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正常表現(xiàn) (一)橫斷面 1.經(jīng)鼻咽層面 鼻咽兩側壁:可見咽鼓管圓枕對稱性突入咽腔內,其前方可見咽鼓管咽口。鼻咽腔通過咽鼓管與中耳鼓室相通。咽鼓管寬為3~5mm,通常處于關閉狀態(tài)。咽鼓管的后外1/3為咽鼓管骨部,前內2/3為咽鼓管軟骨部,軟骨部的內側端環(huán)繞咽口的前、上、后方形成明顯的隆起,稱咽鼓管圓枕。咽鼓管圓枕后方與咽后壁之間的縱行深窩稱咽隱窩,呈裂隙狀,也可閉塞。咽隱窩是鼻咽癌的好發(fā)部位,因咽隱窩上部距離破裂孔僅約1cm,故腫瘤容易經(jīng)破裂孔直接侵犯顱內。 鼻咽頂部為顱底骨,中央前區(qū)為蝶骨體,蝶骨居于顱底中央,分為體部、大翼、小翼和翼突4個部分;其中翼突向后敞開分為內側板和外側板,而翼內、外肌前端分別附著于翼外板的內面和外面。鼻咽頂部兩側為海綿竇;中央旁兩側為蝶骨大翼和巖骨尖。 鼻咽兩側各見一個三角形的低密度脂肪間隙,即咽旁間隙。兩側咽旁間隙大致對稱,呈三角形,前界為翼外肌,內側界為咽側壁,外側為腮腺和椎前筋膜??谘什∽兓蛘哳i動脈鞘內病變會引起同側咽旁間隙的移位、縮小等。若CT檢查發(fā)現(xiàn)兩側不對稱,或者一側移位明顯時,常提示有膿腫或腫瘤等病變。 鼻咽后壁黏膜下有椎前肌,兩側椎前肌對稱,其間有脂肪和韌帶分隔。椎前肌外緣和頸內動脈之間可見咽后淋巴結,在鼻咽癌早期即可增大,故又稱為“哨兵淋巴結”。 ![]() 鼻咽層面 A.CT增強橫斷面;B.CT增強橫斷面標注 1.鼻前庭;2.鼻甲;3.上頜竇;4.顳?。?.翼突外側板;6.腭帆張?。?.腭帆提??;8.咽鼓管軟骨;9.椎前?。?0.鼻中隔;11.鼻淚管;12.咬??;13.下頜支;14.翼外??;15.翼突內側板;16.下頜骨髁狀突;17.咽鼓管;18.頸內動脈;白箭:兩側咽鼓管咽口;虛線:兩側咽隱窩;白星:鼻咽腔 增殖體也稱腺樣體,是位于鼻咽腔后壁的淋巴組織,兒童時期可呈生理性增大,幼兒時期發(fā)育較快,3~6歲時增生最旺盛,其厚度可達鼻咽腔寬度的一半,10歲左右開始逐漸縮小。當增殖體過度增生肥大時,可常引起鼻塞、張口呼吸、睡眠時打鼾等癥狀,CT圖像上表現(xiàn)為鼻咽頂后壁軟組織增厚,表面凹凸不平。 2.經(jīng)軟腭層面 口咽呈不規(guī)則四邊形。此平面前份為上頜骨和舌,前上方經(jīng)咽峽部與口腔相通,后方為咽后壁。其前方為軟腭,軟腭前份呈水平位,后部斜向下,稱為腭帆,腭帆垂向下的突起,稱為腭垂或懸雍垂。兩側為咽側壁,主要為咽??;后方為咽后間隙和椎前肌。 ![]() 軟腭層面 A.CT增強橫斷面;B.CT增強橫斷面標注 1.上頜骨;2.降口角肌;3.舌;4.口咽腔;5.腭帆張?。?.頸內動脈;7.頸半棘??;8.頭半棘??;9.上唇;10.口輪匝?。?1.咬??;12.翼內肌;13.腮腺;14.椎動脈;15.頭夾肌;16.頸深靜脈;虛線:腭垂 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和下頜后窩內,中間可見頸外動脈、下頜后靜脈及面神經(jīng)穿過,他們在腮腺內的排列為:下頜后靜脈位于頸外動脈外側,并與之縱向平行。腮腺內含有大量脂肪成分,所以在CT上呈低密度。 正常頸內、外動脈間距應小于5mm,頸動脈體瘤或頸動脈鞘內神經(jīng)源性腫瘤時腫塊可推移、壓迫頸內、頸外動脈,使得頸內、外動脈之間距離加大。 頸部淋巴組織豐富,口咽水平頸外側深淋巴結,位于頸內靜脈上段周圍,胸鎖乳突肌的深面,主要沿著頸動脈鞘呈串排列。正常人頸外側深淋巴結較小,CT上較少顯示。 ![]() 頸內外動脈間距示意圖 1.左側頸外動脈;2.左側頸內動脈;3.左側頸內靜脈圖中黑色短線(白箭)為右側頸內外動脈間距,測量長度約3mm ![]() 正常頸淋巴結示意圖 右側頸動脈鞘后部一小淋巴結(白箭所指黑色虛線區(qū)域),直徑0.4cm,密度均勻,與周圍肌肉密度相似 3.經(jīng)口咽層面 口咽橫斷面呈近似方形,向前經(jīng)咽峽通向口腔,后方為咽后壁,咽后壁上下延續(xù),附著于椎前肌和頸椎??谘噬辖鐬檐涬瘢陆鐬闀捝暇壦?。組成軟腭的肌肉有腭帆張肌、腭帆提肌、舌腭肌、懸雍垂等組成。當其被牽向上接觸咽后壁時,隔斷口咽和鼻咽;被牽向下抵達舌背時則封閉咽峽,這些功能在吞咽運動中十分重要。 ![]() 口咽層面 A.CT增強橫斷面標注;B.CT增強橫斷面 1.下牙槽骨;2.下頜舌骨?。?.頦舌??;4.下頜下腺;5.口咽腔;6.頸內動脈;7.頸深淋巴結;8.胸鎖乳突肌;9.頭半棘肌;10.頭夾??;11.口輪匝肌;12.舌骨舌肌;13.下頜后靜脈;14.頸外動脈;15.頸內靜脈;16.中斜角?。?7.頸棘??;18.頸椎棘突;19.斜方肌;虛線:兩側腭扁桃體 咽后間隙位于咽后,介于頰咽筋膜與翼狀筋膜之間,前方與咽黏膜間隙相鄰,側方與頸動脈鞘相鄰,后方與椎前間隙相隔于椎前筋膜,正常情況下CT不易顯示。咽后間隙是口腔、咽喉感染蔓延至縱隔的途徑。 4.經(jīng)會厭層面 ![]() 會厭層面 1.頦??;2.頸闊??;3.舌;4.舌骨;5.會厭;6.頸外動脈;7.頸內靜脈;8.椎動脈;9.喉咽;10.頸半棘肌;11.頭夾肌;12.口輪匝?。?3.下頜骨;14.杓會厭正中皺襞;15.會厭谷;16.頸總動脈;17.胸鎖乳突?。?8.杓會厭皺襞;19.頸棘??;20.頭半棘??;虛線:兩側下頜下腺 5.經(jīng)舌骨層面 舌和下頜骨之間有細長的舌下腺,位于下頜舌骨肌與舌之間的舌下間隙內,因舌下腺體積較小,且其密度與舌類似,正常情況下CT平掃常不能滿意地顯示。 會厭前間隙:位于會厭軟骨之前,甲狀舌骨膜之后。此間隙略呈倒錐體形,內充滿脂肪組織。 由于會厭軟骨有許多穿行神經(jīng)和血管的小孔與該間隙相通,故會厭癌易沿這些小孔向會厭前間隙擴展。 ![]() 舌骨層面 A.CT增強橫斷面;B.CT增強橫斷面標注 1.下頜骨;2.舌下腺;3.下頦舌骨?。?.舌骨大角;5.梨狀隱窩;6.椎前?。?.椎動脈;8.頸髓;9.頭夾??;10.斜方??;11.降口角肌;12.會厭前間隙;13.下頜下腺;14.頸總動脈;15.頸內靜脈;16.頭半棘??;17.頸半棘肌;虛線:舌骨體部 6.經(jīng)梨狀隱窩層面 ![]() 梨狀隱窩層面 A.CT增強橫斷面;B.CT增強橫斷面標注 喉的支架由三個單一軟骨和三個成對軟骨組成。三個不成對軟骨包括:甲狀軟骨、環(huán)狀軟骨和會厭軟骨;三對成對軟骨包括杓狀軟骨、小角軟骨和楔狀軟骨構成。 舌骨水平以下頸部被頸筋膜分為5個解剖間隙。①內臟間隙:頸中部,從舌骨至前縱隔,不與舌骨上間隙相通。含有喉、氣管、喉咽及頸段食管、甲狀腺、甲狀旁腺、胚胎殘余、氣管旁淋巴結、喉返神經(jīng)等;②頸動脈間隙:頸中部兩側,從顱底至主動脈弓,連通舌骨上、下間隙至前縱隔。包含頸內動脈、頸內靜脈、迷走神經(jīng)、交感神經(jīng)叢、淋巴結、第2鰓裂先天殘余等;③咽后間隙:為潛在腔隙,延續(xù)舌骨上間隙和中縱隔。僅含脂肪等組織;④頸后間隙:頸動脈間隙后外側,包含脂肪、淋巴結、副神經(jīng)、臂叢、第3鰓裂殘余等組織器官;⑤椎周間隙:包繞椎骨,包含椎前及椎旁肌肉、臂叢、椎動靜脈等。熟悉該區(qū)域的解剖,對病變的定位及定性診斷具有較重要的臨床價值。 ![]() 舌骨水平以下頸部間隙劃分示意圖 1.內臟間隙;2.頸動脈間隙;3.咽后間隙;4.頸后間隙;5.椎周間隙 7.經(jīng)前庭襞層面 喉位于前方,甲狀軟骨板前段靠近,后端分開,呈“八”字形。喉腔側壁上部有一對突入喉腔的黏膜皺襞,即前庭襞,也稱作假聲帶,它位于真聲帶上方。前庭襞連接于甲狀軟骨前角和杓狀軟骨聲帶突上部之間,雙側前庭襞基本對稱,CT上其密度與肌肉類似。 ![]() 前庭襞層面 A.CT增強橫斷面;B.CT增強橫斷面標注 1.胸骨舌骨??;2.喉旁間隙??;3.咽下縮??;4.頸內靜脈;5.頸外靜脈;6.椎前?。?.頭夾??;8.甲狀軟骨;9.肩胛舌骨??;10.杓狀軟骨;11.胸鎖乳突??;12.頸總動脈;13.后環(huán)杓??;14.肩胛提??;☆:聲門上區(qū);虛線:前庭襞(假聲帶) 舌骨下肌群,位于頸前部、舌骨下方中線兩側,包括4對扁帶狀肌,即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狀肌和甲狀舌骨肌。舌骨下肌群的主要作用為下降舌骨和喉。 8.經(jīng)聲襞層面 兩側聲襞之間為聲門裂,即聲門,為兩側聲襞和杓狀軟骨之間的裂隙,是喉腔中最狹小的部位,成年男性長約23mm,女性長約17mm。聲門處黏膜下組織較疏松,炎癥時容易出現(xiàn)水腫,特別是兒童常出現(xiàn)喉頭水腫引起喉阻塞,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 聲襞層面 A.CT增強橫斷面;B.CT增強橫斷面標注 1.胸骨舌骨??;2.前聯(lián)合;3.杓狀軟骨;4.甲狀軟骨;5.環(huán)狀軟骨;6.頸棘?。?.頭半棘??;8.斜方?。?.甲狀舌骨?。?0.咽旁間隙;11.胸鎖乳突??;12.頸內靜脈;13.頸總動脈;14.椎前?。?5.頸半棘?。?6.頭夾??;☆:肩胛提?。惶摼€:聲帶;G:聲門 聲門旁間隙:左右各一,位于喉室和喉小囊外側,兩側為甲狀軟骨,上和會厭前間隙相通,下達喉彈性膜,后方為梨狀隱的前面,為一個狹長縱形間隙。該間隙位置較深,聲門上區(qū)癌易侵及會厭前間隙后,可經(jīng)此間隙向下發(fā)展至聲門區(qū)。 頸動脈鞘內頸內靜脈居后外側,頸總動脈居前內側,兩者之間的后方為迷走神經(jīng)。 9.環(huán)狀軟骨層面 聲門下腔上界為聲帶游離緣的下表面,向下到環(huán)狀軟骨下緣平面。成人環(huán)狀軟骨常有較完整的鈣化或骨化。環(huán)狀軟骨在女性17歲便開始鈣化,男性21歲開始鈣化,25歲以后幾乎都有。環(huán)狀軟骨前窄后寬,后高前低,所以環(huán)狀軟骨不能在所有層面上均顯示完整的環(huán)形,多只顯示后面的軟骨板,只有在聲帶以下15mm處才可顯示完整的環(huán)。 ![]() 環(huán)狀軟骨層面 A.CT增強橫斷面;B.CT增強橫斷面標注 1.甲狀軟骨下緣;2.胸骨舌骨?。?.胸鎖乳突??;4.頸內靜脈;5.中斜角?。?.后斜角??;7.椎動脈;8.聲門下腔;9.甲狀腺;10.頸總動脈;11.前斜角肌;12.甲狀軟骨下角;13.頸長?。惶摼€:環(huán)狀軟骨 10.經(jīng)甲狀腺層面 甲狀腺由左、右兩側葉和中間相連的甲狀腺峽部構成,位于環(huán)狀軟骨下緣以下、緊貼在氣管第三、四軟骨環(huán)前面。甲狀腺平掃時密度較高,CT值約120HU。CT上甲狀腺兩側葉呈上小下大、密度較高的楔形結構,甲狀腺血管非常豐富,所以靜脈注射對比劑后,顯著增強。 氣管頸段上部其前方為甲狀腺峽部,兩側為甲狀腺側葉;下段兩側有氣管旁淋巴結、喉返神經(jīng)和頸總動脈,后面為頸段食管。 ![]() 甲狀腺層面 A.CT增強橫斷面;B.CT增強橫斷面標注 1.胸骨舌骨?。?.胸鎖乳突?。?.甲狀軟骨;4.食管;5.前斜角?。?.頸長?。?.氣管;8.頸總動脈;9.頸內靜脈;10.椎動脈;11.第一肋骨;虛線:甲狀腺 11.經(jīng)鎖骨上大窩層面 頸根部的大血管結構,多為血管主干;緊貼氣管兩側的為喉返神經(jīng)和頸總動脈,外側為頸內靜脈。 ![]() 鎖骨上大窩層面 A.CT增強橫斷面;B.CT增強橫斷面標注 1.胸骨甲狀??;2.頸前靜脈;3.甲狀腺;4.左側鎖骨下動脈;5.左側肺尖;6.第一后肋;7.頭半棘?。?.肩胛岡;9.胸鎖乳突??;10.右側頸內靜脈;11.右側頸總動脈;12.食管;13.肋間??;14.岡上肌;15.斜方??;16.頸半棘肌 (二)冠狀位 1.經(jīng)喉室層面 此層面上方眼眶、中、下鼻甲和鼻中隔。層面中部為軟腭和舌。兩側下頜支外側為咬肌。下頜骨下方為兩側下頜下腺。層面下部為喉前庭和喉腔。其上方為會厭,會厭兩側為杓會厭皺襞,會厭下方為喉前庭,喉腔表面覆蓋黏膜,并向腔內突入形成聲帶、室等;喉室為假聲帶與真聲帶之間向兩側突出的梭形囊狀隱窩。本層面可見成對的甲狀軟骨和環(huán)狀軟骨,CT上為高密度;甲狀軟骨構成喉的前壁和側壁;環(huán)狀軟骨板構成喉后壁的大部分,環(huán)狀軟骨弓和板交界處,兩側各有一關節(jié)面與甲狀軟骨下角形成關節(jié)。兩側聲門下區(qū)的上界為真聲帶游離緣的下表面,下界為環(huán)狀軟骨下緣平面,聲門下區(qū)下通氣管。 ![]() 經(jīng)喉室層面 A.CT冠狀面;B.CT冠狀面標注 1.左側顳骨;2.鼻中隔;3.下鼻甲;4.翼內肌;5.咬??;6.頜骨下頜支;7.下頜下腺;8.甲狀軟骨;9.杓狀軟骨;10.胸鎖乳突?。?1.視神經(jīng);12.顴弓;13.翼外??;14.翼突外側板;15.翼突內側板;16.舌體;17.舌骨;18.會厭;19.聲帶;20.環(huán)狀軟骨;21.甲狀腺右葉;22.鎖骨;虛線區(qū)域:喉室;☆:聲門下區(qū);◇:喉前庭 2.經(jīng)喉前庭層面 層面上部為鼻咽腔,呈梯形。咽鼓管圓枕是鼻咽部的重要標志,表現(xiàn)為突入鼻咽腔內的小結節(jié)狀影,與肌肉密度類似。咽鼓管咽口位于咽鼓管圓枕下方,咽隱窩內為氣體,鼻咽頂部黏膜距顱底骨板為2~3mm。 層面中部為口咽水平,可見為軟腭,在CT上為等密度。咽側壁主要由咽肌層組成,包括橫行肌和縱行肌。兩側下頜骨下部可見下頜下腺,呈卵圓形,因含有腺體和水分,其密度稍低于肌肉,但較腮腺高。 層面下部主要為喉和喉咽,其上部為會厭,會厭下方兩側壁可見杓會厭皺襞。杓會厭皺襞和甲狀軟骨之間可見梨狀隱窩。會厭兩側小點狀高密度影,為舌骨。本層面可見甲狀軟骨、杓狀軟骨和環(huán)狀軟骨,CT上為高密度。喉腔借助于假聲帶和聲帶平面分為聲門上區(qū)、聲門區(qū)和聲門下區(qū)三個部分。聲門上區(qū)的上界為會厭軟骨游離緣,下界是假聲帶;此區(qū)又稱喉前庭,呈漏斗狀。聲門區(qū)的主要成分是真聲帶。聲門下區(qū)的上界為真聲帶游離緣的下表面,下界為環(huán)狀軟骨下緣平面。 ![]() 經(jīng)喉前庭層面(CT重組圖像) A.CT冠狀面;B.CT冠狀面標注 1.蝶竇;2.翼突外側板;3.咽鼓管咽口;4.翼內肌;5.軟腭;6.會厭;7.甲狀軟骨;8.環(huán)狀軟骨;9.甲狀腺;10.胸鎖乳突?。ㄏ路絻蓚劝咨摼€區(qū)域);11.顴弓;12.咽鼓管圓枕;13.翼外??;14.咬?。?5.腭咽??;16.舌骨;17.梨狀隱窩;18.杓狀軟骨;19.頸前靜脈;20.鎖骨肩峰端;白箭:咽隱窩;☆:喉前庭;上方虛線區(qū)域:下頜下腺 3.經(jīng)腮腺層面 腮腺位于面?zhèn)葏^(qū)、外耳道前下方和下頜后窩內,下頜后靜脈較垂直穿過腮腺將其分成深、淺兩部分;腮腺含較多脂肪在CT上呈低密度。本層面可見顳下頜關節(jié)。 ![]() 經(jīng)腮腺層面(CT重組圖像) A.CT冠狀面;B.CT冠狀面標注 1.枕骨斜坡;2.下頜骨頭;3.莖突;4.下頜后靜脈;5.頸內動脈;6.前斜角肌(下方兩側白色虛線區(qū)域);7.左側椎動脈;8.左側頸總動脈;9.外耳道;10.頸內靜脈;11.寰椎側塊;12.頸動脈鞘淋巴結;13.胸鎖乳突??;14.第5/6頸椎椎間孔;15.氣管;16.頸前靜脈;17.右側頭臂動脈;上方白色虛線區(qū)域:兩側腮腺;黑色虛線:樞椎齒狀突 4.經(jīng)頸脊髓層面 此層面頸內靜脈續(xù)于乙狀竇,然后沿著頸內動脈和頸總動脈外側下行,直至胸鎖關節(jié)后方與鎖骨下靜脈匯合成頭臂靜脈。臂叢神經(jīng)由第5~8頸神經(jīng)前支和第1胸神經(jīng)前支大部分組成,形成3個束。 ![]() 經(jīng)頸脊髓層面(CT重組圖像) A.CT冠狀面;B.CT冠狀面標注 1.枕大孔;2.聽小骨;3.腮腺;4.頸外側頸深淋巴結;5.胸鎖乳突肌;6.中斜角??;7.臂叢神經(jīng);8.中耳乳突;9.頸內靜脈;10.椎動脈;11.第四頸椎椎板;12.胸鎖乳突肌;13.頸髓;14.右側鎖骨下動脈;15.頭臂動脈;黑色虛線區(qū)域:頸靜脈窩 5.經(jīng)頸椎棘突層面 ![]() 1.正中矢狀面 咽上達顱底,下緣在環(huán)狀軟骨下緣與食管相通。咽腔向前借鼻孔、咽峽和喉口分別與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依據(jù)向前的方向,用軟腭平面和會厭平面來劃分,可將咽腔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鼻咽腔為咽腔的上部,范圍從顱底至軟腭水平;口咽腔范圍在軟腭水平和會厭水平之間;喉咽腔范圍在會厭水平與環(huán)狀軟骨下緣水平之間。 ![]() ![]() 此層面可見甲狀軟骨,它構成喉的前壁和側壁。本層面可見翼內肌和翼外肌,均屬于咀嚼肌,受三叉神經(jīng)支配;翼內肌起源于翼窩,止于下頜角的翼肌粗隆;翼外肌起自蝶骨大翼下面和翼突的外側,止于下頜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