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話說:“求福不如修福,惜福方能享福?!?/span> 求福避禍,古來有之。 但,福不是求來的,而要自己去修。 是的,福報全在自己如何去修, 日常生活中,這 3 件事特別損福報,切記一定不能做。 01 糾纏爛事,消磨福報 經(jīng)濟(jì)學(xué)上有個”鱷魚效應(yīng)“。 說的是,如果一只鱷魚咬住你的腳時, 你試圖去掰開它的嘴巴,那你的手和腳會同時被咬住。 逃生的唯一辦法,是犧牲掉被咬住的腳。 這個效應(yīng)告訴我們,當(dāng)你陷入困局時,及時止損才是最智慧的方法。 《我不是潘金蓮》里的李雪蓮和丈夫,為了能多分一套房子,兩人便商量假離婚。 哪知,離婚證一到手,丈夫轉(zhuǎn)頭就和旁人結(jié)了婚,還誣陷李雪蓮是”當(dāng)代潘金蓮“。 李雪蓮氣憤難當(dāng),一紙訴狀將前夫告上法庭。 但離婚證是真的,說出去的話,也收不回來。 李雪蓮一而再,再而三地敗訴,一路從小縣城告到了北京; 也從一個貌美如花的新婦,熬成了人老珠黃的怨婦。 20多年的時間里,她為了討回公道,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 深深將一條道走到了黑,把本可擁有的幸福拒之門外。 如果當(dāng)時她能放下執(zhí)念,不爭,她會擁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弘一法師有句話: “不爭,是為了放過自己的內(nèi)心;遠(yuǎn)離,是對傷害最大的鄙視。” 這一生,我們最該明白的是,和誰過不去,其實都是在和自己過不去。 不值得的人,就忘; 想不通的事,該放。 及時止損,不和爛人爛事做糾纏,才能逆境重生,留住福氣。 02 遷怒他人,耗損福報 脾氣越大,福氣越少。 如果一個人,總是把時間花費在和人置氣上, 傷害的是自己的身體,更耗損了福報。 心學(xué)大師王陽明有位朋友,常常因為生氣而責(zé)備他人,王陽明便告訴他: “人需要反省自己,不能光責(zé)備他人,只看到他人的錯處,而看不見自己的錯, 反省自己,才能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這樣的話還有時間去責(zé)備他人么?” 聽完,他的朋友也意識到自己的不妥之處。 遇事,不應(yīng)該一味遷怒他人,在他人身上挑刺,卻從不反思自己。 人這一生,會遇見許多人許多事,遇到問題,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而不是,將錯處推到他人身上, 這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更會損害關(guān)系,影響自身福報。 不如試著反省自己,從自己身上去尋找問題的根源,接著再去解決問題。 遇事不責(zé)備,是一種智慧,遇事不遷怒,更是在為自己積攢福報。 03 言語抱怨,趕走福報 蓮池大師在《自知錄》中說:“怨天尤人最損福,一次減三善?!?/span>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不愉快、不如意的事。 偶爾抱怨吐槽,也是一種情緒的宣泄, 但如果抱怨不停,讓自己一直困囿在負(fù)面情緒中,只會把福報趕走。 大多時候,你嘴里說出的就是你心里想的, 而你所想的,決定了你的人生。 作家良大有個朋友,家境殷實。 一次,他去朋友家做客,發(fā)現(xiàn)他們家有個規(guī)矩:不說喪氣話。 朋友說,自己小時候不小心說了一個窮字,就被奶奶捂住嘴告誡, 不能老說窮,說著說著,會真的把自己說窮了。 奶奶說,喪氣說多了,會招霉運,多說吉利話,運氣才會越來越好。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朋友也十分樂觀,不管遇上什么事,都能往好處想。 長大后的他,家庭美滿、事業(yè)有成,一路順風(fēng)順?biāo)?/span> 這一切都有賴于他,常說吉利話,及樂觀的心態(tài)。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 ”往往人一開始抱怨,事情就會迅速朝他抱怨的方向前進(jìn)。“ 深以為然,如果遇事不抱怨,能夠轉(zhuǎn)念樂觀一些, 那么事情的走向,一定是向好的。 你抱怨什么,就會發(fā)生什么,你相信什么,就會吸引什么。 相信,越努力,越幸運;越抱怨,越倒霉。 要守住你的福報,千萬不要再說怨言怨語了。 ~~~~~~~~~~ 錢鐘書說: “沒有無緣無故的能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運氣?!?/span> 人這一生所有的福運,都藏在我們的行為和信念里。 我們都是天生有福之人,不做這3件事,會讓我們的福氣更深更滿。 有福之人,必定要在因上多打磨,最終才會收獲更多果。 點亮 在看 ,與君共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