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1、求業(yè)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諺曰“藝多不養(yǎng)身”,謂不專也。吾掘井多而無泉可飲,不專之咎也。要想在學業(yè)或事業(yè)上達到精通,沒有其他的方法,只有專心致志地去做而已。俗話說:“技藝多了反而養(yǎng)活不了自己”,這就是因為不專心、不專業(yè)的緣故。我挖了很多井卻找不到水源來喝,這就是不專心的過錯啊。我們面臨著無數的選擇和誘惑,很容易分散精力,追求多項技能或興趣愛好。然而,真正能夠讓我們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往往需要的是深入鉆研和長期積累。正所謂“術業(yè)有專攻”,只有專注于一項事業(yè),我們才能夠深入了解其本質,掌握其核心技能,從而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就。因此,無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應該保持專注,避免淺嘗輒止,以免陷入“樣樣通,樣樣松”的困境。精誠的心意到了,即使是金石也能夠被打開;經過長時間的苦思冥想所積累的智慧,就連鬼神也能夠通曉。真誠和毅力是克服一切困難的力量源泉。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無論面對多么艱難的任務,都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需要我們不斷地思考、實踐、總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達到更高的境界。因此,我們應該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勇于面對挑戰(zhàn),不斷追求進步。313、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我不知道什么是善,但只要能讓人感動的就是善;我不知道什么是惡,但只要能讓人怨恨的就是惡。善與惡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體現(xiàn)在我們的行為對他人產生的影響上。如果我們的行為能夠讓他人感到溫暖、感動,那么這就是善;如果我們的行為讓他人感到痛苦、怨恨,那么這就是惡。因此,我們應該時刻關注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盡量做到與人為善,避免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我們應該學會感恩和寬容,以包容的心態(tài)去看待他人的行為和言語。314、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凡是出身于富貴家庭的子弟,他們的衣食起居如果與貧寒之士沒有什么不同,那么他們才有可能成為杰出的人才。如果他們沾染上了富貴人家的習氣,那么就很難期望他們能夠有所成就。出身于富貴家庭的孩子,往往容易陷入享樂主義,缺乏奮斗精神。然而,真正的成功往往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奮斗。因此,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不斷磨礪自己的意志和品質,避免陷入奢侈浪費的陷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超越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315、動心忍性,斯大任之基,側身修行,乃中興之本。自古成大業(yè)者,未有不自困心橫慮,覺悟知非而來者也。使心意堅定,性格堅韌,這是承擔重大責任的基礎;嚴格要求自己,不斷修行提升,這是國家中興的根本。自古以來成就偉大事業(yè)的人,沒有不是先經歷內心的困擾和憂慮,覺悟到自身的過錯,然后才取得成功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經歷一番艱苦的奮斗和內心的磨礪。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我們需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和缺點。我們需要不斷地反省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并及時進行改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地成長和進步,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因此,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勇于面對自己的不足和錯誤,不斷追求進步和完善。316、古來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自古以來,那些豪杰之士,我的祖父教導他人時,都將“懦弱無剛”這四個字視為最大的恥辱。因此,作為男子漢,要想自立自強,必須具備倔強不屈的氣概。面對生活的壓力和挑戰(zhàn),我們需要不屈不撓的精神。只有擁有倔強之氣,我們才能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勇往直前,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在培養(yǎng)子女或教育下一代時,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剛毅品質,讓他們在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時,能夠有足夠的勇氣和毅力。317、讀經、讀史、讀專集、講義理之學,此有志者萬不可易者也。圣人復起,必從吾言矣。然此亦僅為有大志者言之。閱讀經典著作、歷史書籍、專業(yè)文集以及探討義理之學的書籍,這是有志之士絕對不可輕易放棄的。即使圣人再次降臨世間,也會贊同我的這番言論。然而,這些話只是針對那些有大志向的人來說的。閱讀不僅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還可以提升我們的思維能力和智慧水平。在現(xiàn)代社會,知識更新迅速,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被淘汰。因此,我們應該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要有遠大的志向和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堅定地學習和進步。318、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一是謹慎獨處,就能使內心平靜;二是持守恭敬,就能使身體強?。蝗亲非笕蕫?,就能使人喜悅;四是勤于勞作,就能使神靈欽佩。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修身養(yǎng)性,實現(xiàn)自我提升。慎獨是保持內心平靜的關鍵,只有當我們獨處時也能保持謹慎和自律,才能真正做到內心無愧,心安理得。主敬則是對人對事都要保持恭敬和尊重,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時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養(yǎng)。求仁則是追求仁愛之心,只有當我們心中充滿愛時,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贏得他人的喜愛和尊重。習勞則是通過勤勞和努力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只有當我們不斷付出努力和汗水時,才能贏得他人的欽佩和尊重。319、知識愈高,則天之所以責之者愈厚;名望愈重,則鬼神之所以伺察者愈嚴。故君子之自處,不肯與眾人量長短。知識越豐富,上天對他的要求也就越嚴格;名望越大,鬼神對他的監(jiān)督也就越嚴密。因此,君子在自我修養(yǎng)時,不愿意與普通人計較長短。當我們擁有更多的知識和更高的名望時,我們也就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這些責任和義務不僅來自于社會和他人的期望,更來自于我們內心的良知和道德準則。因此,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謙虛和謹慎的態(tài)度,不斷學習和進步,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不要過于在意他人的評價和看法,而是要注重自己的內心修養(yǎng)和品德提升。320、生死何奇,且完卻一生忠孝;哀榮畢備,只益增九陛憂勞。生死有什么值得驚奇的呢?只要能夠完成一生的忠孝之道就足夠了。死后哀榮全部具備,只會增加朝廷的憂勞。生死是人生的必然經歷,我們無法改變這一事實,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度過這一生。如果我們能夠堅守忠孝之道,做到忠誠于國家、孝順于父母,那么我們的生命就有了意義和價值。不要過于追求死后的哀榮和榮譽,而是要注重生前的實際行動和貢獻。只有當我們真正做到了忠孝之道,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仰,也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義和光彩。 
編撰整理 | 釋放能量 (ID: SFNL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