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把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介紹不少書友,他們的第一反應(yīng)以為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山寨版。其實我倒認為這本書比后者更適合大多數(shù)人。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相比于《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條條框框,它讓人讀完之后都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原來這樣讀書才有效。下面我就自己的閱讀感受,列出比較有用的幾個地方,供你參考。先說選書。你是不是看到別人推薦的好書就想找來讀,包括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你選書要有自己的標準,你得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需求列一份書單——是你自己的書單,不是別人給你的。就算別人給你列好了,也要排除干擾信息,只讀自己要讀的書。 再說讀書的過程。你平時可能隨意閱讀,靠在沙發(fā)上讀了一兩個小時也不覺得累,還產(chǎn)生了心流體驗,然后接著讀下一本。其實這種閱讀沒有終點,也很難提煉出一本書的要點,遠不如像書中推薦的以記錄讀書筆記、做記號和迅速提煉要點有效。接著說怎樣好好讀書。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很多讀書并不懂好好讀,而是想讀完而已,也很少有人知道怎么才算好好讀。在書中,作者說到好好讀書的三個關(guān)鍵點: 1)明確自己讀書的目的,讀想讀的書; 2)仔細地理解作者的意思;乍一看,是不是很簡單,可是不少人就卡在第三點了:沒有耐心地做好筆記。其實做好筆記,是將書的價值為己所用的第一步。如果你帶著很明確的“我要做筆記”的目的去讀書,和散漫地讀書,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閱讀狀態(tài)。當(dāng)然,做筆記還是很簡單的,作者甚至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更快地上手讀書筆記。他自己列了三個方法,分別是:1、一邊讀一邊做記號。怎么做記號?方法還是非常簡單: (1)通讀:將覺得有價值的一頁折角。 (2)重讀:將折角的幾頁重讀,仍然覺得很好就把另一個角折起來。 (3)標記:重新讀一遍折起上下兩角的幾頁,還是覺得不錯,就用筆在上面做記號。 (4)筆記:再讀一次標記的內(nèi)容,如果還是覺得很好,就摘抄在讀書筆記上。2、靈活使用不同的標記方式。你可以用直線、波浪線、熒光筆標記的方式,用不同的方式做標記,幫助你區(qū)分不同的意思,方便你重讀和寫筆記時快速理解。你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區(qū)分,比如第一遍你用黑色筆,第二遍用藍色筆,第三遍用紅色筆,再次打開書本的時候,你就知道是哪一次閱讀的筆記了。這個很像我教讀書卡片寫法介紹的“我讀我思卡”,模板很簡單,書名,作者,讀書日期,以及摘抄的部分和自己的感想。我認為用這種方式讀書,非常有效。因為你讀了之后,還寫下自己的感想,相當(dāng)于更深入地思考,你更容易讀透一本書。毫不夸張地說,你用不寫筆記的讀書方式讀了20本書,效果遠不如讀一本書,再寫“摘抄+感想”更有效。 這本書就算你不讀,只記住后面這條方法,并把它用上,讀一本書寫20條、30條感想,你一定發(fā)現(xiàn)如此讀書,才是最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