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寶藏古建小縣城,我已經(jīng)嘮過渾源與代縣,它們倆各有神通。
渾源縣有恒山有懸空寺,有河神之墓有明王撕臉;而代縣呢,有邊境樓雄鎮(zhèn)三關,有華北最大州文廟,更有九塞之首的雁門關。

像他們這種層次的選手,在別的省份基本是亂殺的存在了。
可這里是山西,一個盛產(chǎn)古建奇跡的地方,翻幾座山過幾條河,總是還會遇到高手。
比如運城的新絳縣,與代縣并稱“南絳北代”,也是山西6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新絳是春秋晉國的都城,到了北周武成二年(560年)改稱絳州。
稷益廟的明代壁畫
往后隋,唐,宋,元,明,清一千多年間,它或郡或州或府,政治經(jīng)濟文化都相當繁榮。
如今縣城里的古跡隨處可見,光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就有十幾處,這數(shù)量相當之離譜了。

在縣城里還遇到了一座天主教堂,當我還暗自納悶的時候,身邊人告訴我這是山西第一座天主教堂。
我作吃驚狀,又接著聽人說,明萬歷年間就有了。
它甚至與上海,廣州,青島的天主教堂并稱為中國四大哥特式教堂,哈,真是處處有寶藏啊。
北宋這兒就有鐘樓了,后來失火燒了個精光,現(xiàn)存的是明萬歷年間重修的,十字歇山頂+剪邊琉璃瓦,十分的標致。
一般古代鐘、鼓樓都講究中軸對稱,早晨鳴鐘,晚上擊鼓相當于整點報時了。
而這卻按地勢高低而建,鼓樓在七星坡頂端西邊,同為明代的遺構,三重檐的歇山頂樓身,設有回廊。

再就是路口的樂樓,三樓之中屬它地勢最低,正對著城隍廟。
是明洪武年間酬神唱戲的戲臺子,人們可以在石砌的七星坡席地而坐,和城隍爺一起參加“露天音樂節(jié)”。
02 絳州大堂
從鼓樓步行一會兒便至另一大“國保”—元代重建的絳州大堂。
隋代開皇三年(583年),這里就是州治了,有州府一級的衙門自然正常,以前是完整的一片建筑,如今孤零零的只剩下一座大堂。

這里是州府衙門的正堂,有高懸的明鏡,吶喊的衙役,有冤了便在這擊鼓上堂。
屋內(nèi)有一塊開裂嚴重的“魚兒跪堂石”,意思是百姓是魚,官是水,魚兒離不開水,不過我倒覺得正好相反了。
除了申冤辦案,這兒還充當過“招兵報名處”,稱帥正堂。
李世民東征高麗人手不夠,派名將張士貴在絳州招兵,當時的報名處就設在正堂里。

唐代的石柱礎
大堂本身的結構也很有意思。?
一般的州衙正堂規(guī)制為五間,而這兒卻是獨一份的七間,妥妥的僭越規(guī)制了。
元代的古建一般都比較豪放,原材原料不修邊幅。
大堂內(nèi)已沒啥陳列,二十幾根立柱很是粗壯,加上用了減柱法的緣故,視覺上更加壯觀,站在跟前氣勢逼人。

院子里是被玻璃保護起來的考古遺址。
發(fā)掘出了好幾層的地層堆積,有唐代的地面,宋代的坡道等等,隨便走幾步就能穿越唐、宋、元、明、清六朝1000多年的歷史。
03 絳守居園池
誰能想到就在大堂后面,藏著中國現(xiàn)存的唯一的隋代園林,1400多年的歷史在北方園林界也絕對是佼佼者了。

它是絳州衙署的后花園、是以前州府官員和他們家屬們散步娛樂的地方,當時的普通老百姓可沒這待遇。


雖說是隋園,但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官員添建修葺后最初的原貌肯定是沒了、不過和我去過的蘇州園林對比,還是古樸厚重的多。
加上假山流水,曲徑小橋,應當是范仲淹在《居園池》說的那樣:“靜境合通仙,清陰不知暑”。

不過州成了縣,地位比不上從前。
和山西大多數(shù)古建一樣,囿于經(jīng)費疏于打理,讓這座本該“奇意相勝”的隋代園林略顯的荒涼破敗。

北齊名將斛律光的墓地也在這
04 龍興寺
從南方到北方,我在不少地方都遇到過龍興寺。
比如浙江臺州臨海的龍興寺,安徽滁州鳳陽朱元璋出家的龍興寺,山東青州出土四百多尊佛像的龍興寺。

臺州臨海龍興寺
跟它們不同的是,新絳龍興寺最早是道觀出身,名叫“碧落觀”。
后來佛道相爭,道教沒落,最終在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被改成了佛寺。
寺內(nèi)有三大寶貝不容錯過,一是唐代“碧落碑”,二是唐貞觀年間的龍興寺塔,三是元代的大雄寶殿以及殿內(nèi)的宋金泥彩塑。

唐代碧落碑
宋金泥彩塑
龍興寺塔算是絳州的標志性建筑了,八角形的十三層寶塔。
支付5元允許游客登頂,不過內(nèi)部相當狹窄陡峭,爬到后面手腳并用,每層有窗口看到外面的景色。
“塔頂冒青煙”是個未解之謎,據(jù)說已經(jīng)冒了六次了。
分別是:光緒元年、1937年、1971年、1976年、1993年,規(guī)律是傍晚冒煙,每次半個小時,持續(xù)八九天。
這里的門票實在感人,花5元上完千年寶塔,花3元再下個宋金古墓。
塔下有別處搬來的兩座古墓,一座為北宋時晚期,一座為金代初期,墓室雖小但格外的精致,青磚浮雕有侍女花卉,力士樂舞,還有經(jīng)典的“婦人啟門”圖。

婦人啟門
??
???????
除了新絳縣城的古建,周圍村子里還藏著一些“國?!薄?/span>
比如泉掌村的明代關帝廟,盡管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jīng)被洗刷的只剩一座正殿了,但依舊很有看點??!
正殿檐下有20根盤龍柱,其實浮雕,透雕的盤龍柱子我也見過一些。
但這里不一般,石柱上盤桓的游龍爪上都抓有物品,有的是靈芝,魚鱉,有的則是人頭,人腿,簡直可以用詭異來形容。
比如光馬村的白臺寺,始建年份不可考,只知唐開元年間重修過。
建筑多為金元時期,也保存了許多元,明塑像,只可惜多次被盜,這些珍貴文物都被生生糟踐了。

再就是光村的福勝寺了,我尤其喜愛寺里的渡海觀音,忍不住多說幾句。
這座古寺算是光村的鎮(zhèn)村之寶了。?
也是縣城內(nèi)的十幾處“國保”之一,唐貞觀年間創(chuàng)建的寺廟,元明清都有過修繕。

前后兩進院落里,彌駝殿及部分藏經(jīng)閣為元代遺構,剩下的都是明清建筑。
光村距離縣城并不算近,吸引游客來此的原因,有古建并不是主要原因,彌陀殿內(nèi)的元代彩塑才是重頭戲。

正中間是西方三圣,即中間的阿彌陀佛,左邊的觀世音菩薩,右邊大勢至菩薩。
要是你逛的寺廟多了,你就知道了,這里是凈土宗的道場。

主佛背面是懸塑渡海觀音,頭戴金冠的豐腴菩薩。
腳踩祥云在大海中乘風破浪,身旁兩側是守護的明王,手持法器,面目猙獰。


對了所謂“懸塑”就是懸插在壁面上的彩塑。
山西在金元時期就喜歡在寺院道觀壁上作懸塑,除了這里福勝寺的渡海觀音,有名的還有平遙的雙林寺,隰縣的小西天。

平遙雙林寺

隰縣的小西天
山西的許多古建一般大門緊閉,參觀需要一點緣分,福勝寺也一樣平時不開放,需要你打電話給喊人拿鑰匙開門。
新絳許多的重量級“國保”就隨意待在街巷里,當?shù)氐娜藖硗匀纾晳T了它們的存在。
比如韓家巷路口的三官廟,誰會想到它有八九百歲了,殿內(nèi)還有15尊元代彩色塑像,以及清代的一些壁畫。

能不能進去得看緣分~
最后再推薦一本書吧,這算是古建愛好者入門以及逛山西古建筑的必備神器了。
書的封面是一張山西古建筑地圖,按類型作了很詳細的標注,且整體內(nèi)容也很全乎,對我的山西之行很有幫助!



一個人的行走范圍,就是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