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是一種源自唐代教坊曲名的詞牌,后被用作詞牌名。此調(diào)名可能來源于李白的詩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最初是民間流行歌曲,后成為法部道曲,最終發(fā)展成文人創(chuàng)作的文學形式。'西江月'詞牌最早見于唐玄宗時期的《教坊記》,可能源自南朝的清商樂。 ![]() 【賞析】辛棄疾的《夜行黃沙道中》以清新自然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夜晚行走在黃沙道中的田園風光圖。詩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生動捕捉了夏夜的生機與活力。而“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則通過嗅覺與聽覺的交織,展現(xiàn)了豐收在望的喜悅。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既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也寄托了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向往與憧憬。辛棄疾以他獨特的藝術(shù)手法,將平凡的田園景致賦予了不平凡的美感。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 【賞析】蘇軾的《世事一場大夢》是一首充滿哲理與人生感慨的詩。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對人生無常、世事如夢的深刻認識。他認為世間的一切都如同夢境般虛幻,人生短暫且充滿變數(shù)。在詩中,他借用秋風、落葉等意象,進一步烘托出人生的凄涼與無奈。 同時,這首詩也展現(xiàn)了蘇軾的豁達與樂觀。面對人生的起伏與變遷,他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以超然的態(tài)度去面對。這種精神境界使得他的詩作具有獨特的魅力,成為后世文人學習的典范。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 【賞析】柳永的《鳳額繡簾高卷》是一首描繪女子閨怨的詞。 這首詞通過細膩的筆觸,刻畫了一位深閨中的女子形象。她高卷繡簾,獨自倚窗,感嘆時光荏苒,春光易逝。她在夢中追尋往日的歡樂,卻又被現(xiàn)實的殘酷驚醒。詞人通過對女子內(nèi)心世界的描繪,展現(xiàn)了她對美好時光的留戀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無奈。 同時,這首詞也體現(xiàn)了柳永婉約詞風的特點,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令人陶醉。 柳永《西江月·鳳額繡簾高卷》
這些《西江月》詞牌作品,通過各自獨特的情感和場景描寫,展現(xiàn)了詞人們對于自然景觀、人生感慨、節(jié)日思緒以及對于時光流轉(zhuǎn)的深刻體驗。 ![]() 【'西江月'-詞牌特點】 '西江月'的格律形式有正體和多個變體。正體為雙調(diào)五十字,分為上下兩片,每片四句,兩平韻,末轉(zhuǎn)一仄韻,通常要求同部。柳永的《西江月·鳳額繡簾高卷》被視為正體的代表。此外,還有如蘇軾的《西江月·重九》代表的變體一,以及歐陽炯的《西江月·月映長江秋水》代表的變體三等。 '西江月'的用韻特點在唐五代時本為平仄韻異部間協(xié),到了宋代則變?yōu)樯舷麻牳饔脙善巾?,末轉(zhuǎn)仄韻,且例須同部。此詞牌的適應(yīng)題材非常廣泛,包括寫景、抒情、議論、感懷、憑吊、懷古、戲謔和敘事等。 宋代許多著名詞人如蘇軾、辛棄疾等都有不少以'西江月'為詞牌的作品流傳于世,其中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尤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此外,'西江月'還有“白蘋香”、“步虛詞”、“壺天曉”、“醉高歌”、“玉樓三澗雪”、“晚香時候”、“雙錦瑟”等多個別名。 |
|
|
來自: woshilaoniuba > 《西江月詞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