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千里從軍記——新四軍老戰(zhàn)士、王志平夫人陸迅行抗戰(zhàn)經(jīng)歷回憶片段

 常熟老李jlr5mr 2024-09-08 發(fā)布于江蘇

編者按:這篇是王志平(江蘇常熟人)夫人陸迅行的回憶錄,原文是陸迅行口述的,照片及說明由汪達明(常熟人)和王志平長子王東風完成。

據(jù)汪達明介紹,陸迅行是抗戰(zhàn)初期上海青年進入新四軍軍部教導團女兵八隊的一員。本文所述的700多難民赴新四軍軍部,是軍史上輝煌的一筆。當時做成這件事情,黨外主要靠趙樸初,黨內是湯鏞(陸迅行前夫,詳見文末附注)。
前期趙樸初派去新四軍軍部聯(lián)絡的是焦明,也叫曹白、劉平若、馮二郎,秘密黨員;跟魯迅學過木刻,魯迅逝后12個抬棺人之一;進入過常熟民抗一大隊二中隊,做過二中隊政治指導(兩個月不到);后來新江抗時在常熟辦過《大眾報》和《江南》雜志,發(fā)表過《林俊印象記》。
本文中有一張照片,為宜興黨史辦帶來幫助,幫助烈士張西的胞弟在生前確認了哥哥張西烈士的犧牲之地。張西的弟弟帶了骨灰盒到張西犧牲的小橋頭,取了一點泥土帶回宜興。媒體報道過此事。
也是這篇文章,讓新四軍軍部的烈士張潔亞的胞妹,時隔82年在2023年清明節(jié)找到了姐姐在安徽的墳墓。上海和安徽的黨史部門促成了烈士胞妹在烈士犧牲82年后,從上海到安徽首次上墳祭奠。

千里從軍記

——新四軍老戰(zhàn)士、王志平夫人陸迅行抗戰(zhàn)經(jīng)歷回憶片段

文 / 陸迅行

點入名片??關注并查閱往期


圖片

圖片

陸迅行(1913~2009),原名陸景霞,江蘇昆山人。新四軍老戰(zhàn)士江蘇常熟王志平的夫人。出生于陳墓一個搬運工人家庭,17歲帶了14歲的妹妹于1930年到上海一家襪廠做童工。1932年“一·二八”,日本鬼子入侵上海,工廠倒閉失業(yè)后,經(jīng)人介紹去一家美商海寧洋行糖果廠(后來的上海益民食品一廠)做工。在此期間,她和工友們去麥倫中學(今繼光中學)附設夜校讀書,正是在這所由地下黨擔任教師的學校里,她第一次接受了革命道理,閱讀了不少進步書刊,并在老師指導下參加了“國難教育社”和“救國會”等抗日救亡組織。麥倫中學原稱麥倫書院,由英國基督教倫敦會于1898年在滬創(chuàng)辦,1930年代初,成為民主革命的教育基地,成為上海歷史最久的進步學校。陸迅行所在的麥侖中學夜校的女生,當年還曾參與聶耳、田漢“揚子江風暴”的排練和演出。她于1937年正式參加革命,1938年6月與胞妹陸力行(原名陸景雯)同時入黨。曾任新四軍民運干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衛(wèi)生處副指導員。皖南事變后,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到蘇北,任蘇北鹽阜解放區(qū)阜東縣公安局副局長,淮安縣公安局長。1949年平津戰(zhàn)役后,陸迅行光榮地出席了第一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迎接新中國國的誕生。會后,在香山受到毛主席接見。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上海市公安局檔案處副處長、上海市紡織局黨委監(jiān)委副書記、上海市紡織局紀委副書記等。曾被江青點名被捕,關押在秦城監(jiān)獄四年又八個月。

苦難的歲月

1937年8月13日早上,從楊樹浦到外灘,路上擠滿了車子。一輛輛長方盒子似的、陳舊的法商電車,順著軌道,敲擊著響鈴,從楊樹浦開出。

正當它們向外灘行駛的時候,突然,停泊在黃浦江中的日本戰(zhàn)艦“出云號”發(fā)出了猖狂的叫囂和轟鳴。遠遠看去,那炮筒里噴出來的一團團、一簇簇黑煙,直沖云霄。瞬時間,人們驚慌失措地狂奔起來。

電車不斷敲擊著響鈴“嘡嘡嘡,當當當……”聲響是那么急,那么刺耳,不斷刺激著人們的耳鼓和神經(jīng)。

車外的人緊拉著車門不放,有的人一面敲著車身,一面大聲喊叫:“快開門!快開門!”有的爬上車去,有的要從車窗外鉆進去。

而車上的人卻是一面蹬腳,一面大聲叫罵:“快開車!快開車!”電車卻像蝸牛似的爬也爬不動。

人愈來愈多,車子也愈來愈多,在那炮聲、槍聲叫囂不絕的時候,人們猶如驚弓之鳥,處在驚恐惶惑之中。

“八一三”日寇侵滬戰(zhàn)爭爆發(fā)了。

圖片

陸迅行(原名陸景霞,中)1938年6月與胞妹陸力行(原名陸景雯,左)同時入黨,并與其他黨員建立起上海美商海寧洋行第一個共產黨支部。姐妹倆因為組織領導工人罷工,被美方老板開除。1938年7月18日,在地下黨安排下,隨難民隊伍離開上海,去新四軍軍部參軍。江澤民1947年交通大學畢業(yè),應聘上海美商海寧洋行電力供應部工程科見習生,當時他并未暴露他的中共黨員身份,解放后才公開。該洋行解放后改名上海益民食品一廠,江澤民曾任該廠黨支部書記(1950年4月-1951年10月)。解放初,在江澤民倡導下,創(chuàng)建了“光明”牌國產冷飲系列產品,一直延續(xù)至今。

上海市區(qū)的閘北區(qū)和郊區(qū)遭到了日寇炮火猛烈的襲擊,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房舍田園在侵略者炮火的攻擊下,頃刻間化為灰燼。

日寇的飛機,輪番地在閘北區(qū)上空盤旋,無數(shù)炸彈從飛機尾部傾瀉下來。一幢幢房屋倒塌了,大火在熊熊燃燒,數(shù)以萬計的無辜平民,遭到了空前悲慘的浩劫。

成千上萬的難民,一批批擁入租界。他們扶老攜幼,倉倉皇皇逃進了難民收容所。國民黨軍隊撤退了,日寇侵占了上海。上海人民在苦難中屈辱地掙扎、呻吟。

圖片

圖為1937年“八一三事件”后,上海外白渡橋掩體工事旁的三個日寇占領兵。由于廠里許多工人都住在租界的難民營里,廠方為了讓工人按時上班,每天派卡車接送。當卡車過外白渡橋時,按日本侵略者的規(guī)定,所有乘車者都必須下車步行過橋,并向日本執(zhí)勤兵鞠躬行禮,不愿意就要遭槍托打,年輕漂亮的女工還時常遭到日本兵的調戲侮辱。極大地傷害了工友們的民族尊嚴和人格尊嚴,工人們切齒痛恨,怒火中燒。黨支部經(jīng)研究認為時機已成熟,于是發(fā)動工人舉行罷工,要求美方老板出面與日方談判,允許海寧廠廠車直接過橋,不再步行,否則決不復工。美方老板見工人們如此齊心協(xié)力,只好同日方交涉,并達成符合工人要求的協(xié)議。從此,不僅海寧洋行的廠車可以直接過橋,其它國人的車輛也可以直接過橋了。斗爭的勝利,使黨組織在工人中的威信更高了,但陸迅行等幾個為首者,卻被洋老板以煽動“政治罷工”為由給開除了。離開時,許多工友們贈送照片留念。

在難民收容所里,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橫七豎八躺在地上,整日與愁苦、憂郁、疾病和窮困為伴。他們的家被敵人的炮火毀滅了,他們的親人在敵人的刺刀下喪生。現(xiàn)在他們整日愁容滿面,在收容所里苦熬著那悲慘、凄涼的時光。
  

就在這時候,中共上海地下黨出現(xiàn)在了難民收容所中。大批黨的優(yōu)秀干部奔走在各收容所之間,他們和難民同吃、同住,親切地關懷著難民們的生活,并在精神上給難民以真摯的安慰和溫暖。

他們在難民所成立了識字班和讀書會,從組織各種報告會到文娛演出,通過演戲、唱歌,漸漸喚醒了難民的意識,使難民們認識到,中國要擺脫苦難、國家要實現(xiàn)富強,就一定要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依靠共產黨,跟共產黨走,才是唯一的出路。
  

“當新四軍,打日本鬼!”成了難民們最大的愿望。

圖片

1938年7月18日,陸迅行和胞妹陸力行,在上海地下黨組織的安排下,加入到700多名難民的行列,以“江西墾荒隊”的名義,乘坐上圖輪船“新北京號”,沿近海南下,抵溫州登岸,向新四軍根據(jù)地出發(fā)。該輪船由上海紅十字會出面向英國太古輪船公司租借。該批青年是江蘇省委難民工作委員會秘密動員,由上海各慈善機構總聯(lián)合會出面,以遣散難民回鄉(xiāng),到江西、浙江墾荒為名,組織了第一批共700多人,前往皖南參加新四軍。中共江蘇省委難民委員會派朱啟鑾、周林、湯鏞、陳一誠、彭金山和焦明秘密隨船率領護送。

當新四軍去

1938年7月18日,一艘江海輪“新北京號”停泊在黃浦江邊。在地下黨組織下,有七百多名難民,以“江西墾荒隊”的名義,坐上“新北京號”悄悄向新四軍駐地出發(fā)了。

在船上這七百多難民中,還有我們數(shù)十名上海姑娘隨行。我們向著故鄉(xiāng)的上海人民、向著浩瀚的黃浦江、向著滿載著恥辱和創(chuàng)傷的上海告別。
  

經(jīng)過兩晝夜的航程,船到達了溫州。這時,新四軍已派了余立金、丁公量等干部先期在溫州迎接我們。

圖片

圖為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女兵八隊唐莊華(左)和陸力行(右)在皖南。陸力行直到晚年一直認為,姐姐陸迅行對她走上革命道路影響很大。

溫州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它依偎在海邊,遠望群山,翠竹成林,一片郁郁蔥蔥。

盡管江山如畫,可對于我們這群急于投入抗日戰(zhàn)爭烽火的上海姑娘來說,此時此刻,誰也無心去欣賞。

我們和七百多個難民個個熱血沸騰,焦急地盼望著快快踏上征途,早日奔赴殺敵前線。

圖片

千里從軍線路地圖。經(jīng)過了兩晝夜的航行,1938年7月21日,陸迅行和陸力行和同行的700多名來自上海的青年乘坐的“新北京號”抵達溫州。新四軍軍部派軍部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軍部教導總隊政治處主任余立金,率領組織科長劉先勝,教導總隊鋤奸干事丁公量,趕到溫州迎接來自上海的700多名青年加入新四軍。并歷盡曲折將他們帶到皖南巖寺。

早上,太陽剛剛升上地平線。從溫州到金華的公路上,我們互相鼓勵著向目的地進發(fā)。盡管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沉重的包裹壓在肩頭,又累又餓,可是我們堅定的步伐始終沒有停下。
  

沿途還有一些國民黨派出的招兵人員,穿著挺括神氣嗶嘰軍裝、斜挎著皮帶,企圖用官銜、金錢誘騙我們。然而我們對他們的招引嗤之以鼻??v有千難萬難,縱有千山萬水,我們也鐵了心一定要參加新四軍!
  

經(jīng)過青田、蘭溪、麗水、金華、歙縣、巖寺,我們終于到達了安徽涇縣新四軍軍部的所在地云嶺。

圖片

余立金(1913-1978),湖北大冶人。陸迅行胞妹陸力行的丈夫。王志平的連襟。1955年被授予中將。1928年參加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7月任紅軍第18師政治委員,1937年8月任中共江蘇省委軍委委員(軍委書記為張愛萍),軍事部副部長(部長為張愛萍),1938年4月任新四軍軍部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教導總隊政治處主任。“皖南事變”中率領200多學員掩護軍部及直屬隊,突圍成功,成為新四軍軍部在“皖南事變”中幸存的少數(shù)新四軍軍部將領之一。1941年3月任新四軍4旅政委。建國后任南京軍區(qū)空軍政委長達十年。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時吳法憲為司令)。曾因“楊余傅”事件(也被稱為“北京兵變”)而被捕坐牢六年又四個月,1974年由毛澤東親自平反。

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大地,照耀著涇縣高高低低的山坡。這里滿山遍野灑遍金光。已經(jīng)是夏末時分,在一片綠色的樹木中,又夾雜了一塊塊深紅和橘黃色的濃陰,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艷麗。

當我們離開了日寇侵占下的上海,見到一隊抗日的戰(zhàn)士時,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成了新四軍戰(zhàn)士

張村是新四軍教導大隊女生隊的所在地。它四面環(huán)山,中間是一片平原。

我們一到營地,就見營房的里里外外都打掃得一塵不染。從其他隊來了不少老同志幫我們搬鋪板、搭床。

墻上掛著一排排整齊的背包和碗筷,看上去極其清潔、整齊,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圖片

王志平(1915-1997),江蘇常熟人。陸迅行的丈夫,余立金的連襟。1933年江蘇吳江師范畢業(yè),早年參加黨的外圍組織的“讀書會”活動,曾于1934年和1935年兩次被捕。于1937年12月和李建模同往上海尋找黨組織,希望黨派員到常熟地區(qū)領導武裝抗日斗爭。于1938年1月在祖宅五房里第五進老樓多次籌劃建立小市自衛(wèi)隊,從此該處老樓及其隔弄便成為新四軍和游擊隊的秘密活動和藏身之所。在楊浩廬領導下,他和周文在創(chuàng)建共產黨領導控制下的一支軍隊——以小市自衛(wèi)隊為骨干的新六梯團,該部隊后被整建制編為新四軍一師一旅一團三營,該一旅被譽為“百旅之杰”,該一團為王牌軍解放軍20軍及后來和20集團軍的前身。解放后曾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刑庭庭長,徐匯區(qū)法院院長,徐匯區(qū)房地產管理局黨委書記。1961年受黃克誠事件影響,曾被下放到金星金筆廠勞動,一年后任副廠長。

新的生活開始了

每天清晨,在朦朧的晨曦中,隱約可見在廣場上排列著雄壯整齊的隊伍。

女兵們有的在練操,有的在學習各種隊形的變換,一個個步伐整齊,昂首挺胸,雄赳赳,氣昂昂。

在另一處,老紅軍李桂英排長,正手把手地指導著我們學習瞄準和刺殺?!皻?!殺!”的吶喊聲震撼了山谷。

和這畫面相對襯的,是響徹云霄的軍號聲、口令聲和激昂的抗日歌聲,組成了一副氣勢宏偉的交響曲。

圖片

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女兵八隊教員攝于新四軍軍部云嶺

我們這些上海姑娘,身穿新軍裝,腳裹綁腿,成了一名名光榮的抗日女戰(zhàn)士。

在“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訓導下,每個人都決心把自己培養(yǎng)成勇敢、智慧、堅定、沉著的革命軍人。

圖片

楊成武(右2,時任解放軍代理總參謀長)、余立金(右3,時任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和毛澤東在列車旁交談。時楊成武和余立金陪同毛澤東主席巡視祖國大江南北。

政治學習是女生隊平時訓練的重要內容。一個抗日軍人、一個革命干部,缺乏政治覺悟是不行的,所以必須努力學習政治、文化,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我們學習了《社會發(fā)展史》《政治經(jīng)濟學》《持久戰(zhàn)》《統(tǒng)一戰(zhàn)線》《民運工作》和《國際問題》等課目。

為我們上課的教員有薛暮橋、夏征農、羅瓊、溫仰春、陶白等同志,每一課都認真、嚴肅地講解,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和生動活潑的例子來啟發(fā)我們。

圖片

薛暮橋(1904-2005),江蘇無錫人。中國杰出的經(jīng)濟學家,中共黨員,市場經(jīng)濟拓荒者,親自參與中國兩個經(jīng)濟體制建設,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相當于院士)。時為余立金為政治部主任的新四軍教導總隊政治教員。

我們的教學設備很簡單。教室有時在屋內,有時在野外。一塊大黑板隨著上課地點靈活安放。學員們席地而坐,專心致志地做著筆記。每上完一課,老師就布置習題,并提出要討論的中心問題。

晚上大家在學習委員和學習組長的帶領下展開討論,常常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直到把疑問融會貫通加以解決。通過了學習提高了大家的階級覺悟。

圖片

陸春林(1923-1974),高小畢業(yè),陸迅行和陸力行的胞弟。1938年春到上海倆姐姐處,1938年7月倆姐姐參加新四軍,他被地下黨安排進入華工難童收容所,在此受到共產主義教育,入黨。1939年夏,進入地下黨辦的神州中學無線電訓練班,同時學習英語和數(shù)學等課程。陸為班上黨小組成員,半年后畢業(yè),到云嶺新四軍軍部報到。1940年2月起,在軍部無線電訓練班學習三個月,內容為無線電收發(fā)報技術和英語。1940年5月起,在軍部中村教導隊受訓四個月。1940年8月至12月,在軍部參謀處通信科軍部直屬電臺當實習報務員,工作是偵聽收報,通信科長是胡立教。1941年1月皖南事變,被捕,被關押在上饒集中營。敵人反復審問,他只堅稱,只知道抗日,不知道共產黨。1942年夏,陸和謝邦坤一起從關押地逃跑,謝為老紅軍,新四軍老一團三營副營長兼營政委。后逃回家中,1949年5月陸墓解放,他馬上參加新政府工作,不久因勞累過度,腦梗引起半身癱瘓。文革中遭受迫害。曾教會上海外甥王志平兒子王東風和南京外甥余立金兒子余小敏裝收音機。舊病復發(fā),突然過世,享年51歲。終生未婚。

除了正規(guī)課,女生隊黨支部還適時開展各種活動,如回憶晚會,啟發(fā)學員回憶在舊社會的不幸遭遇和苦難生活。上海難民收容所來的黨員義憤填膺地控訴了日寇的暴行,以及身受資本家、外國老板剝削、壓迫的遭遇。
  

此外,每天十分鐘的生活會,也是很重要的內容。大家結合自己的思想認識,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改掉缺點,發(fā)揚優(yōu)點,增進團結,互相幫助。

圖片

余立金和夫人陸力行。陸力行(1916-2017),原名陸景雯,江蘇昆山人,陸迅行的胞妹。1932年和姐姐陸迅行進入美商海寧洋行工作,不久便參加地下黨組織的各項活動。1937年正式參加革命,1938年6月和姐姐陸迅行同時入黨,并建立起美商海寧洋行第一個共產黨支部。1938年7月到皖南新四軍軍部入伍。1939年6月任新四軍軍部政治部譯電員;1940年4月任新四軍教導總隊政治處組織干事;1943-1946任新四軍二師政治部扶保和統(tǒng)計干事;1949年2月在華東軍政大學土改整風隊組織科工作。解放后,先后任南京師范學院人事處長、組織部長和黨委副書記;1958年任江蘇省農林廳干部處長;后在國家農業(yè)部外事處處長任上離休。因受“楊余傅事件”和姐姐陸迅行被捕的牽累,同時被捕,被關押在秦城監(jiān)獄六年又四個月時間。

走上戰(zhàn)斗崗位

我們從新四軍教導大隊女生隊結業(yè)以后,紛紛走上新的戰(zhàn)斗崗位。我們每個人都牢記著黨的教導:“服從組織,不怕犧牲,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黨和人民!”許多同學在后來的斗爭和考驗中,勇敢頑強,堅貞不屈,無愧新四軍戰(zhàn)士的光榮稱號,不愧是上海人民哺育的好女兒。
  

施奇同志在學習期間就以勤奮努力著稱,肯吃苦,肯幫助同志。皖南事變中,她不幸被捕。在敵人面前,她表現(xiàn)得英勇頑強、正氣凜然。無論敵人嚴刑拷打還是軟騙硬逼,她堅決不向敵人低頭屈服。

敵人要把她活埋,當泥土掩埋了她的下半截身體時,逼問她:“你投不投降?投降就把你放出來?!笔┢嫱緢詻Q有力地回答:“不投降!”直到她尚存最后一點氣息,仍然用微弱的聲音呼喊著:“共產黨萬歲!打倒投降派!打倒國民黨!

圖片

新四軍教導總隊事實上相當于八路軍中的抗日軍政大學,中共中央出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考慮,決定使用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的名稱。圖為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全體教職員合影。

另一個上海大學生章輔同志,學習尚未結束,就被調到前方工作。1939年6月,章輔被派到津浦路東開展工作。在反動地主武裝暴動中遭敵逮捕,受盡嚴刑拷打。敵人慘無人道地將她衣服扒光游街,然后用刀把她身上的肉一塊一塊割下,殘忍殺害了她。周圍老百姓個個黯然淚下,敢怒不敢言。

事后,當這場反動武裝暴動被鎮(zhèn)壓下去后,許多人紛紛參加了新四軍。他們說:“一個章輔倒下去,我們千百萬人跟上來?!?o:p>

圖片

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女兵八隊集合影像

張潔亞同志1938年到部隊時還是一個天真的女孩子,才15歲。參軍后,因為文化低,一開始學習跟不上,她很著急。于是她經(jīng)常一個人拿著筆記本,抄寫課堂上講課的各種習題問答,花了比別人更多的精力認真做好作業(yè)。學習結業(yè)后,她當了會計。

在一次敵人襲擊中,她不幸受了重傷。此時她想的不是傷口的疼痛,而是身上保存的部隊軍餉和各種財務賬冊。她忍著傷痛,掙扎著爬到隱蔽處,把這些重要文件隱藏到草叢深處。

為了不使敵人發(fā)現(xiàn)文件,她又忍著痛,爬到另一個地方。由于流血過多,她最后不幸光榮犧牲。而她保存的軍餉、賬冊,完整無缺地回到了我軍手中。

圖片

陸迅行和她的戰(zhàn)友們,攝于1946年6月于淮安。后排左2為張西烈士,江蘇宜興人,公安員,被敵人割下頭顱犧牲。2021年張西烈士的家屬,年邁的張西的胞弟張澍,在宜興和淮安兩地新四軍研究會的幫助下,就是憑這一張唯一的照片,確認了哥哥張西的犧牲地點。照片中前排中為時任淮安縣公安局長陸迅行,其右為副局長張玉琢,其左為審訊股長嚴抗。淮安為當時華中解放區(qū)的中心地區(qū)。早在1942年,陸迅行任鹽阜地區(qū)阜東縣公安局副局長,為蘇北地區(qū)第一個女公安局副局長。由于她的勇敢和軍事實戰(zhàn)組織能力,至今在當?shù)剡€流傳著陸迅行“雙槍老太婆”似的傳奇故事。當時鹽阜行政公署保安處的處長是江蘇常熟人揚帆

我們這些上海姑娘,經(jīng)過部隊的錘煉,各自在風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奉獻出了自己最美好的一段生命時光。

圖片

圖片





附注:
據(jù)汪達明介紹,陸迅行是抗戰(zhàn)初期上海青年進入新四軍軍部教導團女兵八隊的一員。她的前夫湯鏞,在1938年擔任剛恢復的中共江蘇省委難民工作委員會書記。本文所述700多難民赴新四軍軍部這件事情,黨外主要靠趙樸初,黨內是湯鏞。
700多兵員送到新四軍軍部后,湯鏞留在新四軍軍部,任新四軍軍部軍法處長。后來,延安通過項英,秘密要求湯鏞去延安執(zhí)行任務。陸迅行不知丈夫湯鏞是否已經(jīng)犧牲,軍長葉挺也不知道湯鏞去向。陸迅行只好把和湯鏞生的女兒寄養(yǎng)在蘇北的一戶農民家里。生孩子時,正好彭沖夫人也要生孩子,而此時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準備北撤到江北,陸迅行和彭沖夫人到處找安全的地方,先把孩子生下來。她和丈夫湯鏞,長達八年時間沒有相見,也不知湯鏞下落。一直到1949年春,解放軍渡江前夕,陸迅行才在江北遇見湯鏞。此時,陸迅行已經(jīng)和王志平結婚,但因為到處打仗,她和王志平不敢生孩子。長子王東風,是他倆在解放后進了上海,安定下來后才生的。

留言功能現(xiàn)已開通,頁面底端可見“寫留言”入口~

延伸閱讀

文學記錄歷史:抗戰(zhàn)中的常熟——“從來也沒有見過這樣熱烈的人民”

一段常熟地下黨革命史,數(shù)代人的勠力同心流血犧牲……

常熟老革命,深藏功與名——我的父親金恒熙

周建平將軍回憶在常熟“民抗”和六梯團部隊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

常熟兒女丨為《大刀進行曲》作者、著名音樂家麥新正名

常熟鄉(xiāng)賢丨中國史界第一人:中國軍民堅持了14年抗日戰(zhàn)爭

武衛(wèi)會常熟分會的建立及活動

革命之家:常熟仲氏

常熟人民救護抗日飛行員記事

淞滬會戰(zhàn)大撤退中,常熟保衛(wèi)戰(zhàn)打了整整7天,是國軍大撤退中唯一的亮點

常熟老革命丨揚帆在黃花塘新四軍軍部:首度蒙冤及兩次受命出使日軍岡村寧次總部

常熟英烈丨新四軍理財能手、財經(jīng)戰(zhàn)線紅管家——李建模

常熟英烈丨雨花英烈任天石:從“救命”到“救國”

常熟英烈丨生命不息 戰(zhàn)斗不止——“蘇常太”工委書記、常熟“民抗”參謀長薛惠民

紅色資本家盧緒章的引路人、蘇常太根據(jù)地的開創(chuàng)者——楊浩廬的兩大歷史性貢獻

我的新四軍女兵母親徐增

常熟兒女丨王家埭人民的好媳婦——上官友蘭

“江抗”發(fā)展四階段:如不知會云里霧里

97年前,這位常熟人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

李強同志,一位革命者的開掛人生

常熟老革命丨程飛白:西安公路學院首任院長,從革命者到教育者的崢嶸人生!
常熟老革命丨傲霜斗雪火樣紅——記我的姨媽陳行之

常熟老革命、蘇州老市長焦康壽與沙洲抗戰(zhàn)

常熟英烈丨黃浦江畔的郵工領袖顧治本

桂林往事:福建老書記追憶常熟老革命蔣宗魯

常熟老革命丨斷桅揚帆:情報保衛(wèi)戰(zhàn)線的天縱奇才

常熟老革命:才女宗筱薇

《沙家浜》里兩位未登場的“沙奶奶”

《沙家浜》一個沒出場的主角

廣東女杰:戰(zhàn)斗在常熟

戰(zhàn)斗在常熟:烽火常熟馮二郎——記魯迅學生曹白

戰(zhàn)斗在常熟:心系國難譜華章——記抗日文化戰(zhàn)士蔣錫金

中共常熟縣委書記楊增脫險記
《紅日》作者丨吳強在常熟

曾經(jīng)戰(zhàn)斗在常熟丨柳新民:王仲良同志帶我參加革命

曾經(jīng)戰(zhàn)斗在常熟丨柳新民:我與楊玖同志(揚州、連云港首位女市長)

戰(zhàn)斗在常熟丨夏光“不容易!”

常熟革命史,半部在梅李——常熟三英雄、梅李三杰!

蘇南東路“小延安”——常熟徐市

虞山長青——一九四一年蘇常太地區(qū)反“清鄉(xiāng)”斗爭的回憶

蘇常太抗日根據(jù)地的恢復工作
東進鐵軍中的常熟子弟兵
有感于《東進鐵軍中的常熟子弟兵》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小康社會”“大同世界”——對“南方夫子”常熟鄉(xiāng)賢言子的再認識

虞山文化的主要特點
常熟虞山,吳文化第一山!
常熟·衣山樓圖記

群星璀璨:26位常熟籍中國“兩院”院士

常熟鄉(xiāng)賢丨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鄧紹基
常熟鄉(xiāng)賢丨投筆從戎,棄政從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黃心川

沈秋農:素樸敬仰我常熟鄉(xiāng)賢(全集)

悠悠六千年!這里,是常熟...

點下方名片→點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

如需及時接收到文章推送,請花3秒鐘時間為我們點贊、點擊“在看”或者“分享”轉發(fā)!您的鼓勵是我們的動力!

圖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