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蒙(1308-1385),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朝畫家。外祖父趙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趙雍、表弟趙彥徵都是元代著名畫家。王蒙的山水畫受到趙孟頫的直接影響,后來又師法王維、董源、巨然等人。后人將其與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合稱為“元四家”。 王蒙年輕時(shí)隱居黃鶴山(今杭州皋亭山)幾十年,過著“臥青山,望白云”的悠閑生活。元末,張士誠據(jù)浙西,王蒙曾應(yīng)聘為理問、長史。棄官后隱居臨平(今浙江余杭臨平鎮(zhèn))黃鶴山,自號黃鶴山樵。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蒙出任泰安(今屬山東)知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胡惟庸案”牽累,王蒙死于獄中。
對于王蒙山水畫的藝術(shù)成就,很多學(xué)者發(fā)出自己的觀點(diǎn)。王伯敏說“其山水畫,山色蒼茫,郁然深秀,其筆法'縱橫離奇莫辯端倪’”,倪瓚曾在 他的作品中題著“叔明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王蒙創(chuàng)造的“水暈?zāi)隆?,豐富了山水繪畫的表現(xiàn)技法。他的獨(dú)特風(fēng)格,表現(xiàn)在“大氣磅礴”、用筆果斷、熟練、“縱橫離奇,莫辨端倪”。 《畫史繪要》中說:“王蒙山水師巨然,甚得用墨法”。王蒙常用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兩種,其特征,一是善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筆,以用筆多變和“繁”著稱;另一是用“淡墨鉤石骨,純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絕無余地,再加以破點(diǎn),望之郁然深秀”。
山石用披麻皴、解索皴;點(diǎn)苔混合使用渾點(diǎn)、胡椒點(diǎn)、破竹點(diǎn)、破墨點(diǎn)。 先淡墨后濃墨,先濕筆后焦墨,使得樹木蔥郁而茂密,曲徑深遠(yuǎn)而幽致,山巒回環(huán)重疊,且又千巖萬壑。 置身其中的人物、房屋、陳設(shè)精妙又不失生動。 王蒙設(shè)色善用赭石藤黃,給觀者以古雅別致之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