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歌起源很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xiàn),經(jīng)過千百年的發(fā)展,在唐朝臻于鼎盛。唐代是古典的詩歌的黃金時代,唐代的文化繁榮,最離不開的便是詩歌的影子,后世更是“詩以唐稱”。  唐代詩歌最盛,背后當然離不開那些優(yōu)秀的詩人。今天我們就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一下唐朝詩人,帶你一口氣看完唐朝那些代表詩人。1、虞世南(558-638),字伯施,唐初著名的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書法家,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并稱為“唐初四大書家”。文學家,一首托物言志的《蟬》詩,后世傳唱不絕。2、王績(589-644),字無功,號東皋子,是王勃的叔祖,初唐的田園派詩人。“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野望》,就是他的代表作品。3、上官儀(608-664),字游韶,是上官婉兒的爺爺。上官儀開創(chuàng)“綺錯婉媚”的上官體詩風,引領了一代風氣。4、盧照鄰(生卒年不詳,大概是636-695年),字昇之,范陽人,初唐四杰之一,著名代表作《長安古意》,其中“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成為愛情中名句。 5、駱賓王(638-684),字觀光,初唐四杰之一,七言歌行、絕句小詩都非常擅長,七歲寫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詠鵝》一詩,在全國家喻戶曉。6、李嶠(645-714),字巨山,初唐“文章四友之一”,代表作“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的《風》。7、杜審言(646-708),字必簡,是杜甫的祖父,“文章四友”之一,代表作《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8、蘇味道(648-705)宋朝“三蘇”的先祖,善于律詩,和李嶠齊名,“文章四友“之一,代表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的《正月十五日夜》。9、王勃(649年-676),字子安,初唐四杰之首,詩文無雙。文的代表作“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序》,詩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0、楊炯(650-694),字令明, 在盈川令任上去世,故世稱楊盈川,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從軍行》。 11、劉希夷(651-679),據(jù)說因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名句,而被宋之問所害。12、崔融(653-706),字安成,“文章四友“之一,代表作《關山月》。13、宋之問(656-712),字延清,沈佺期(656-716)字云卿,兩人并稱為沈宋,為律詩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14、陳子昂(659-702),字伯玉,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有著”詩骨“之稱,代表作“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的《登幽州臺歌》。15、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有”詩狂“之稱,代表作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回鄉(xiāng)偶書》。賀知章還是浙江有資料記載的第一位狀元,也和另一位著名詩人張若虛,齊名,再加上著名的書法家張旭,文學家包融合稱為”吳中四士“。 16、張若虛(670-720),揚州人,代表作為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17、張九齡(673-740),字子壽,韶州曲江。做官他也很好,寫詩也有一席之地。著名代表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至今仍傳唱不絕。18、王翰( 687-726),字子羽,著名的邊塞詩人,作品流傳不多,但一首《涼州詞》堪稱唐七絕的壓卷之作。一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既悲壯又多情。19、王之渙(688-742),字季凌,著名的邊塞詩人,如今流傳的六首詩歌,首首經(jīng)典。“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出處《登鸛雀樓》,被不少人認為是五絕之冠。20、孟浩然 (689-740),終生未踏入仕途,整日徜徉于山水之間,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山水詩歌,是盛唐山水田園詩人的領軍人物。一首“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春眠》小詩,在后世老少皆知。 21、王灣( 693-751),最出名的便是《次北固山下》一詩,“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流傳千年的名句。22、王昌齡(698-757),字少伯,盛唐邊塞詩人大神之一,有“詩家夫子”、“七絕圣手”等譽稱。名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出處,是唐七絕壓卷的有力競爭者之一。23、王維(701-761),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是一位詩畫音書文樣樣精通的全能人物。其一心向佛,故而其詩風也多佛性,有“詩佛”之稱。王維詩多詠山水田園,也是著名的山水大家,與孟浩然合稱“王孟”。24、李白(701-762),著名的“詩仙”,他的一生雖然在仕途上不得志,卻因為心性的原因,始終活得自在灑脫,讓他筆下的詩能很好的表現(xiàn)盛唐的氣質(zhì),故而成了唐詩中最高的豐碑。25、高適(704-765),字達夫,邊塞著名詩人,少時落魄卻始終不屈不撓,終于在老年開始發(fā)達,重振門楣。他的這種不服輸?shù)臉酚^精神從“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詩中可以體會到。 26、崔顥(704-754),這位詩人因為一首經(jīng)典的《黃鶴樓》,讓李白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從而名聲大震。27、常建(708-765)字少府,他與王昌齡是同一年的進士,但兩人的仕途都不是很順利。常建后半生的日子大多漫游于山林江湖,一首《題破山寺后禪院》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28、杜甫 (712-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有著“詩圣”之稱,和李白一起在詩歌史上閃耀千古。29、岑參(715-770),邊塞流派中又一位大神,和高適并稱為“高岑”。他也是唐代詩人中走的最遠的詩人,曾在安西、北庭都護府中戰(zhàn)斗過,因此他筆下的詩歌頗為新奇豪放。他的“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仿佛是唐朝安史之亂的前奏。30、張繼(715-779),字懿孫,天寶十二載的進士,沒過多久安史之亂爆發(fā),他南下避禍,夜宿姑蘇城外時,寫下那首名揚中外的《楓橋夜泊》。 31、韓翃(719-788),字君平,天寶十三載登進士第,安史之亂后輾轉(zhuǎn)各方節(jié)度使,最后因一首“春城無處不飛花”的《寒食》詩,而被唐德宗所賞識,是大歷十大才子之一。32、錢起(722-780),字仲文,大歷十才子之冠。筆下最著名的詩,應該是他在天寶九載應試時寫下的《省試湘靈鼓瑟》,“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歷來傳誦不絕。33、劉長卿(725-789),字文房,天寶八載登進士第,筆下的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工五言,自稱“五言長城”。34、張志和(732-774)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煙波釣徒,在安史之亂時深受肅宗重視,卻毅然棄官棄家,浪跡江湖。一首“西塞山前白鷺飛”的《漁歌子》,寫出了江南最美一面。35、戴叔倫(732-789),字幼公,出生于一個隱士家庭,他的詩歌題材內(nèi)容豐富,最為后人所知的當是“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span> 36、韋應物(737-791),字義博,少時因出身高貴,得以扈從玄宗游幸,是典型的紈绔子弟。后經(jīng)歷家國巨變,轉(zhuǎn)而從文,半路學詩卻能所成,是有名的山水田園詩人。“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原詩常年入選語文教科書。37、盧綸(742-799)字允言,出身范陽盧氏,天寶末年考取進士,是大歷十才子之一。雖活躍在安史之亂后,但他的“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出自《塞下曲》組詩),依舊充盈著盛唐的氣象。38、李益(748-829),字君虞,大歷四年的進士,詩才橫溢,創(chuàng)造眾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尤其是他的邊塞詩,在中唐獨領風騷,其中最受人推崇的當屬《夜上受降城聞笛》。39、孟郊 (751-814),字東野,自幼困苦,其詩也多寒苦之音,遣詞造句追求瘦硬,故有“詩囚”之稱。他筆下最輕快、最“得意”的詩,當屬上榜后寫下的“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40、韓愈(768-824),字退之,是中唐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詩人,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亦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千古文章四大家”之名。我最先背誦的韓詩,應該是《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41、張籍 (772-830),字文昌,也就是上面韓愈詩中的“張十八員外”。他推崇杜甫,曾將杜詩燒掉做成蜜羹每天吃,因此也取得了不小成就,成為了中唐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代表作《秋思》,名句“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42、劉禹錫 ( 772-842年),字夢得,有“詩豪”之稱,雖然人生絕大多數(shù)被貶,但他仍然能夠坦然面對,變法失敗后,面對人生困境,慨然寫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span>43、李紳(772-846),字公垂,著有《憫農(nóng)二首》,寫農(nóng)民生計之艱難,鑄為格言,傳誦不衰。44、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一生創(chuàng)作頗豐,既是“詩魔,”也是“詩王”。我們小學時背誦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便是他年少時拜謁文壇前輩的驚世之作。45、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因出身河東柳氏,被稱為柳河東、河東先生。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是志同道合的戰(zhàn)友和知己,后世并稱“劉柳”。只是柳宗元的性格沒有劉禹錫樂觀,被貶后在寫下了一首《江雪》,堪稱最孤獨的一首詩。 46、元稹 (779-831),字微之,九歲能文,詩名早著,與白居易齊名,并稱“元白”,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元稹最知名的詩,當屬他悼念亡妻的深情之作,一句“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感到了萬千癡男怨女。47、賈島 (779-843),字閬仙,人稱“詩奴”,后人以“郊寒島瘦”喻其詩之風格。他作詩喜歡推敲錘煉。推敲二字便是和他“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句詩有關。48、胡令能(785-826),年輕時走街串巷幫別人修補鍋碗盆缸為生,人稱“胡釘鉸”。留下的詩歌不多,最著名的便是《小兒垂釣》。49、李賀 (790-816),字長吉,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并稱為“唐代三李”。因其坎坷的遭遇,使其詩作想象豐富,極盡奇麗譎幻之觀,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但是他也曾有過遠大的夢想,寫下“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詩。50、許渾(791-858),字用晦,其詩作以登臨懷古見長,遣詞造句尤其喜歡用“水”、“雨”之類的字,因此有“許渾千首濕,杜甫一生愁“的說法。我對他最有印象的詩當屬“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 51、杜牧 (803-853),字牧之,晚年長居樊川別舍,世稱杜樊川。杜牧的文學方面有取得了很大成就,一向享有盛譽,是晚唐詩人的杰出代表。語文課本中就選錄了他的多首作品,例如《山行》、《江南春》、《清明》、《泊秦淮》等。52、溫庭筠(812-866),本名岐,字飛卿,精通音律、文思敏捷的他,在詩歌方面有著不小的成就,在詞領域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渡躺皆缧小芬辉?,是他的代表作。53、李商隱(813-858),字義山,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尤其是他的七言律詩的造詣更是獨步晚唐,其中以無題為名的愛情詩,最為人所傳誦。54、羅隱(833-910)本名橫,聰慧能文卻十上不第,有感于糜爛的現(xiàn)實和自身坎坷的命運,他筆下的詩抒懷才不遇之感,間有諷刺現(xiàn)實,一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成為了不少酒鬼口中的口頭禪。55、韋莊(836-910),字端己,他詩作很好的反應了唐末的社會風貌。代表作《秦婦吟》反映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為中國古代敘事詩樹立了一座豐碑。同時他還是我國詞史上具有“開山”地位,與溫庭筠合稱“溫韋”。 韋莊聞訊后,率官吏民眾大哭三天。又三年的910年,韋莊、鄭谷、羅隱等詩人相繼去世。一個偉大而浪漫的朝代,三百年的唐代詩壇,至此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