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益峰 很多讀者留言: 當前的地理風水門派之中,哪些理論有一些實用價值?值得我們仔細研究。 地理風水發(fā)源于上古時期,主要理論的形成在唐宋,理論大繁榮在明清時期。后期形成的門派有大概數(shù)十種之多,其中最為主要的有: 尋龍點穴派、三元派、三合派、天星派、八宅派、玄空飛星派、玄空大卦派、金鎖玉關派、龍門八局派、命理派、奇門遁甲派、梅花派、混元派、長眼法等等。 筆者學習地理風水過程中,先后正式拜師四人,后來接觸過上千個地理風水名家,考察過上萬個地理風水案例。對目前市面上,所有的風水門派,都有過深入專業(yè)的研究。 本文筆者重點說說這個問題。本文的出發(fā)點是實踐,不是從理論高度來談。那些喜歡研究秘訣,搞得神神秘秘的愛好者,盡量不要閱讀,否則是容易急眼的。 重山環(huán)拱,兩獸低眠,明朝光宗朱常洛的慶陵,就是按照尋龍點穴卜選的形巒大地。 1、尋龍點穴 地理風水研究,巒頭是載體,所以與巒頭相關的技術,有重大的實踐價值。其中尋龍點穴技術,七分美學,三分有重大價值,值得仔細研究。 尋龍點穴技術,是唐代山西名師丘延翰、卜則巍等名師所創(chuàng)的一個技術流派,后來被楊筠松等,傳到江西民間。民間古老的相地技術,尋龍點穴,收入了一部分。 明清皇家陵墓,是有明顯的尋龍點穴技術成分的。元朝、宋朝、唐朝、漢朝等皇陵,沒有運用尋龍點穴技術。
地支三合,是三合風水理論的基礎理論。
地支的十二長生,是三合風水的核心基礎理論。 2、三合理氣 理氣派理論,一家一個秘訣,一家一個看法,一個師傅一個說法,準確度相對比較低,操作性比較差。唯獨三合技術,流傳最廣民間老先生,多數(shù)都是三合技術,所以這個技術需要關注一下。古代皇家理氣,基本都是考慮三合,但是不合三合,也就不合,不勉強。 其他多數(shù)理氣技術,常常要測量數(shù)據(jù)過于精細,現(xiàn)實的實踐中很難達到,也操作不了,多數(shù)只能停留在理論之中。
清代內(nèi)務府留下的原始檔案,所記載的咸豐的皇陵,立向技術為三合技術。
清代內(nèi)務府留下的原始檔案,所記載的同治的皇陵和妃園寢,都是三合立向技術。 3、八宅技術 八宅技術,在鄉(xiāng)間做陽宅時候,比較流行,多數(shù)陽宅都是按照這個理論布局的,值得研究掌握。 其他所有以八卦為基礎學說的理論,都應該仔細研究。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是幾千年的學說,是最古老的學說,也是相對最有應用價值的學說。 至于其他的技術,比如命理派、奇門遁甲派、梅花派等技術,在預測風水吉兇的時候,有一定的價值,但是實踐應用之中,價值有限。
明長陵鳥瞰。長陵,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天壽山主峰南麓。
雖然很多現(xiàn)在的師傅,在皇陵前瞎吹,皇陵是按照他的祖?zhèn)髅卦E弄的。實際上,明長陵的選址是尋龍點穴海選的,但是最后篩選是按照生氣和靈氣理論,篩選出來的。
明長陵的建筑布局,是按照八宅風水布局的。與民間先生那些鼓吹的祖?zhèn)髅卦E,沒有一點點關系。
山西的王家大院。 古代的幾乎所有的宅院,其建筑規(guī)劃布置,是按照八宅風水布局的。 4、金鎖玉關 金鎖玉關技術,屬于形巒和八卦方位,結合的技術,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值得學習。 流傳海外的長眼法技術,與金鎖玉關的思維,非常相似,但是不如金鎖玉關理論體系完善。 5、擇日技術 自古以來,富貴人家,在開工、搬家、結婚、動土、上梁等時候,都講究擇日,所以擇日技術,應該仔細研究。地理先生,應該重點研究,民間的擇日技術,其中多數(shù)都是以玉匣記等為藍本。次要功夫,可以研究一下?lián)袢占夹g,其中重點研究斗首擇日技術。 民國時期的羅盤。方位學說,是明清之后大發(fā)展起來的重要風水吉兇學說。 6、羅盤技術 羅盤中,現(xiàn)在圈層很多,但是最為實用的還是地盤二十四山,其次被民間師傅用得最多還是是人盤二十四山、天盤二十四山,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線度吉兇、地盤一百二十分金、人盤一百二十分金和天盤一百二十分金等。 古代沒有專門講解羅盤的書籍,多數(shù)都是地理先生口傳心授。
為了授課的方便,方便徒弟課后學習研究,也為了方便自己的研究總結,筆者親自編撰的專業(yè)基礎教材資料,《地理實用技法匯總》和《羅盤注解與地理斷訣》,這是筆者親自編撰的、反復校對整理的專業(yè)基礎教材,將傳統(tǒng)地理技術,比較實用的做法,全部編入進去。 兩本資料,涵蓋尋龍點穴、三合、八宅、金鎖玉關、羅盤等傳統(tǒng)形巒和傳統(tǒng)理氣的專業(yè)核心內(nèi)容,多數(shù)都是筆者當年拜師學藝,師父傳授下來的專業(yè)理論,屬于風水基礎知識范疇。 結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無論拜師學藝,還是師父的口傳心授,最后都離不開實踐,離不開去現(xiàn)實,多走走,考察現(xiàn)實的風水案例,多看看,多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專業(yè)判斷和識別能力。 全文完。 作者:陳益峰,男,專業(yè)地理師傅,傳統(tǒng)地理技術傳承人,民間地理文化守護人,畢業(yè)于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風景園林系碩士研究生,先后在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古建園林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工作,筑龍學社建筑風水學專業(yè)學術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相地、相宅、傳統(tǒng)地理學的實踐、考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