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從內(nèi)河到界河的故事 嘉賓: 卜 鍵 研究員,原國家清史辦主任 潘振平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原副總編輯 時間:10月13日(周日)14:30 地點:三聯(lián)韜奮書店美術(shù)館總店2層活動區(qū)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美術(shù)館東街22號 三百年間,黑龍江從一條內(nèi)河,變?yōu)橐粭l中俄界河,再成為一條掐頭去尾的河。在不算漫長的歷史中,它最終被迫得到了“疆界”的身份。上溯三千年,層層累積的繁復歷史信息始終流淌在黑龍江這片廣袤的土地中,它們四散而落,但卻始終閃爍著亟待被認知和鑒戒的光芒。如何精準地搜集這些歷史碎片?又是如何將這些信息進行篩選,最終將它們錯落有致地置放在文字與文字之間?又是如何在實證的基礎(chǔ)上,接連起各種歷史因果,最終在整全的歷史框架中寫成優(yōu)美且有溫度的紀事本末體例? 在寫作《黑龍江紀事》的過程中,卜鍵運用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并對黑龍江部分地區(qū)進行了實地考察。在近乎“元典”的寫作中,卜鍵為廣大讀者和文字愛好者們提供了一種超越式的寫作示范。著名出版人潘凱雄在評價卜鍵的寫作時認為:“即使是在今天所謂人工智能的聲浪面前,其基本原理(謹嚴的治學態(tài)度與功夫)同樣也是顛撲不破的,但凡真正治學成功者必離不開此道?!?/span> 在本次講座中,卜鍵研究員將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原副總編輯潘振平先生進行對談。他們將結(jié)合自己的實地考察經(jīng)歷,以“如何寫成《黑龍江紀事》”作為線索,共同探討學術(shù)大眾化表達的經(jīng)典方法,及其所蘊含的各種潛能。 *文章節(jié)選自《黑龍江紀事:內(nèi)河、界河、掐頭去尾的大河》(卜鍵 著三聯(lián)書店 2024-6)并不高峻的蒙古國肯特山,成吉思汗崛起之地,黑龍江的南北兩源皆發(fā)脈于此三百三十多年過去了,今天的人們?nèi)詴赝岵汲?,重新審視《尼布楚條約》——由康熙帝親自確定談判底線,亦被看作收復雅克薩和黑龍江左岸的標志性成果。那是一份平等的邊疆劃界條約,還是不平等條約?蘇俄學者(尤其在中蘇交惡時期)多稱其不平等,絮絮叨叨訴說清王朝的強梁霸蠻;而愛國詩人聞一多在《七子之歌》的引言中,也將其視為不平等條約之首,至今仍有一些贊同的聲音。美麗的貝加爾湖,是蘇武曾經(jīng)牧羊的北海,早融入國人的歷史文化記憶,似乎也隨著該條約脫離母體,成為一種不能碰觸的痛點。是耶?非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詩經(jīng)》中的名句,也是儒家大一統(tǒng)觀念的內(nèi)核,為歷代王朝的統(tǒng)治者所尊奉,自然也包括入主中原的大清。在清朝的機構(gòu)設(shè)置中,很長時期內(nèi)只有理藩院,沒有外交部。而在皇帝及一班樞閣大臣看來,管他什么大使、公使、特使、專使、信使,都是貢使。就哥薩克侵入黑龍江之事,康熙帝曾多次傳諭與俄廷交涉,以期和平解決爭端,而對國家之間的平等交往仍缺少常識。對于清朝君臣來講,尼布楚的劃界談判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也是一堂外交課。 俄國人繪制的尼布楚城和黑龍江北源地域圖,聶金星譯注有關(guān)《尼布楚條約》的著作和論述已經(jīng)很多了,那也曾是中俄外交史上的重要一幕:俄全權(quán)大使戈洛文耍的大陰謀與小伎倆,清欽差大臣索額圖的老辣和霸蠻,兩位清廷聘用的傳教士穿梭其間,強硬派郎談提議派騎兵渡河列陣,叛酋根特木爾與俄軍打得配合,大批已屈從沙俄的蒙古部落的強勢回歸……雙方在開始時都曾獅子大開口,也都期望能達成協(xié)議,是以斗而不破,欲走還留。 戈洛文極擅于拿對等原則和議事程序做文章,文質(zhì)彬彬,禮貌溫煦,卻有一肚皮的機巧詭詐。索額圖等缺少對國際法的了解,也缺少談判經(jīng)驗,卻不缺乏自信。他們不太會也不屑于在談判桌上兜圈子,相信簽約只能是綜合國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比拼,也清楚所率水陸官兵遠多于羅剎。這些當朝大員知道噶爾丹叛亂帶來的壓力,知道皇上盯著的是雅克薩,是黑龍江左岸,是以在第二次會談時就急急表示,可以把尼布楚給予俄國,以利于兩國交好與貿(mào)易往來。這也正是沙俄君臣的“練門”,是其心中最沒底的地方,索額圖豈能猜想不到,干脆向?qū)Ψ浇粋€底,以令俄使感動敬服,也好早日締約回京。豈知戈洛文等人聽后,“嘲笑著回答說,他們非常感謝我們的欽差大臣,竟慈悲地不將他們從這個城堡趕出去,還允許他們安然在此睡覺”。熱臉貼了人家的冷屁股,索額圖氣得七竅生煙,聲稱除此以外已無話可說,就要起身而去。戈洛文見狀,趕緊表示:為使雙方使臣不虛此行,為了簽訂和約,現(xiàn)特向欽差大臣宣布再不能更改的與事實相符的劃界建議:邊界劃到結(jié)雅河,阿穆爾河左面至該河屬沙皇陛下方面,右面歸博格德汗殿下領(lǐng)有。 輪到中方欽差大臣“相顧而笑”了,再次聲明“這些地方自古以來便為博格德汗所領(lǐng)有”。戈洛文一臉的懇切,說以結(jié)雅河為界實出于沙皇旨意,為的是“全體黎屬安居樂業(yè),共享太平”,索額圖等已經(jīng)沒有耐心再聽。夜幕降臨,雙方鄭重道別,索額圖等乘船返回駐地,很快就來了一隊清軍連夜撤除中方的談判帳幕。負責警衛(wèi)的瓦西里中尉向前問詢,回答是:被雨淋濕了,奉欽差大臣之命運回去晾曬。更希望締約的當然是俄方,見此光景,戈洛文連夜派人過河來聯(lián)絡(luò)與解釋。索額圖也不愿談判破裂,差派傳教士徐日升、張誠渡河去溝通。正式的會談變?yōu)樗降紫挛有?,雙方你來我往,有時是連夜多次交涉。徐日升和張誠裝作完全是個人行為,裝作向俄方交心交底,戈洛文心如明鏡,卻也借重這一渠道,裝出信任甚至依賴的樣子。曾有一些議論,說二人出于基督教立場與在俄傳教的目的,向俄方透露清朝的機密,證之以《戈洛文出使報告》的記述,并不符合事實。他們的確說了一些俄國人不了解的實情,如告知清朝大員“奉有明白諭旨”,絕不會放棄雅克薩,“再多費力氣談判也是徒然”,應是與索額圖等事先議定的談判策略,并非出賣與利益交換。兩位傳教士都留下了日記,記錄那些明里暗里的交鋒,記述自己的折沖樽俎之功,也描述了清軍的大舉渡河,兵臨城下。此事發(fā)生在索額圖等被戈洛文激怒之后,就連傳教士也大為生氣,張誠在日記中寫道:會上決定渡河,布置軍隊作封鎖涅爾琴斯克城堡狀,同時立即召集所有對俄國人的虐待不滿、尋求擺脫俄國人統(tǒng)治和歸附皇帝的途徑的韃靼人。下達了當夜運送軍隊過河的命令。一百人奉命急速乘船去阿爾巴津,命令他們與留在阿爾巴津附近的四五百人一起毀掉田禾,不準放任何人進入城堡。 看來清軍要動真格的了,不光做出進攻的姿態(tài),還再次發(fā)兵到雅克薩設(shè)圍與鏟除田禾。戈洛文不免驚慌,連夜派員過河請求重開談判,被駁回后清晨又來,表示愿放棄雅克薩與額爾古納堡,只是還有一些小條件。索額圖一概駁回,卻和顏悅色地告訴對方,軍隊過河只是尋找合適的營地與牧場,馬兒總要有吃的啊。哈,玩點兒外交辭令,對索三老爺來說也是一學就會。雅克薩對面中國一側(cè)的古城島,曾被沙俄侵占,迭經(jīng)交涉始得收回,筆者登臨時豆棵茂密兩個小時后,索額圖等人登船過河,清軍水陸并進,將尼布楚的交通完全切斷,將士擐甲持械,排成作戰(zhàn)行列。俄國代表匆匆奔來,“帶著他們主子的決定”,幾乎同意了清使的每一項要求。為慎重起見,張誠再次入城核實,也看到街上部署的長管銅炮,一一記了下來。十天后,兩國簽署了正式的《尼布楚條約》。該條約有拉丁文、滿文、俄文三種文本,雙方代表在拉丁文本上簽名。核心內(nèi)容為前兩條:一、自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東至大海,嶺南的土地河流歸屬中國,嶺北屬于俄羅斯;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現(xiàn)在南岸之俄國人所建房舍,全部遷移于北岸。二、俄人在雅克薩地方的城堡等建筑應即行全部拆除,所有俄人遷回俄境。兩國獵戶人等不得擅自越境,一旦發(fā)現(xiàn)即捉拿問罪。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條約,也是當時所能達到的較好結(jié)果,從而保障了我東北邊疆一百五十余年的和平安定。但,尼布楚失去了,色楞格失去了,連帶外貝加爾湖的大塊地域也隨之失去。那些地方本屬于蒙古喀爾喀部,每年向清朝有“九白之貢”,曾堅持反抗沙俄的入侵,此時更明確表達了歸附與內(nèi)遷的愿望,結(jié)果是人(當然不是全部,或也不是大部)回來了,山川與牧場丟了。 尼布楚的哥薩克馬場歷史不容假設(shè),可我仍拽不住想象的翅膀:假如索額圖揮師攻城,將會是怎樣的結(jié)果?清軍有正規(guī)軍三千,分別為京營精銳與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邊防兵,加上親丁、水手和民夫約計有一萬之眾。當?shù)囟鄶?shù)居民思歸心切,清軍抵達之后,即得到鄰近蒙古部落與達斡爾部族的響應,也是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索額圖乃大清元勛索尼之子,曾任御前一等侍衛(wèi),長期隨扈皇帝左右,并不缺血氣之勇。加上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國舅佟國綱,加上素來痛恨羅剎的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深知哥薩克秉性、戰(zhàn)術(shù)的郎談和馬喇,皆求戰(zhàn)心切,也有著豐富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一旦打起來,應該有很大的勝算。俄國的正副大使戈洛文與弗拉索夫早有戰(zhàn)爭準備,且毫無信譽可言。第一場談判,事先約好現(xiàn)場各設(shè)三百名警衛(wèi),不許帶火器,俄方卻命士兵攜帶手榴彈。本來有一個相互搜檢環(huán)節(jié),清兵卻硬是沒搜出來,讓子老毛提前上演了“褲襠藏雷”的神劇。索額圖不太信得過羅剎,堅持多帶五百精兵過河列陣,張誠私下里譏為不懂國際慣例,怎知暗中有這等大兇險?清軍渡河圍城,俄國人審時度勢,也知不是對手。戈洛文號稱擁有三個團,而留了一部分在色楞格斯克和烏丁斯克,調(diào)出一些去支援雅克薩,加上尼布楚哥薩克也不超過一千五百人,還真不敢與對手搏命。于是這個戰(zhàn)爭販子開始呼吁和平,姿態(tài)收斂了許多,對索額圖表現(xiàn)得恭敬至極。簽署協(xié)議后,雙方換文,擁抱,“長管齊鳴,樂聲大作”,戈洛文設(shè)宴盛情招待,贈送精美禮物,還要挽留索額圖等多住幾天。這種外交談判套路,俄人中玩得如此純熟者也不多,無怪他后來能成為彼得大帝的寵臣,在沙俄國際事務(wù)中頻頻出場。拆除雅克薩堡與額爾古納堡的命令即行下達,索額圖等人圓滿完成任務(wù),聯(lián)名奏報朝廷:說俄使開始階段雖曾固執(zhí)爭辯,但經(jīng)過責斥與開示,尤其是“宣諭皇上好生德意”,俄使及隨從人眾“皆歡呼誠服”。為何歡呼?因為尼布楚本是我大清的,嘿,賞給你們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24-8ISBN:9787108078698 定價:128.00元本書是作者繼《庫頁島往事》之后,又一部關(guān)注東北區(qū)域歷史、關(guān)注東北亞諸國關(guān)系歷史的代表作。全書按時間順序梳理黑龍江流域三千年的歷史脈絡(luò),聚焦三百年的歷史,以清廷與沙俄圍繞黑龍江流域的交涉為核心內(nèi)容,充分參考、爬梳中外史料,用紀事本末的體例,將清代以來有關(guān)黑龍江流域的各色人等、樁樁往事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黑龍江流域領(lǐng)土喪失的原因,是作者貫穿全書的問題。從康乾時代的政策到咸豐以來內(nèi)憂外患的局面,以及19世紀工業(yè)革命的世界變局,對于各方面的原因,作者均有具體的論述,有極強地說理性,是一部難得的歷史非虛構(gòu)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