回了昌邑,帶來的二百位家臣幾乎全被誅殺。后來劉賀被取消封國,降為山陽郡,后又改封為?;韬睢①R成為中國歷史上非常少見的既當過皇帝,又當過王和侯的人物。2013年在江西發(fā)現(xiàn)了一座漢朝王侯的墓葬,經(jīng)過考古發(fā)掘確認為?;韬顒①R之墓,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2016年三月在北京舉辦了出土文物展,一票難求,引起轟動,人們又開始關(guān)心這位歷史上的短命皇帝。

劉賀被廢后,誰來當皇帝又再次成為棘手問題。劉胥不能立,武帝皇孫里只剩下燕王劉旦的后代,但劉旦由于謀反被賜死,所以他的后代自然也不能立。正在一籌莫展之際,有人向霍光建議,孫子輩里找不到還有曾孫啊?;艄忸D時茅塞頓開,武帝還真有一個曾孫,就是原太子劉據(jù)的孫子。

劉據(jù)早婚早育,雖然在巫蠱之變中,他和他的兒子、兒媳都死于非命。當時他的孫子劉病已尚在襁褓,被投入了大牢,負責審理這起案件的官員叫做邴吉,他對這位皇孫很是同情,讓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女囚喂養(yǎng)劉病已,使他僥幸活下來,稍微長大后,邴吉將他送到已故太子劉據(jù)的岳母史家去撫養(yǎng)。后來武帝遺詔赦免了他,恢復了宗室身份,并送到掖庭養(yǎng)育,掖庭是皇家普通下人待的地方。

霍光等大臣決定選擇劉病已時,他已經(jīng)成年,娶了許平君為妻,過著普通人的生活。說來也巧,霍光和劉病已還有些許親戚關(guān)系,劉病已的祖父劉據(jù),是武帝皇后衛(wèi)子夫的兒子,霍光同父異母的兄弟霍去病的母親是衛(wèi)少兒,而衛(wèi)子夫和衛(wèi)少兒又是親姐妹。

霍光選擇他,并非考慮這種沾親帶故的關(guān)系,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和劉賀不一樣,長期生活在民間,而且太子劉據(jù)家族在蠱惑之亂中幾乎滅絕,所以劉病已沒有自己的勢力,即位后只能繼續(xù)依靠現(xiàn)在這些大臣,應該是個比較讓人放心的人選。于是,在群臣的擁戴下,劉病已被封為陽武侯,先重新取得皇族資格,然后登上皇位,是為漢宣帝。

如霍光所愿,宣帝沒有背景,也沒有自己的勢力,所以朝中一切由霍光說了算。此時,霍家的權(quán)勢漸漸達到了鼎盛,他的兒子、弟弟、女婿、堂兄弟等占據(jù)了朝廷和軍隊的重要職位,形成了盤根錯節(jié)的勢力集團。

宣帝對此感同身受,每次與霍光一同乘車拜謁祖廟時,宣帝都覺得“若有芒刺在背”?!稘h書·霍光傳》說:“威震主者不畜?;羰现湥妊莉壋恕?,也就是說,霍氏后來的下場,從宣帝與霍光同乘一輛車時就埋下了隱患。盡管如此,宣帝頭腦很清醒,自己雖然貴為天子,但尚沒有與霍氏家族抗衡的能力,只能逐漸地發(fā)展自己的勢力,等待合適的機會到來。所以,宣帝在表面上對霍光還是非常尊重,給予他很高的禮遇。

盡管宣帝對霍光言聽計從,但在一件事上他要堅決按照自己的意志辦,那便是選立皇后。宣帝在民間時已經(jīng)娶了許氏為妻,兩人的感情一直很好,結(jié)婚一年后,許氏生下了后來的元帝劉奭。宣帝即位后,許氏被封為婕妤,皇后之位暫時空著,這時大將軍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沒有出嫁,大臣們?yōu)榱擞懞没艄猓娂娞嶙h冊立霍成君為皇后。

宣帝對皇后的人選主意堅定,那便是許平君,一方面兩人是患難夫妻,共同度過艱難歲月,許平君理應獲得這個位置。更重要的是,

如果選立霍光之女,宮外是霍光,宮內(nèi)皇后是他的女兒,皇太后是他的外孫女,宣帝幾乎沒有自己的自由空間,這對在政治上想有所作為的宣帝而言,是無法接受的事情。

宣帝很聰明,他并沒有明確地回絕大臣們想擁立霍氏的意見,而是讓臣子們幫他去找自己的一把舊劍,說舊劍跟隨自己多年,自己舍不得丟棄。言外之意是想讓自己的原配許平君當皇后,領(lǐng)會宣帝意思的一些大臣上書請求立許婕妤為皇后,宣帝順水推舟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心意。

許氏成為皇后,有人提議應加封許皇后的父親許廣漢為侯,應該講這個請求并不過分,但霍光卻不同意,他認為許廣漢為“刑余之人”,也就是受過宮刑的人,不可以封侯。拖了一年多,才勉強同意封昌成君?;艄膺@樣做,表現(xiàn)上看好像是堅持原則,但骨子里卻透出一種對皇權(quán)的蔑視,顯得有些自我膨脹,更增加了宣帝對霍光的不滿。

對于宣帝而言,這些尚可以忍受,真正讓他無法容忍的事情很快就到來了。有一天,宮中突然傳來了許皇后病死的消息,這讓宣帝和群臣很震驚,因為許皇后得的并非不治之癥,怎么突然就死去了呢。

據(jù)歷史記載,這不是一起自然死亡事件,而是宮廷醫(yī)生淳于衍下的毒手,背后的主謀是霍光夫人霍顯。她一直想讓自己的女兒成為皇后,但她也知道宣帝不會廢掉許皇后,所以她背著霍光指使淳于衍利用許皇后生產(chǎn)之際下了毒手。

宣帝下令追查這件事情,霍顯非常驚慌,害怕最終查到自己頭上。無奈之下,她向霍光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霍光聽后異常震驚,沒想到自己老婆居然膽大到毒殺皇后的程度,他第一反應是想大義滅親,向宣帝告發(fā)霍顯,但冷靜下來又怕因此牽連到自己,最后決定還是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壓案不報,大事化了。

許皇后死后,霍光的女兒霍成君被立為皇后。宣帝雖然同意硬塞給他的這位皇后,但他也借機留了后手,他封自己與許皇后的兒子劉奭為皇太子,岳父許廣漢為平恩侯,算是與霍家的一種交換。

人心不足蛇吞象,宣帝立劉奭為皇太子讓霍顯惱怒異常,在她看來,劉奭出身在民間,沒有資格成為太子,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女兒如果生了皇子,就不能再成為太子,據(jù)說她指使霍成君毒害太子,霍皇后屢次召見太子賜給他食物,但保姆總是先去品嘗,她們的陰謀終未得逞。

小不忍則亂大謀,對霍家的所作所為,宣帝選擇了暫時的隱忍。公元前68年,這份忍耐終于見到了曙光,這一年霍光去世了,宣帝把霍光的葬禮搞得很隆重,按照皇帝葬制的規(guī)格安葬了霍光。

平心而論,霍光一輩子所為對得住武帝的囑托,他挫敗上官桀等陰謀,盡力輔助昭帝,又以出色的政治決斷力,廢掉昌邑王,選擇劉病已即位,引著西漢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在他輔政期間,朝政基本穩(wěn)定,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不僅收拾了武帝留下的爛攤子,還讓西漢出現(xiàn)了中興的氣象。

但是大權(quán)在握后,霍光有些自我迷失,犯了兩個重大錯誤。一是不知進退,霍光的權(quán)勢讓宣帝感到“芒刺在背”,說明宣帝對他的勢力很是忌憚,同時宣帝已經(jīng)成年,聰明剛毅,完全可以親理朝政,但霍光卻過于戀權(quán),不肯讓位。如果此時急流勇退,金盆洗手,想必他的家族應該會有個好結(jié)果,但權(quán)力猶如毒品一樣,讓他欲罷不能,原先的政治決斷力蕩然無存。二是沒有管好身邊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疏于對家人的管教,以至于自己的老婆居然毒殺皇后。他知情后心存僥幸,隱瞞不報,客觀上更加助長了家人的無法無天,霍家一族占據(jù)朝廷重位,看上去富貴滿朝,實際上埋下了滅族的隱患,等霍光一死,樹倒猢猻散,霍家的最后覆滅已經(jīng)不可逆轉(zhuǎn)。

霍光死后,宣帝準備將失去的權(quán)力收歸己有,他首先重用魏相和自己的岳父許廣漢等人,把朝廷權(quán)力控制在自己手中。接著采取行動,剝奪霍氏集團控制的軍權(quán),通過一系列措施,霍家的權(quán)力基本被剝奪。

飛揚跋扈慣了的霍家人,面對宣帝全面奪權(quán)的行動,感到非?;炭郑瑩娜绱讼氯タ钟袦缱逯疄?,于是就鋌而走險,意圖發(fā)動叛亂推翻宣帝統(tǒng)治。但消息敗露,宣帝發(fā)兵鎮(zhèn)壓了霍氏集團的叛亂,包括霍顯在內(nèi)的霍家成員都被處以極刑,霍皇后被廢后來自殺,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霍氏家族就這樣灰飛煙滅。

徹底剿滅霍家勢力后,宣帝終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治理國家了。他和其他皇帝有一個很大的區(qū)別,就是早期一直生活在民間,所以他對百姓的疾苦有切身的感受。

他認為吏治的好壞直接關(guān)系到百姓的安居樂業(yè),所以治理的重點首先放在了整頓吏治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地方長官對一個

地區(qū)穩(wěn)定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所以宣帝特別重視對地方長官的選拔和考核。朝廷任命刺史、郡守等地方主官時,他都親自過問,在赴任前,他親自接見,當面考察,并讓這些官員立下責任狀,以便有針對性地對他們的政績進行考核。他經(jīng)常派出使者對各地進行巡查,對不合格的官吏給予撤職處分,對政績優(yōu)秀的給予獎勵或破格提拔。

他同時清楚百姓對官吏貪腐非常痛恨,所以他強調(diào)嚴格執(zhí)法,懲處不法的官吏和豪強。其中包括大司農(nóng)田延年。當年霍光擁立宣帝,田延年也參與其中并立下功勞,但后來他因貪污被人告發(fā),宣帝并沒有因為他擁戴有功就赦免他,堅持追究他的責任,田延年最后畏罪自殺。

宣帝對吏治的整治,使得大量的循吏登上歷史舞臺?!把樢?,上順公法,下順人情也”,循吏簡單的說就是好官,它是與酷吏相對立的詞語,武帝時代多酷吏,到了宣帝時代,循吏成為了主角?!稘h書·循吏傳》中記載了文翁、王成、黃霸、朱邑、龔遂、召信臣六人的列傳,除了文翁外,其他都是宣帝時期的人物。

由于宣帝也曾經(jīng)有過牢獄之災,他對冤獄深惡痛絕。提出要廢除苛法,平理冤獄。他親自參加一些案件的審理以示重視。下令在朝廷增加官員,專門負責刑獄的評審和復核。在他統(tǒng)治期間廢止了“首匿連坐法”,無罪的家屬不再受到牽連。

公元前64年,宣帝將自己的名字由“病已”改為“詢”,這樣做是因為皇帝的名字要行避諱,“病已”這兩字是常用字,所以經(jīng)常有百姓因為忘記避諱而獲罪,宣帝為了方便百姓,下詔將名字改為不太常用的“詢”,并下令赦免所有以前觸犯自己名字忌諱者的刑罰。

他還派人到各地巡查,平反冤案,檢舉處罰濫用刑罰的官員。有些舉措頗有些現(xiàn)代法治的影子,例如他下令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除誣告、殺傷人外,其他的一切罪行都可以免于刑罰。宣帝在位二十五年,先后頒布了十次大赦令,在這些措施的作用下,冤案大為減少,濫用刑罰得到遏制,社會矛盾大為緩解。

在經(jīng)濟上,宣帝繼續(xù)奉行昭帝實行的輕徭薄賦的政策,對于武帝時代出現(xiàn)的流民問題,宣帝下令征收豪強的土地給他們耕種,他在民間的經(jīng)歷,深知百姓生活不易,所以不斷減少百姓承擔的賦稅和徭役,他還委任農(nóng)業(yè)專家蔡葵為“勸農(nóng)使”,巡視全國,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這些措施的大力推行,使得農(nóng)業(yè)連年豐收,谷價猛跌,創(chuàng)造了西漢的最低價,經(jīng)濟情況大為改觀。

在對外關(guān)系上,宣帝取得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成就,也是武帝夢寐以求但一直沒有實現(xiàn)的夙愿——降服匈奴。宣帝統(tǒng)治時期,應烏孫請求派兵聯(lián)合夾擊匈奴,這是武帝以后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匈奴被漢軍擊潰,實力大為削弱,后來發(fā)生分裂,表示愿意臣服西漢中央政府,自此,漢匈之間結(jié)束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戰(zhàn)爭狀態(tài),邊疆的硝煙漸漸散去,人民也免于戰(zhàn)火涂炭。

宣帝用出色的政績,成為中國歷史上又一名賢君,在他統(tǒng)治期間,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jīng)濟發(fā)展、四海臣服,他的豐功偉績使得自己與高祖劉邦、文帝劉恒、武帝劉徹一樣,成為西漢正式擁有廟號的四位皇帝之一。

宣帝與昭帝共執(zhí)政三十八年,這段時間整個社會和諧繁榮,呈現(xiàn)出“吏稱其職,民安其業(yè)”的景象。歷史上把他們統(tǒng)治的這段時間稱為“昭宣中興”。只可惜宣帝也不長壽,公元前49年,宣帝駕崩,年僅四十二歲。自此,西漢走完了輝煌的路程,一個王朝的衰敗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