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小螃蟹 生活在農(nóng)村的孩子們,誰晚上沒有伴隨著蛐蛐的叫聲入睡呢? 蛐蛐,那是百姓地頭最常見的小動物,是人民閑暇時的休閑游戲。 可是當一個皇帝開始玩蛐蛐,那蛐蛐,就不止是蛐蛐。 歷史記載的朱瞻基是一個明君,可是這個明君的污點,是喜歡玩蛐蛐。
可是玩蛐蛐又是什么污點? 而且朱瞻基喜歡玩蛐蛐,并沒有被歷史記載,無論是明朝皇帝的起居注,還是清朝的明史,都沒有記載朱瞻基這一個愛好。 那么,玩蛐蛐究竟出自哪里? 在明朝萬歷年間,有一本史料記載,朱瞻基曾寫過一封詔書,其內(nèi)容是:要上供一千個蛐蛐。 并且這本史料,將朱瞻基的圣旨詔書原封不動的寫了上去。 如果不是這個大臣膽大包天,那么就是確有其事。 畢竟偽造詔書,和假傳圣旨也沒啥區(qū)別了。 另一本史料中也記載:朱瞻基最喜歡玩蛐蛐,秘密詔書蘇州知府進獻。 甚至很多民間史料都記載,朱瞻基喜歡玩蛐蛐,并且全天下的尋找蛐蛐。 那么為什么正史卻沒有記載,當然是因為上不得臺面且丟臉。 縱然正史沒有記載,可是多方史料的印證下,這件事是真的。
甚至景德鎮(zhèn)這個瓷器之鄉(xiāng),挖掘出來一大批蛐蛐罐子,上面繪著五爪金龍畫樣,都是大明宣德年間。 宣德,朱瞻基的年號。五爪金龍,皇帝獨有。 歷史記載,朱瞻基駕崩后,皇太后張氏將宮中一切玩好不吉之物都砸碎扔掉了。 怎么也是御制的遺物,身為母親為什么毀了兒子的生前之物? 什么叫做玩好不吉? 所以只能是蛐蛐罐,身為皇帝,玩蛐蛐怎么了?身為皇太后,玩蛐蛐怎么就不吉了? 因為百姓苦。 很多明朝的民間記錄,都寫著朱瞻基喜歡玩蛐蛐,經(jīng)常要江南的官員給他抓蛐蛐。 為了求得好蛐蛐,所以一時間蛐蛐的價格飛漲,可以達到十幾兩金子的天價。 甚至上行下效,有人用縣令一年的工資,去買一只蛐蛐。 因為妻子好奇巨資的蛐蛐什么樣,所以看了一眼,卻不想蛐蛐跑了,妻子害怕,所以自盡。 而丈夫見蛐蛐沒了,自己也自盡了。
所以,蛐蛐的價格,是兩條人命。 皇帝不會想到,一個玩蛐蛐的愛好,能讓普通百姓家破人亡。 只是可惜,這不是個例,只是縮影。 為什么朱瞻基要江南官員找蛐蛐,并非北京沒有蛐蛐,而是朱瞻基覺得北京的蛐蛐已經(jīng)滿足不了他了,所以只能向外求。 可見,北京官員為了皇帝的喜好,已經(jīng)將蛐蛐抓沒了。 上文寫了,朱瞻基一次要一千只蛐蛐,并且只是一次的數(shù)量。 那么在朱瞻基在位的十年間,這樣的詔書下了多少次?一個地區(qū)一千只,江南多少地區(qū),上萬只,上十萬只蛐蛐送往北京。 那么,蛐蛐進京的費用,才是真的勞民傷財。 而且,當官才不會親自去抓蛐蛐,只會讓當?shù)氐陌傩杖プ?。而蛐蛐的作息時間是晚上,也就是白天百姓干農(nóng)活,晚上抓蛐蛐。 可見江南百姓那十年過的是什么日子? 所以,抓蛐蛐的過程,才是百姓的負重前行。 最重要的,身為皇家,一切的供養(yǎng),都是百姓的血肉骨髓。 如果是為了江山穩(wěn)固,苦一苦也值得??墒菫榱俗ヲ序型妫趺聪攵疾恢档?。 所以在朱瞻基死后,皇太后張氏將他們摔了,所以歷史沒有留下這樣的記載。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zhuǎn)發(fā)和評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