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后,是繞不過瓊瑤的。 最初階段總是把瓊瑤跟那個靳羽西的品牌創(chuàng)始人混淆不清。 ![]() 我閱讀瓊瑤的途徑跟大眾略有不同。 小時候,家里是一個作坊式的郵電所,我有好于伙伴多得多的閱讀條件。 初中時代,在一部類似《今古傳奇》的16開的雜志上讀到了瓊瑤的《六個夢》,現(xiàn)在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已經(jīng)完全不記得了,但當時讀得還是如癡如醉。 不過,求學任務繁重,就此打住。 高中時代,幾乎沒有什么課外閱讀。 一直到衡陽師專,有個衡陽籍同學無意中說起瓊瑤是他們衡陽人。還說了瓊瑤回鄉(xiāng)探親的一些近況。 這時才產(chǎn)生重新閱讀瓊瑤的興趣。 認真地閱讀了《庭院深深》,之后好像也閱讀了《幾度夕陽紅》或者是《煙雨濛濛》。 就此放下。 覺得書中的生活情節(jié)內(nèi)容離我們這些農(nóng)村出生的男孩子比較遠,而且對書中女主角多有一種無病呻吟的病態(tài)感覺。 瓊瑤在大陸最火的時候應該是2000年前后湖南臺《還珠格格》系列的播出。 捧紅了趙薇和林心如。 但我對趙薇的印象不怎么好,特別是對于張鐵林的皇阿瑪形象,除了蹬鼻子怒瞪眼之外,幾乎沒有什么演技。 后來,《煙雨濛濛》的播出,又受到了很多癡男怨女的追捧,但在我的眼里,這部電視劇非常糟糕。 除了哭,就是鬧。幾乎三分鐘一小哭,五分鐘一大鬧。家人在看,我在旁邊聽著都煩心。 至于瓊瑤本人如何跟平鑫濤糾纏在一起,如何跟繼子鬧不快,那都是花邊新聞。 在我看來,對這位阿姨作品的閱讀興趣應該就此別過了。 她在我心目中的不存在,已經(jīng)持續(xù)了十幾個年頭。 直到前幾天,瓊瑤在臺北輕生的新聞傳來。 怎么說呢,惋惜的心情還是有的,心口略微地還是痛了一下。 畢竟她是一代名家,盡管在我看來跟金庸和李敖還是有不小的距離。 畢竟她也算是一代情感大師,左右和支配了不少少男少女的青春朦懂。 各人的閱讀見解不同。盡管沒有大量而又全面地閱讀瓊瑤的作品,老奉還是不大認同瓊瑤在多部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感情觀。 做女主時痛恨小三的插足。把破壞別人感情,拆散別人的家庭置于倫理道德的制高點進行鞭笞和討伐,這并不過分。 做小三時卻認為女主不懂感情真諦,不懂浪漫,不懂讓位。這就有種矛盾和夸張了。 這不就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感雙標嗎。 祝瓊瑤阿姨走好。 祝這位湖南老鄉(xiāng)在天堂里沒有情感糾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