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及河南省,駐馬店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地名。 當前,外界對該地存在一些偏見,但事實上,它自古以來便是英雄輩出的地方,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即誕生于駐馬店市的確山縣。 1929年,時年24歲的楊靖宇(本名馬尚德),在告別年僅2歲的兒子與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后,毅然前往東北地區(qū)投身抗日斗爭。 自此,這位英勇的將領再未返回故鄉(xiāng),也未能與家人重逢。 #1 subtitle 抵達東北后,他化名張貫一,潛入撫順煤礦,與礦工們緊密團結,成功建立了我黨組織。 在他的引領下,礦工們與侵占煤礦的日本侵略者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日本人早已盯上張貫一,先后五次將他逮捕入獄。 獄中,日本人對他施以皮鞭抽打、老虎凳、灌馬尿、壓杠子、上大掛等多種殘酷刑罰,企圖逼他招供。 然而,面對嚴刑拷打,楊靖宇展現(xiàn)出堅定的意志,從未吐露任何黨的機密,未向敵人透露任何有價值的信息。 出獄后,張貫一正式更名為楊靖宇。
然而,楊靖宇司令與東北抗聯(lián)的戰(zhàn)士們憑借頑強樂觀的斗爭精神,始終與日軍進行著殊死搏斗。 為了應對日軍的搜山行動,楊靖宇在山林間設立了70多個秘密營地,用于隱藏物資和武器。 然而,由于叛徒程斌等人的出賣,這些營地遭到日本人的破壞,導致楊靖宇所部陷入彈盡糧絕的絕境。 日本人,在深山老林中瘋狂追殺東北抗聯(lián)。 在積雪深厚的山林里,連草都被深埋于二三尺厚的積雪之下,無法挖到草根充饑。 為了生存,戰(zhàn)士們只能啃食樹皮。他們將老樹皮刮去,露出淡綠色的嫩皮,削成薄片,和著雪水勉強咽下。 1940年,是抗聯(lián)最為艱苦的一年,給養(yǎng)完全斷絕。 曾經身經百戰(zhàn)的抗聯(lián)戰(zhàn)士們,被日軍打散,跟隨楊靖宇的僅剩60人,而日軍的包圍圈卻越來越緊。
經過深思熟慮,楊靖宇采取了分散突圍的策略,導致他身邊的戰(zhàn)士數(shù)量進一步減少。 #2 subtitle 2月22日,正值元宵佳節(jié),饑餓難耐的楊靖宇偶遇上山砍柴的趙延喜等村民。 作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的總指揮,楊靖宇此時全身布滿凍瘡,腳上的棉鞋破爛不堪,根本無法抵御嚴寒。 在東北的冰天雪地中逃亡,他的雙腳已嚴重凍傷。 村民們勸他投降,因為日軍已宣布,只要投降,即可免死,并承諾給予優(yōu)待。 然而,身處絕境、被日軍包圍的楊靖宇,面對村民的勸解,只是微微一笑,用微弱而堅定的聲音回應:“如果所有中國人都投降了,中國還存在嗎?” 次日,楊靖宇在河岸邊被日軍重重包圍。 日軍為了活捉他以便邀功,嘗試對他進行勸降,聲稱他昔日的部下已歸順日軍,如果他也能投降,必將得到重用。 楊靖宇堅定地回答:“不必多言,開槍吧!”
見勸降無果,上百名日軍同時向他發(fā)起攻擊。 盡管孤身一人,楊靖宇卻毫無懼色,與日軍激戰(zhàn)了20多分鐘。 戰(zhàn)斗中,他的右臂中彈,手槍掉落,但他迅速用左手抽出駁殼槍,繼續(xù)還擊。 敵人的子彈,再次擊中他的腿部和胸膛,但他仍用盡最后的力氣,扶著樹干站起來,繼續(xù)發(fā)起反擊。 最終,敵人用機槍對他進行掃射,楊靖宇身中多彈,特別是胸膛部位,壯烈倒下。 1940年2月23日下午4點30分,年僅35歲的英雄楊靖宇英勇犧牲。 為了確認身份,日軍拍攝了他的照片。 為了探究在嚴密封鎖下,他是如何生存的,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下令剖開楊靖宇的遺體,并割下他的頭顱。
結果令在場所有人震驚:楊靖宇的胃里空空如也。 現(xiàn)場未見一粒糧食,僅余未消化的草根、樹皮及棉絮殘跡。 岸谷隆一郎深受觸動,對部屬發(fā)表感言:盡管身為敵對方,但其英勇無畏令人嘆為觀止,實乃非凡英雄! 楊靖宇將軍的堅韌不拔,使岸谷隆一郎既敬畏又恐懼,每日內心備受煎熬,夜不能寐。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岸谷隆一郎選擇毒殺妻兒后剖腹自殺。 他在遺言中反思:天皇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或許是個錯誤,中國擁有如楊靖宇般的勇士,絕不會輕易滅亡。
至2019年10月,即楊靖宇將軍犧牲79年后,侵華日軍后代訪問團前來祭拜楊靖宇將軍雕像,并呈上岸谷隆一郎侄女岸谷和的致歉信,以此代表家族向楊靖宇將軍之靈表達敬意。 英雄之血不會徒勞流逝,白山黑水間,銘記著英雄為國捐軀的悲壯與偉大。 如今,新中國日益強盛,我們銘記于心,正是有了楊靖宇這樣甘愿為國捐軀的英雄,我們才得以享有今日的美好生活。 向他們致敬! 投稿 | 筆友 編輯 | 徽米工作室 圖片 |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來點亮“ |
|
|
來自: 昵稱14934981 >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