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都知道中草藥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中草藥的名字那叫一個文雅,像女貞、威靈仙、王不留行啥的。 可這豬苓呢,名字就有點不雅觀,甚至還有點“俗”。但可別小瞧它,它可是歷代中醫(yī)都很常用的一味藥呢。 ![]() 這豬苓啊,皮至黑,塊似豬矢,所以就得了這么個名字。有的地方叫黑藥,外皮黑褐色,漆亮得跟豬屎神似,民間還有叫豬靈芝、黑豬苓、粉豬苓、黑豬糞、野豬糞的。處方別名有知苓、朱苓、地烏桃。 豬苓最早出現(xiàn)在衡山山谷以及濟陰、冤句這些地方,現(xiàn)在蜀州、習州也有。那種皮黑、肉白而且堅實的豬苓是最好的。木之有余于氣與脂的,只有松和楓,松之余為茯苓,楓之余為豬苓。 豬苓雖然在其他樹上也有,但只有楓樹下的入藥最好。就像寄生、螵蛸這兩種東西在其他樹上也有,可唯獨取桑上的入藥,也是這個道理。 豬苓那可是深受歷代中醫(yī)們的喜歡,尤其是李時珍,還說豬苓祛濕“無如此快”呢。意思就是去濕氣的時候,沒有比豬苓更厲害的了。 早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就有豬苓入藥的記載,歷代中藥典籍都把“利水祛濕”作為豬苓的主要功用。 人們常常把豬苓和茯苓放在一起對比。要是健脾祛濕呢,茯苓更合適;但單純利水祛濕的話,豬苓可比茯苓厲害好幾倍。古代中醫(yī)甚至說,如果一個人有水濕流注在腸胃膀胱或者四肢百骸,這時候就得用豬苓。 咱來具體說說豬苓的用途。 1、利水祛濕 這是豬苓最主要的功用,重點就是“通水道”。就好比家里下水道堵了,馬桶就會滿溢上來,這時候就得疏通下水道。人體水濕堵塞了,身體就會浮腫,這時候就得用豬苓來疏通水道。比如著名的經(jīng)方五苓散,就是以豬苓為君組成的。 中醫(yī)認為脾主水濕運化,水濕問題都和脾胃有關。要是脾虛濕盛導致水液內(nèi)停,出現(xiàn)水腫、小便不利,也能用豬苓。腎主水司開闔,和膀胱的氣化最密切,水腫問題也和腎有關。 豬苓對陰陽兩種水濕內(nèi)蓄都能用,偏陽虛時可以和白術附子之類配伍,偏陰虛時可以和茯苓澤瀉之類配伍。 2、利水通淋 利水通淋和利水濕差不多,不過這里的“通淋”和現(xiàn)代說的淋有點差異,中醫(yī)說的主要是小便淋漓不盡的問題。 豬苓是利水通淋的主力軍,偏熱的可以和滑石、生地、牛膝之類配伍。偏血的可以和車前子、白茅根配伍,偏石淋的可以和金錢草、海金沙之類配伍。 3、祛濕利腸 水濕之邪在腸胃太多,就會出現(xiàn)腹瀉。豬苓能通過利水來恢復大便,就是“利小便以實大便”,常和茯苓、澤瀉、厚樸之類配伍。 要是腸胃里寒濕夾雜,或者素體偏陰寒而腹瀉頻繁的,豬苓可以和肉豆蔻之類配伍,起到溫陽化濕的好處。 咱再對比一下豬苓和茯苓的差異。想健脾就用茯苓,想強力利水祛濕就用豬苓??梢哉f,茯苓是補中有瀉,豬苓則是只瀉不補。 豬苓味甘、淡,性平,歸腎、膀胱經(jīng),能利水滲濕。主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 豬苓新出土的時候味帶甘,因為它淡滲,所以叫甘平。它利水道,久服能讓水精四布,所以輕身耐老。豬苓皮色黑,內(nèi)質(zhì)色蒼,甘淡而寒,善去熱痰飲。 豬苓和其他利水的藥一起用,效果更好。比如和澤瀉合用,能增強利水效果。但豬苓淡滲,大燥亡津液,沒濕證可別亂服。 要是陰虛的人輕用豬苓瀉水,水去陰也消亡,就會有口干舌燥的癥狀。沒水濕之癥用豬苓會重亡津液,陰就更虛了。豬苓滲利瀉水比茯苓更快。 水腫在臨床很常見,病態(tài)水腫有腫脹沉重感,眼瞼腫,手指按小腿前側(cè)有明顯凹陷,體重短期內(nèi)增長迅速。水腫多在組織松弛或下垂部位,不對稱腫是外科疾病。 豬苓常和茯苓、澤瀉一起治療水濕內(nèi)停病癥,像全身水腫、小便不利、下肢水腫、胸水、腹水、淋濁帶下、妊娠子腫胎腫、泄瀉、濕瘧等。 五苓散是水腫、泄瀉常用方劑,全方以豬苓、茯苓、澤瀉、白術、肉桂配伍,溫陽化氣、行水利濕。 豬苓湯常用于治療泌尿系感染、腎炎、尿潴留等屬于水熱互結(jié)兼陰虛者,用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五藥合方,利水而不傷陰,滋陰而不礙濕,治療尿血、血淋等證效果好,加黃柏、知母效果更優(yōu)。 泄水的藥得輔以燥土、疏木的藥才能發(fā)揮功效。水的特性就是非土木條達不能獨行。豬苓散利水有白術燥濕土,豬苓湯利水有阿膠清風木,五苓利水有白術燥土、桂枝達木,八味利水有桂枝達木、地黃清風。光靠豬苓、茯苓、滑石、澤瀉這些可不行。 豬苓外黑里黃白,手握韌性十足。取兩片豬苓泡水,一會兒就泡開了,吃起來像軟泡沫,寡淡無味,湯汁也沒味道,唯獨咽喉有干澀感。豬苓由菌核和子實體兩部分構(gòu)成。 野生豬苓多在夏秋多雨季節(jié)產(chǎn)生子實體,這是發(fā)現(xiàn)豬苓的最佳時機,沒經(jīng)驗的藥農(nóng)可難找著。豬苓子實體幼嫩時可食用,味道鮮美,俗稱豬苓花、豬苓菌,是著名的食用菌。 豬苓藥用部分是地下的菌核,菌核多年生,呈塊狀或不規(guī)則條狀或扁圓塊狀,半木質(zhì)化,用手按壓有彈性。根據(jù)特征分為豬屎苓和雞屎苓。 人工種植需要密環(huán)菌和種苓,春季是采挖時間,豬苓一年四季都能采挖和種植。豬苓喜冷涼、陰郁、濕潤,怕干旱,常見樹種為楓、柞、榆、楊、柳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