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蒸餃子15分鐘,蒸包子20分鐘。 2、蒸螃蟹18分鐘出鍋;清蒸魚12分鐘出鍋。 3、什么油,營養(yǎng)最好? 答案:豬板油 4、燒豆腐時(shí),加少許豆腐乳或汁,味道芳香。 5、什么蛋,營養(yǎng)最好? 答案:野鴨蛋 6、土豆絲焯水后再炒。 7、開水不能——解凍肉。 8、土豆,圓的甜,長的面。 9、煮雞蛋時(shí),在水中加點(diǎn)鹽,雞蛋不易破裂。 10、煮餃子時(shí),水里加一點(diǎn)鹽,餃子不容易破且更勁道。 11、凍餃子不能冷水下鍋。 12、辣椒直的不辣,彎的辣,紅辣椒的維生素C比青辣椒的多。 13、燉牛肉放土豆,燉羊肉放蘿卜,燉魚放豆腐。 14、蒸菜在上汽后再蒸,蒸完后關(guān)火燜3分鐘,更香。 15、骨頭或肉類冷水下鍋時(shí),先焯去血沫,可去腥。 16、燉魚,多放姜。 17、下調(diào)料有順序。蔬菜類先放鹽,中間加糖,最后烹醋。肉類先烹料酒、醬油和醋,中間加糖最后加鹽。肉類最好烹兩次醋,一般都可以放出鍋醋。 18、洗黑木耳的時(shí)候放一點(diǎn)點(diǎn)面粉,會洗下很多臟東西的。 19、燉雞放香菇,燉豬蹄放黃豆,燉排骨放玉米。 20、煎荷包蛋時(shí),在蛋黃即將凝固時(shí),澆一點(diǎn)冷開水,會使蛋又黃又嫩。 21、切完山藥后手癢,可用白醋擦手止癢。 22、炒素菜萬用公式:油和蒜爆炒出香,來點(diǎn)蠔油提鮮,生抽調(diào)味,少許鹽。 23、夏季做各種涼拌菜時(shí),加適量啤酒調(diào)拌,可增味添香! 24、煮牛肉時(shí),加一小撮茶葉,肉爛得快且味道清香。 25、煮羊肉四不加:花椒、八角、料酒、大蒜。 26、燉雞湯時(shí),帶皮的雞肉含有較多的脂類物質(zhì),所以比較肥的雞應(yīng)該去掉雞皮再烹制。 27、包菜要選結(jié)實(shí)的,蓮藕要選藕節(jié)短、藕身粗的。 28、切過魚、肉、蔥、蒜的菜刀和砧板,用生姜片擦一下,既可除腥氣,又能防刀生銹。 29、炒豆芽時(shí),加點(diǎn)醋,能防止豆芽水分流失,保持脆嫩。 30、炒豬肝前,用白醋和水浸泡一下,再用清水沖洗干凈,炒熟的豬肝口感特好! 31、燉湯的食材的不同,熬制的時(shí)間也是不同的。例如骨頭類(排骨、筒骨等)和雞湯,需要熬1~2小時(shí),湯水才會入味。魚湯則控制在1小時(shí)左右。 32、生抽,老抽,蠔油一類調(diào)料不加:生抽和老抽這一類顏色較深的調(diào)料,多使用在燒菜,炒菜和燉菜中,在煲湯和燉湯中幾乎不用,一則顏色較深,容易是湯色混沌。 33、貝類、螺類海鮮快速吐沙方法:倒入盒子加少許鹽和油,蓋蓋大力搖晃,再沖洗幾次直至無沙。 34、煮面條時(shí),加一小勺食用油,面條不會粘連,還能防止面湯起泡沫溢出鍋外。 35、老雞、老鴨用猛火煮,肉硬不好吃;如果先用涼水和少許食醋泡上2小時(shí),再用微火燉,肉就會變得香嫩可口。 36、將西紅柿在滾水里燙一下,很容易去皮。 37、煮白粥時(shí),先冷凍一下大米,煮出來的粥又綿又滑。 38、煲湯口訣:若要皮膚好,粥里放紅棗。 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蓮。 腰酸腎氣虛,煮粥放板栗。 心虛氣不足,粥加桂圓肉。 39、炒藕片時(shí),一邊炒一邊加些清水,能防止藕變黑。 40、做饅頭發(fā)面時(shí)揉進(jìn)一小塊豬油,饅頭潔白、松軟、味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