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創(chuàng)內(nèi)容第641篇,專注量化投資、個人成長與財富自由” 爭取開發(fā)一些有用的策略,保持對策略的感覺。 年化收益37.7%的A股小市值策略,小市值和動量因子長期有效(附具體邏輯) 小市值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因子,這么多年一直有效,盡管會有回撤,但長期看,很多策略都是這個因子的優(yōu)化和變種。 01 — 七天入門量化投資 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策略開發(fā)是量化的核心工作,而策略需要運行在回測平臺上。 框架的選擇就非常重要。 選擇的標準取決于你的目標: 回測重在效率,說白了,能夠快速驗證你的交易思路;實盤更在意性能、穩(wěn)定性。 我在推薦回測、實盤分開的。 實盤要考慮的細節(jié)非常多,而這些在策略開發(fā)過程用不上,不必因此過早浪費時間。 框架選擇線上的回測平臺,好處是不必管數(shù)據(jù),缺點是運行效率不高,而且策略沒有私密性。 開源的回測框架有:backtrader, qlib, bt, pyalgotrade, pybrokder, backtesing.py,rqalpha, vnpy, wonder trader等。 如何選擇呢? vnpy和wonder trader偏實盤,尤其是期貨,因此,在CTA對接實盤是建議考慮。 qlib是機器學習驅動的,傳統(tǒng)規(guī)則策略不支持,我們還是希望一并兼容的模式。 就傳統(tǒng)開源框架而言,backtrader是相對最成熟的,但我為何不建議新手上來就學,或者說之后也未必一定要學。 原因如下:
我推薦這個新手友好的"低代碼",”搭積木“式的快速策略開發(fā)框架——bt。 注意,就叫bt,不是backtrader,這個要搞清楚。 一個策略的開發(fā)(單標的CTA擇時策略除外),包含幾個典型的步驟:
倉位分配 把策略拆分成相應的模塊之后,每個模塊的邏輯相對單一,這樣很容易實現(xiàn)“算子化”,然后進行積木式的策略構建,進而使用低代碼的方式來調(diào)用。 同時,就不需要自己寫指標代碼,而是使用內(nèi)置的因子表達式。 更進一步,可以使用遺傳算法等機器學習的方式來挖掘有效的因子。 02 — 吾日三省吾身 大家現(xiàn)在都在聊要有自己的生產(chǎn)資料。 經(jīng)濟周期下行時,才知道誰在裸泳。 早年賺到第一桶金且守住的人,選擇躺平、不折騰作為最優(yōu)策略。 然后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最最難受的是,那么心懷大志,但還沒有拿到結果的小企業(yè)主。 融資吧,很困難,或者就需要對賭。其實這就是債務邏輯,變相上杠桿。 止損吧,那就是認賠,但是這和股票投資不一樣,如果沒有借錢炒股,那不會虧成負的。而這些小創(chuàng)業(yè)者,往往是加杠桿經(jīng)營,在市場反饋正循環(huán)的時候,幾百萬,幾千萬都是常見的事情。 但如果止損變成個人的負擔,那么可能一輩子都爬不出來。 其次是剛剛富起來的中產(chǎn),很高的年薪,住上了大房子,開上了好車。但三十年的房貸,隨時可能失去的工作,全職的太太和孩子的國際學校。 ——像不像《逆行人生》里的老高。 藝術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解決方案呢?從超級個體到一人企業(yè)。 超級個體是指那些自律的,成長型思維的終身學習者。但只有從超級個體過渡到一人企業(yè),才能在大變局中,低風險地活得很好。 我自己在長期思考和踐行的事情,如何從“超級個體”進化到“一人企業(y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