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明朝 276 年歷史有多精彩嗎?今天就帶你一口氣過足癮。 1368 年,朱元璋打敗各方割據(jù)勢力,于南京稱帝。 ![]() 這標志著明朝的建立及元朝的覆滅。這個時期,朱元璋通過一系列改革,進一步鞏固了明朝的統(tǒng)治地位,實現(xiàn)了國家的繁榮昌盛。明朝的基石就此奠定。 ![]() 1370 年,朱元璋派兵多次征戰(zhàn),最終擊敗了北方蒙古軍隊,擴大了明朝的版圖。為加強防御,還命人抓緊修繕長城、運河等重要工程。 1376 年,發(fā)生了著名的空印案。數(shù)百名官員因此被殺。此案實為一個冤案,但是其影響之廣、范圍之大極為罕見。 ![]() 1380 年,朱元璋隱忍后發(fā),誅殺胡惟庸及其黨羽,并廢除延續(xù)千余年之久的宰相制度。這就是著名的胡惟庸案。同時,為了更好地掌控朝中大臣,他還設立了錦衣衛(wèi)。 1388 年,藍玉率 15 萬大軍追擊蒙古軍隊,在歷史上留下了著名的捕魚兒海戰(zhàn)役。此戰(zhàn)共俘獲男女七萬七千余人。爾后他又多次北征蒙古,立下赫赫戰(zhàn)功,故被封為涼國公。 ![]() 1390 年,李善長等人相繼被賜死。 1392 年,太子朱標去世。同年,朱元璋將朱標之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從這能看出朱元璋對朱標的喜愛,達到了愛屋及烏的程度。 ![]() 1393 年,朱元璋怕朱允炆壓不住這群驕兵悍將,為了給孫子鋪路,將藍玉以意圖謀反等罪名斬殺并滅其三族。順便以藍玉案為契機,誅殺了傅友德、馮勝等名將及其背后的裙帶關(guān)系。 那年,被殺人數(shù)以萬為單位,整座朝堂被殺得人人自危。也正是因為這次殺得太狠,導致精英武將斷層,以至于后面靖難之役時,沒有武將可以與朱棣匹敵。 ![]() 1398 年,朱元璋于宮中駕崩。同年,朱允炆登基。上位后的朱允炆為鞏固自己的皇權(quán),開啟了削藩之路,削得他幾位叔叔人人自危,不是被貶就是自殺。 1399 年,燕王朱棣不甘被削,于是便揮師南下,直攻首都,開啟了帝王之爭。此戰(zhàn)又被后人稱為靖難之役。 ![]() 1402 年,朱棣里應外合,終于攻破南京城,在奉天殿登基皇位。同時,朱允炆也不知所蹤。值得一說的是,朱棣繼位后,繼續(xù)將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貫徹到底。朱允炆沒能辦成的事,卻由朱棣代為完成了。 1405 年,鄭和第一次率領(lǐng)船隊下西洋,分別訪問了印度、東非、阿拉伯半島等地,為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據(jù)傳言,朱棣派鄭和下西洋,一方面是為了發(fā)展經(jīng)濟,另一方面是為了尋找消失的朱允炆。不管咋說,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一點,無不標志著明朝國力的強盛。 1408 年,第一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經(jīng)過 5 年的編修,正式編撰完成。這也標志著明朝的文化交流活動達到鼎盛時期。 ![]() 1410 年,也就是永樂八年,朱棣親率 50 萬大軍北伐,打得蒙古第 24 任大汗本雅失里四處逃亡,最后慌不擇路,在途中被死對頭瓦剌殺死。 爾后蒙古太師阿魯臺投降。這一戰(zhàn)明朝軍隊完勝,無疑對周邊國家起到了極強的震懾作用。 ![]() 1420 年,故宮修建完成,朱棣將京都正式遷往北京,將之前的京師改為南京。從此,故宮成了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有沒有去感受過故宮的風采呢?有機會的話,小編也想親自去領(lǐng)略下。 話說回來,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國家軍隊實力強盛,周邊小國無不稱臣納貢。正是因為有此成就,故這個時期又被稱為永樂盛世。 ![]() 你知道明朝 276 年歷史有多精彩嗎?今天,它來了。 1424 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征蒙古的歸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享年 65 歲。 同年,太子朱高熾登基即位。要說起這位皇帝,可謂是功勞赫赫。當他還是太子時,就經(jīng)常幫父親朱棣監(jiān)國,將朝堂打理得井井有條。 ![]() 現(xiàn)在正式登基后,更是以百姓的幸福為己任,還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調(diào)整了統(tǒng)治機構(gòu),提高閣權(quán),使內(nèi)閣成為協(xié)助皇帝決策的重要機構(gòu)。 軍事上也停止了大規(guī)模用兵,讓天下百姓都得到了休息,為仁宣之治的延續(xù)打下了基礎。
![]() 1426 年,朱瞻基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徹底坐穩(wěn)了龍椅。在經(jīng)濟上,他選擇休養(yǎng)生息,極大地緩和了社會矛盾。在政治上,他重用三楊(蹇義、夏原吉、于謙等能臣)。 ![]() 這些舉措使大明王朝欣欣向榮,國泰民安,經(jīng)濟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1431 年,朱瞻基以外番多不來朝貢為由,派鄭和第七次下西洋。 ![]() 1433 年,鄭和在率船隊返航途中,因勞累過度和疾病纏身,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這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 據(jù)史料記載,這次下西洋的人數(shù)達到了二萬八千余人,可見明朝當時的實力之強盛。 1435 年,朱瞻基于乾清宮病逝,享年 38 歲。 ![]() 同年,年僅 9 歲的朱祁鎮(zhèn)即位,國事全權(quán)由張?zhí)蟛俪?,然后重用前朝的三楊,明朝頗有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好景不長。 1443 年,太后去世,朱祁鎮(zhèn)開始親政,宦官王振開始得寵,在朝堂上興風作浪,明朝政治開始走下坡路。 ![]() 1449 年,瓦剌開始南下侵擾明朝疆土,朱祁鎮(zhèn)在王振的游說下御駕親征,結(jié)果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發(fā)生了土木堡之變,朱祁鎮(zhèn)被迫留學瓦剌。 ![]() 俗話說得好,國不可一日無君。同年 9 月,朱祁鈺在孫太后和于謙的幫助下登基,史稱明代宗。朱祁鈺繼位后,任用賢能,勵精圖治,積極致力于穩(wěn)固時局,通過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使明朝轉(zhuǎn)危為安。 ![]() 1450 年,朱祁鎮(zhèn)留學歸來,但是感受了大權(quán)在握的朱祁鈺卻不想再讓出皇位了,于是將朱祁鎮(zhèn)軟禁于南宮 7 年。 1457 年,明代宗病危,朱祁鎮(zhèn)在徐有貞、石亨的幫助下,發(fā)動奪門之變,重新奪得皇位。 上位后的朱祁鎮(zhèn)將朱祁鈺軟禁于西苑,不久后朱祁鈺便帶病而終。范廣、于謙等人也被朱祁鎮(zhèn)以謀逆等罪名處死。 ![]() 你知道明朝 276 年歷史有多精彩嗎?今天為你一一呈上。 1464 年,明英宗朱祁鎮(zhèn)去世。 在他臨死前,下遺詔廢除了殉葬制度。同年,明憲宗朱見深登基。 ![]() 即位初期,他順應人心,平反了于謙冤獄,又恢復景帝帝號,贏得了朝野支持,保證了政局穩(wěn)定。 到了中后期,他開始沉迷道術(shù),逐漸懈怠政事,沉溺后宮,極度寵信萬貴妃。 1487 年,明憲宗病逝。 ![]() 同年 9 月,明孝宗朱祐樘繼位,年號弘治。朱祐樘勤奮好學,熱衷于工作,勤于政事,驅(qū)逐奸佞,大膽任用了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開創(chuàng)了弘治中興的美好盛世。 ![]() 1505 年,朱祐樘于乾清宮病逝,享年 36 歲。 同年,年僅 15 歲的朱厚照登上皇位。 ![]() 即位后的朱厚照開始寵幸大宦官劉瑾、谷大用等人,導致這位皇帝整日沉迷女色,荒廢了學業(yè)和政事,更是組建了皇宮中的百戲場,荒唐至極。 1520 年,朱厚照在池中自駕小船捕魚,卻船翻落水,自此受驚著涼,開始生病。 1521 年回京后不久便病逝了。因為他沒有子嗣,按照兄終弟及的祖訓,便傳位給了其弟朱厚熜。 ![]() 在他的管理下,國家的政治和經(jīng)濟都出現(xiàn)了嚴重的危機。1542 年,更是爆發(fā)了壬寅宮變,朱厚熜也差點死于宮女之手。此后他便開始崇尚道教,祈求長生不老。 1561 年,戚繼光率戚家軍于龍山大破倭寇,爾后又打贏了福建之戰(zhàn)、興化之戰(zhàn)、仙游之戰(zhàn)等著名戰(zhàn)役,屢戰(zhàn)屢勝,守護了一方太平,名流千古。 ![]() 1567 年,明世宗朱厚熜去世。 同年,明穆宗朱載坖即位。他在位期間,大膽解除海禁,敢于任用人才,將政事和軍事工作都做到了很好的協(xié)調(diào)。 ![]() 經(jīng)過這一整頓,國勢有所起色,為萬歷中興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但他本人卻貪念美色,身體也是每況愈下,最終在 1572 去世。 同年 6 月,10 歲的明神宗朱翊鈞即位。 因其年齡較小,開始重用張居正、戚繼光等名臣,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直到 1582 年,一代名臣張居正去世后,朱翊鈞開始親政。 ![]() 他勵精圖治,生活節(jié)儉,有勤勉明君之風范,開創(chuàng)了萬歷中興的局面。后卻因國土之爭不再上朝。
1618 年,努爾哈赤攻占大部分遼東地區(qū)。自此,明軍只能被迫防守,無力進攻。 ![]() 1620 年,朱翊鈞長期被酒色所傷,加上內(nèi)憂外患,最終病逝。 同年,明光宗朱常洛即位。這位皇帝因長期的貪財好色,剛登基就病倒了。而后更是因為在病中服用紅丸暴斃而亡。 ![]() 1620 年,明熹宗朱由校繼位。 這位皇帝性格荒唐怪異,有一個綽號,叫做木工皇帝。長期不理朝政,只愛木工活,導致朝廷烏煙瘴氣,致使乳母客氏與魏忠賢專權(quán),禍國殃民。 ![]() 1626 年,努爾哈赤率 13 萬后金軍進攻寧遠城,后被袁崇煥擊退。 1627 年,朱由校舊疾復發(fā)去世,年僅 23 歲。同年,其弟朱由檢即位。他上位后第一件大事就是鏟除了閹黨魏忠賢集團,力圖挽救明朝于水火之中。 ![]() 1629 年,因陜西與河南等地連年天災,百姓生靈涂炭,引發(fā)了張獻忠、李自成等人的農(nóng)民起義。內(nèi)憂加上外患,成了壓死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 1636 年,皇太極將后金改為大清。 ![]() 1644 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而亡。同年,駐守山海關(guān)的吳三桂投降,攝政王多爾袞率清軍入關(guān)。至此,明朝退下帷幕,清朝站上了歷史的舞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