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上并沒有高血壓這個病名,而是把它歸于“眩暈”的范疇。關于眩暈,中醫(yī)古籍中是這樣記載的:《內經(jīng)》中認為“諸風掉眩,皆屬于肝?!?/span>此風不是來于外界,而是肝虛導致的內風。
《丹溪心法》中又說:“無痰不作?!?,《素問》也提到“因于濕,首如裹”。由此可見,高血壓眩暈在中醫(yī)看來,離不開肝風和痰濕。要想血壓降下來,要做的是息風和化痰祛濕。
那么在這里,王教授就和大家分享一個古方,叫做半夏白術天麻湯,出自《醫(yī)學心悟》,對現(xiàn)代高血壓的治療,仍有借鑒意義。
組成包括:半夏9克,天麻9克,白術9克,茯苓9克,橘紅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棗3枚。
功效:具有化痰息風、健脾祛濕的功效。
當然,治病不是生搬硬套,需要根據(jù)患者的情況辨證加減應用。
接下來我通過一個真實的醫(yī)案來告訴大家,我是如何應用半夏白術天麻湯來治療高血壓的:
去年有位患者黃先生,50歲,因高血壓升高一年多,還伴有反復頭暈、頭痛來看診。據(jù)了解,當時他加班應酬,之后明顯感覺頭暈頭痛加重,主要是額前和兩側太陽穴的位置。
偶爾還有胸悶、心悸,睡眠質量差,多夢易醒,口干但喝水不多的情況,大便質軟不成形,小便正常。血壓最高達到180/110mmHg。
平時也有服用降壓藥物,但血壓波動還是很大,于是尋求中醫(yī)幫助。
詳細辨證發(fā)現(xiàn),舌淡紅,苔黃膩,脈弦滑。
于是為他開了處方:
法半夏、白術、天麻、茯苓、陳皮、甘草、鉤藤(后下)、萊菔子、澤瀉、丹參。
并叮囑他平時要多注意休息,清淡飲食,避免辛辣油膩的食物,適當鍛煉。
此方就是我根據(jù)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變化而來?;颊咂綍r應酬多,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痰濁內生。痰濁內生后,進一步阻礙氣機,郁而化熱,熱極生風,形成風痰。風痰上擾清竅,阻滯經(jīng)絡,導致患者出現(xiàn)高血壓頭暈、頭痛等癥狀。
與此同時,痰濁中阻,影響脾胃升清降濁功能,從而出現(xiàn)口干不欲飲、大便不成形等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