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日子,“鹵味三巨頭為什么失寵”的話題沖上熱搜引發(fā)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而點開這個話題,對于鹵味三巨頭失寵的原因無數(shù)消費者都給出了共同的答案,那就是貴。從絕味鴨脖到周黑鴨再到煌上煌,這三家鹵味巨頭就沒有一家是不貴的,對于消費者而言,這幾家的鹵味隨便買買就要大幾十塊,甚至若是想點外賣來品嘗一下的話點上兩三樣沒有百十來塊錢都下不來,這就讓不少消費者開始感慨:如今的鹵味,怕是月薪兩萬也要吃不起了。 而在消費者們紛紛開始因為貴而逐漸拋棄了鹵味三巨頭后,如今的鹵味三巨頭也呈現(xiàn)出了發(fā)展的頹勢。尤其是這三家品牌在今年上半年的門店數(shù)量都開始了不同程度的減少,絕味門店縮減了將近一千家,而周黑鴨和煌上煌的門店也都減少了三四百家。門店數(shù)量減少、營收下降、銷量下滑……種種情況都反映出了這鹵味三巨頭如今都面對著一個共同的難題,那就是如何挽回消費者的心。 01. 為啥賣不動了? 其實盡管鹵味三巨頭在曾經(jīng)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如今再提起鹵味三巨頭的名字絕大多數(shù)消費者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鹵味刺客”一詞。貴成了最能概括這三個鹵味品牌的詞匯,鴨脖子7元/個,鴨翅10元/3個,鴨腸7、8元/斤,鴨胗4元/個,鴨掌10元/3個……尤其是在相關微博詞條下能看到很多網(wǎng)友的批判,昂貴一詞幾乎是消費者詬病最大的原因。 而除了昂貴外,份量少、店員加秤等也是被消費者吐槽的點,尤其是本就單價不便宜的鹵味在店員刻意加秤的情況下,幾乎沒有人能笑著從鹵味店中走出來。再加上鹵味行業(yè)相對來說技術壁壘較低,這也導致了鹵味產(chǎn)品同質(zhì)化嚴重,品類和口味都相對來說十分單一,消費者吃了這么多年多多少少也會覺得有些膩味。 02. 鹵味三巨頭并不好過 然而盡管鹵味越來越昂貴,但鹵味三巨頭的日子也并沒有普通消費者想象的那樣好過。以鹵味三巨頭之一的絕味鴨脖為例,曾經(jīng)市值超過660億的絕味在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只有33.40億元,同比下降了9.73%,單門店數(shù)量也比去年減少了981家。要知道的是,曾經(jīng)最輝煌的時候絕味鴨脖每年門店凈增長都有1000家左右,看得出來絕味鴨脖如今的發(fā)展也不理想。 而周黑鴨和煌上煌的門店數(shù)量相較于去年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前者減少了360家,后者也減少了445家,同時營收也同比下滑了不少。可以看得出來,即使鹵味的價格不斷上漲,但鹵味品牌也沒有過上好日子,反而因為越來越貴的價格影響到了銷量,最終導致營收和門店數(shù)量都在下滑。 03. 競爭激烈 不過雖然鹵味三巨頭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頹勢,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如今的鹵味賽道競爭依舊十分激烈,從新興鹵味品牌到健康零食品牌,這些都是對鹵味三巨頭市場產(chǎn)生巨大沖擊的對手。像近些年盛香亭、王小鹵、研鹵堂等品牌的不斷崛起就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再加上一些口味更加豐富吃起來更加健康的零食品牌的涌現(xiàn),對于追求健康的年輕人來說,這些健康零食同樣也是鹵味的替代品。 其實對于消費者來說,鹵味只是零食中的一個品類,并不是什么剛需食品,所以鹵味并沒有其不可替代性。而在這種隨時都可能被取代掉的情況下,鹵味品牌就更需要牢牢把握住消費者的味蕾,從好吃、便宜、健康等方面入手,憑借更高的標準來征服消費者的心。 · 文內(nèi)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