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趙心放 阮籍(210-263年),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曾任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職,后人稱之為“阮步兵”,是歷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他的性格很有特點。
(一)洞察世情嘴巴很穩(wěn) 阮籍的父親阮瑀是曹操手下的官吏,建安七子之一,但在阮籍三歲時就病亡了。阮籍由母親和叔父阮武撫養(yǎng)成人。阮武也以儒學起家,在當時頗有才名。 雖然家境清苦,但阮籍從小勤奮好學,立志高遠。在性格上他卓爾不群,憑自己的想法辦事,不受任何人和事物的干擾,且不在表面上顯露出來。比如他關起門讀書,可以幾個月不出家門。有時出去游山玩水,玩了一整天他還不打算歸家。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長大成人后的阮籍,喜歡上了讀《老子》《莊子》。 曹爽和司馬懿一起輔助明帝曹芳時,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阮籍躲在鄉(xiāng)下不愿應召。后來曹爽被司馬懿殺了,大家都 佩服阮籍有遠見。司馬懿當太傅的時候,任命阮籍做從事中郎。后來在司馬師手下任職。 阮籍本來是傾向于曹魏皇室的,對司馬氏集團心懷滿,但面對司馬氏集團當政的現(xiàn)實,他只能采取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不涉及任何是非,或閉門讀書,或游山玩水,或醉酒不醒,有人來問他對時事的態(tài)度,他東拉西扯不明確表態(tài),連司馬昭都說他這個人嘴很穩(wěn)。
(二)不守禮法擅長哭泣 《晉書.阮籍傳》所記載的“三哭”,最能表現(xiàn)他不守禮法的性格特點。 “一哭”:有一天他和朋友下圍棋,正在興頭上的時候,家人急匆匆來稟報,他的母親突然病逝了。按照常理,他應當馬上停止下棋,快快回家悼念母親,并安排辦理母親的喪事。與他下棋的朋友也勸他快點回去。他卻扭到朋友把這盤棋下完,然后端起旁邊桌子上的一大杯酒來喝,喝完大叫一聲,眼淚直流,一口鮮血隨即從嘴里噴了出來。 按照古代的禮法,父母去世,兒子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里,必須身穿孝服,不能喝酒喫肉,不能離家遠游……阮籍打破了這些規(guī)矩,在母親下葬那天,他叫家人給他蒸了一頭乳豬吃,還喝了兩斗酒。然后他就在母親靈前放聲大哭。哭一聲,吐一口血,直至昏倒在地。由于過度悲傷,他只能靠拄著拐杖行走了。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阮籍“以血哭母”故事。 “二哭”:某天,阮籍郊游后乘車返家。車子剛進洛陽城,就聽說有戶軍人的女兒意外死掉了。這個女子長得十分漂亮,知書識禮,還待字閨中。雖然阮籍和這戶軍人根本不相識,他卻在當晚親自來到這個女子的靈堂,痛飲了不少酒后,把酒壇子摔在地上,然后撕心裂肺地大哭起來。雖然他不認識這戶軍人,但身為步兵校尉的他,主動向他的部下表示自己誠摯的哀悼。 “三哭”:阮籍住在洛陽的時候,喜歡一個人駕著車,在車上放著幾大桶酒,信馬由韁地四處閑逛。一路走一路喝灑,一條路走到了盡頭,便號啕大哭起來。哭得盡興之后,才駕車尋找其他的路。 據(jù)說阮籍還有個”兩哭“之說。其一:話說晉文公司馬昭推辭“加九錫”(即登帝位),公卿大臣勸司馬昭當仁不讓,并安排阮籍寫勸進文??墒呛茸砹司频娜罴泴懥恕9浯蟪寂扇说剿沂刂麑?。喝醉酒還沒醒的阮籍,瞇著眼睛,邊用手指在桌上比劃,一邊口授,來人記錄下來,沒作任何改動,司馬昭看后連聲稱贊寫得好!殊不知,阮籍卻在家放聲痛哭。其二:某天,阮籍來到好友嵇康墓前,放聲大哭,追思他們兩人的友誼。那哭聲使陪同的眾人都紛紛蒼然而涕下了。 阮籍為啥這么愛哭呢,有人評價,他其實是在哭天下的混亂,哭百姓的痛苦,哭自己的絕望!因此使得自己最后郁郁而終。
(三)“正始之音”的代表 在思想上,阮籍崇奉老莊,同時他也是魏晉玄學中的重要代表。他有兩篇著名文章,即《通老論》和《達莊論》,不過他非純種道家,對儒學也不一概排斥,比如他肯定了孔子制作禮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阮籍的辭賦和散文也頗有水平。散文的代表作品是《大人先生傳》。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詠懷》八十二首最為著名。他通過比興、 象征、寄托、借古諷今等多種寫作技巧,用以寄托情懷,形成自己獨特的詩風。在此我們品析他的《詠懷》八十二首之七十九。原詩從略。筆者試用現(xiàn)代詩釋意: 樹林中有只奇異的鳥,它自稱是一只高貴的鳳凰鳥。 清晨它飲用甘甜泉水,黃昏時它棲身在高高的山崗。 它叫聲響徹九州大地;它伸頸眺望那荒涼偏僻遠方。 時逢那秋風呼呼刮起,它的羽翼自然地藏拙起來了。 它離開樹林飛往昆侖,難說什么時候才能再飛回來。 這只鳳凰鳥位置不好,這使人感到特別特別的悲傷!
【作者簡介】作者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南岸區(qū)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