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馬。 明董其昌《袁伯應詩集序》:“司馬(袁可立)居恒授余教見法,目伯樂相千里馬,而教其子相國馬,以為千里馬不常,即善相無所用之?!?/p> 據記載,汗血馬能夠日行400公里。許多專家對此質疑。某人說,即使古代計程單位是今天的十分之一,馬一天跑400公里,在今天看來也是不可能的。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只是傳說。一般的馬只能日行150公里左右,最多日行200多公里。中國古代利用快馬傳遞軍事信息的驛站,號稱“五百里加急”,恐怕最長的驛站也沒有250公里。 但是,千里馬一詞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太多,難以相信這是真的做不到的,例如岳飛給皇帝上的一道著名的奏折中,曾經提到他有兩匹日行千里的馬,但是需要特殊的飼養(yǎng)(也不高級,更不裝神弄鬼,我記得只是干凈的水,精細的糧草,非常科學。),由此談到人才的栽培——很難想象,岳飛會對帝王做出夸張的舉例。 歷來人們大多認為,千里馬泛指一般好馬。所謂“千里”只是個虛數。因為現代人誰也沒有見過一天能跑500公里的馬,然而古代人卻在古籍文獻中多次提到他們的千里馬實實在在跑出千里距離。看來問題主要出在“千里”這個長度上。 千里馬一詞,最早見于《楚詞·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以后中國正史中多次提到千里馬,如《史記·趙世家》:“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 千里馬的典故語出戰(zhàn)國時期宋國莊周《莊子·外篇·秋水》:“梁麗可以沖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貍狌,言殊技也。” 傳說,伯樂是天上專管馬匹的神仙。春秋秦穆公(?—前621)時,有一名叫孫陽的人善于相馬,人們就用伯樂來稱呼他。楚王聽說了他的大名后,專門委托他購買千里馬。他答應了楚王的請求,跑了很多地方也沒有找到。 |
|
|
來自: 新用戶9958497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