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什么時候開始變現(xiàn)實的?從終于認識到自己的局限開始,從第一次感覺到無能無力開始。從承認這世界很大,而內(nèi)心很小開始,從失去“你”開始。漸漸地覺知到一件事,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情緒開始變得不穩(wěn)定,一點小事就能掀起萬丈波瀾。我們會因為別人一個眼神就不安,因為別人一句話就輾轉反側,揣摩很久。或者是一件極為平常的小事,就會耿耿于懷好久,一直堵在心頭揮之不去。禪師往一盆水里面放了很多鹽,然后舀起一碗讓他喝掉。于是,禪師又到溪水邊,撒下了等量的鹽,然后舀起溪水讓他喝。禪師說: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就像這把鹽。如果你的心只是一個盆,那么一點小事就會讓你煩躁不已;但如果你的心是一條河,這點事不足掛齒;那如果你的心是一片海呢?那么這點事根本不會被你放在眼里。人心太小,所有小事都會被無限的放大;但倘若心大了,所有的事都不過是一渺云煙,融進心念的海洋里轉瞬即逝。你容易生氣,什么事都當成大事掛在心中,就是因為你的心太小,過于執(zhí)著自己的利益、立場和得失,無法容忍生命里的小事發(fā)生。當在你的心之外與他人爭吵,或是因一些無謂的紛爭而困擾時,便會失去本有的寧靜與快樂。對于心眼小的人來說,生活里處處都是大事,都需要與之抗衡,消耗精力,所以會覺得活著很累,困擾也很多;而對于心胸寬廣的人來說,不管遇上什么事都不會將它無端的放大,讓其他負面情緒侵擾內(nèi)心的平靜。便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也能“一蓑煙雨任平生”。就像弘一法師所說:“心是個口袋,什么都不裝時,叫心靈;裝一點時,叫心眼;裝得多時,叫心計;裝得更多時,叫心機;裝得太多時,就叫心事。人生最寶貴的,就是一顆平常心,身居繁華,心靜如水,不為世間五色所惑,不為百味所迷。”身處在五色世界,難免會遇見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或牽絆,或負累,或繁華,或蕭條。但無論是哪一種,都不過是芥子須臾,只在生命中泛起一點漣漪。你這一生,不必把什么事都放在身上,也不必把什么人都掛在心上,心中有事,卻能裝得若無其事,這便是人生的閱歷;心中有事,還能保持若無其事的狀態(tài),這便是人生的格局。其實,你的生活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辛苦,有很多事情的發(fā)生都不是必然,而是所以然。在面對世事無常時,我們應當學會放下糾葛,放下內(nèi)心的私利,減少內(nèi)心的承載。當我們能夠以平常心生情味、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將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安然無恙。 *來源:本文首發(fā)于了凡四訓(lfsx188),如需轉載,請標明來源,按要求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