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中醫(yī)治療腎炎水腫驗方慢性腎炎秘方急性腎炎特效方,老中醫(yī)畢生經(jīng)驗,誠心奉獻,請關注作者、贊賞、轉藏等(體質不同、僅供參考)。 老中醫(yī)治腎炎水腫驗方:白茅根 30~60g,薏苡仁 15~30g,赤小豆 15~30g。清利濕熱,滋養(yǎng)陰液。上藥浸泡 30 分鐘,再煎煮 30 分鐘,每劑煎 2 次,將 2 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每日 1 劑,日服 2 次。本方適用于治療腎炎水腫,癥屬濕熱傷陰所致者。方中白茅根性味甘涼,功能清利濕熱而不傷陰,滋陰養(yǎng)津而不助濕,堪稱治濕熱傷陰水腫的佳品。既能清氣,又能涼血,無論氣分或血分的濕熱傷陰,均有良效。佐藥生薏苡仁和赤小豆亦屬清利濕熱、不傷陰而消腫的良藥。三藥相配,其功尤著。本方久經(jīng)臨床運用,療效確實,勿以其平淡而忽之。 老中醫(yī)治慢性腎炎驗方:土茯苓 200g,白茅根、益母草、爵床各 50g,桑寄生 30g,女貞子 35g,黨參、梔子各 25g,炙黃芪、熟地黃各 20g,川續(xù)斷、牛膝各 15g。健脾益胃,分清利濁。水煎服,每日 1 劑,早晚各服 1 次。本方適用于治療慢性腎炎病,蛋白尿,腰痛乏力,眼瞼浮腫,尿赤,汗出,五心煩熱,舌淡苔白,脈沉弦而虛,水腫。任繼學常重用土茯苓解毒除濕,治療腎風蛋白尿。正虛外感是腎風病成之因,濕濁毒邪則是腎風病成之機。任繼學認為土茯苓為治濕毒要藥,歸經(jīng)脾腎,能通經(jīng)透絡,解毒除濕,既能滲利濕濁之邪,又能正化濕濁而使之歸清,濕滲濁清毒解,精微固藏,尿蛋白自可消除。慎不可用代用品,否則損胃。臨床多有應驗。 老中醫(yī)治急性腎炎驗方:金銀花 12g,蟬蛻 6g,玉米須 20g,赤小豆 20g,連翹 12g,浮萍 10g,白茅根 30g,冬瓜皮 12g,車前草 15g。咽紅痛發(fā)熱者加紫花地丁、蒲公英;皮膚膿瘡者加土茯苓、地膚子;惡風甚,脈浮緊,苔白者加荊芥、麻黃;惡心,苔厚膩,便溏者加茯苓、白術、半夏;尿檢蛋白轉陰后加生黃芪,補氣健脾以善后。清熱祛風利水。水煎服。本方適用于治療急性腎炎屬風熱型者。腎炎辨證分型雖有風熱、風寒、寒濕、濕熱之別,但臨床以風為主并兼熱證者多。方中金銀花能“清絡中風火濕熱”;蟬蛻善散風透熱,治皮膚瘡病風熱,當用蟬蛻,玉米須甘平,長于利水清熱;赤小豆利水解毒。集此四味是以散風清熱解毒為主,另以連翹、浮萍散風熱,白茅根、冬瓜皮、車前草利水清熱。 |
|
|
來自: 林老中醫(yī) > 《老中醫(yī)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