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現(xiàn)在進入了全民皆曬的年代,除了進入伏天曬背,還有一些人在網(wǎng)上曬美食,曬恩愛,曬田園,曬豪車豪宅,曬工作成果。 曬,已經(jīng)成了日常生活? 不過在網(wǎng)上,看到有人說,《人民日報》發(fā)表了這樣的觀點:別曬了,收起來,生活不是展覽。這句話是不是出自人民日報,暫時沒有考證出來。 放下手機想了想,曬背這件事自然就不必再說了,因為國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跟風(fēng),好多時候不管適合不適合自己,聽到別人這樣說那樣做,于是一窩蜂地去模仿。 關(guān)鍵是,有的人不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不知道曬前曬后以及曬中要做的準備、配合事宜,于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葫蘆不像葫蘆,瓢不像瓢,最終結(jié)果有可能會傷害到自己。其實好多時候,還是要相信科學(xué),要以科學(xué)為依據(jù),做好準備工作,合理進行操作,才能讓身體獲得相應(yīng)的益處。 說回曬。我在想,我們每天一篇小作文,這種生活碎碎念,算不算一種曬? 或許也算。 當然我們的內(nèi)心,一向認為的是,我只是生活的記錄者。記錄我們或平凡平淡,或豐富多彩的每一天,而且也給自己這種記錄,找好了特別有說服力的理由。 首先這是我們的一種興趣愛好,其次這種生活記錄,是我們生活的備份,是記憶的輔助。 況且我們都是普通人,記錄的也屬于煙火生活,多數(shù)還都是關(guān)乎家長里短吃喝拉撒身體健康和日常工作生活。 這樣的記錄影響不到任何人。 當然我們在網(wǎng)絡(luò)上,有一批同頻的文友或許除外。 這些文友們經(jīng)常一起相互鼓勵著抱團前行,一切都是正能量和正向的反饋,于我們的生活有百利而無一弊,所以我覺得,這種曬,未嘗不可。 每每想用一種花,來形容我們的生活以及這種記錄的興趣所在,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向日葵,這種向陽、向上的存在。 一如我們這些文友和喜歡讀文的朋友們,內(nèi)心的那種積極和陽光。 人民日報那句話的意思,應(yīng)該是讓人們踏實地生活。除了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大地。 而我們,正是腳踏實地的這一群人,同時我們偶爾也會抬頭仰望星空,給自己一個美好的愿景,并且向著這種美好不停地努力和進步著。 如此一想,我們的這種記錄,其實是非常好的習(xí)慣。 每個人的生活,也像植物生長一樣,扎根,然后向上發(fā)芽,長出葉子,慢慢地開一朵花。 而真正的開出一朵花,小林說過,需要很長時間。 我們不著急,就這樣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向前走著。 看每一個日升日落,看每一天的云卷云舒。 如同我在上下班的路上,在護城河邊,邊走邊欣賞滿眼的綠色,還錄著這些絮絮的文字。 河邊那些垂釣的老人也不知道多早就出來了,一個人看著兩三根魚竿,就那么靜靜地坐著。 雖然天氣燥熱,預(yù)告說有大雨,但此時看著護城河的粼粼水波,我卻是一種寧靜的感覺充盈。 在我的心里,一片安然安詳安靜。 美好的一天,又開始了。
我是木槿,用圖文記錄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