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兩天,網上看到一個熱貼,看完后心情五味雜陳。 題主說,媽媽從小對她非常嚴格,自己從小生活在媽媽的打壓和pua中。 后來在高中時寄宿又遭遇了校園霸凌,再加上學習壓力巨大,患上了嚴重的心理危機。 緊接著的幾年大學時光,也一直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直到最近幾年,她一次次“打碎”,又一次次“拼接”自己,身心健康才有所好轉。 這時候,題主媽媽也“良心發(fā)現(xiàn)”,開始懺悔自己過去對題主的苛責,偶爾對她表露出愧疚和疼惜。 一切似乎都正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然而,當題主敞開心扉對媽媽說出自己曾經遭遇的痛苦時,本來以為會得到媽媽的關心。 誰知媽媽的一句話讓題主差點崩潰:“所以媽媽才一直想給你生個弟弟或者妹妹,我一定會好好養(yǎng)ta!不會再像對你一樣對待ta!” “這就是媽媽彌補你的方式!” 帖子發(fā)出來后,網上的討論度很高。 其中,有一句高贊回答說得很有道理: “建議題主趕緊跑,你媽媽并不愛你,只是喜歡pua你。 長期以往,你只會更加自卑內向、敏感?!?/span> 深以為然。 真正的愛,是給予能量,在日常細節(jié)中用心滋養(yǎng);在矛盾摩擦中設法化解。 可悲的是,在這個世界上,卻有一些不愛孩子的父母,他們靠著打壓、pua等方式,不斷摧殘孩子的心靈。 2 曾經看過一部綜藝《放學后》,里面有個4年級的女孩吳歡芮的遭遇十分讓人同情。 她自小成績優(yōu)異,也十分懂事。 但每一次寫作業(yè)時,媽媽總會在旁邊不停地嘮叨:“媽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就希望你出人頭地?!?/span> 時間久了,吳歡芮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幾乎到了無法排解的地步。 有一天,這樣的情景又再次上演,吳歡芮再也受不了了,她大聲反駁:“我上學也很累,你以后再這樣說我那就別回來啦?!?/span> 結果呢? 媽媽聽完之后非常生氣,直接甩門而出,留給吳歡芮一個孤零零的背影。 后來,吳歡芮只能壓抑著心中的委屈和痛苦,在鏡頭和公眾面前向媽媽道歉。 而她的心理防線,也在母親變本加厲的苛責和繁重學業(yè)的雙重壓力下,逐漸被壓垮。 網上曾有一個問題,“從小被父母pua的孩子,長大后都怎么了?” 高贊說:自卑懦弱,缺乏安全感已經算小事了。 更嚴重的,已經抑郁了,甚至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想,那些被父母的pua的孩子,長大后的每時每刻,都在用生活中的小確幸治愈童年的痛苦吧。 3 卡耐基說過一句話:“愛自己,是一切愛的基礎?!?/span> 人生一程,只此一遭,好好愛自己,才是最值得的事。 如果不幸,遇到了喜歡pua的父母,有兩件事一定要做: 01 遠離精神“壓迫”的父母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位博主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歷。 博主的原生家庭精神內耗非常嚴重,父母經常批評、指責他。 還常常用“你不配用好東西?!边@種貶低人的話。 后來這位博主大學畢業(y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遠離原生家庭。 再后來,博主遇到了自己的妻子,也組建了非常友愛和諧的新的小家。 博主也漸漸走出了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所以,如果遇到內耗的父母,遠離他們一定是一件無比正確的事。 02 建立健康溝通,設立邊界 聽過一句老話:和父母相處,要從心理上徹底斷奶。 什么意思呢? 父母和子女在生活方式和觀念上都有所不同,與父母相處,應當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太遠了,容易引起父母不滿;太近了,容易和父母生出矛盾。 所以,內心保持對父母的尊重和孝敬,但也要把父母和自己的生活區(qū)分開,建立適當?shù)南嗵庍吔纭?/span> 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CC,用心讀好書,用心寫好文。自媒體10w+爆文作者,擅長親子/成長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