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言碎語(二十一) 屈建修 靈源鎮(zhèn)靈源村屈家是不到百戶人家的一個小自然村,也是我的老家。從312國道向南直行的路是可到村東的,不過以前是土路,現(xiàn)在因“路路通”變成了水泥路而已。道路兩旁整齊翠綠的國槐一直延伸到路的盡頭。路兩側(cè)有村莊,莊稼地,還有果園。因國槐栽的時間長原因,綠蔭道的形成是必然的。行進其中舒心的欣賞著路旁邊各種各樣的花草,沉醉于淡淡的香土味道是讓人抒懷。 現(xiàn)時芳草萋萋,莊稼地蓊蓊郁郁,村子四周生機勃勃的綠把村子包圍在其間。關(guān)中平原很少有霧氣籠罩的清晨,沒有像江南水墨畫般的溫潤。干燥的晨曦中,微涼的風挑逗柳枝的嫵媚,惹得晨陽再偷偷地笑著。小路曲曲彎彎,道旁的果子搖晃著腦袋,小草、小花捧著露珠,鳥兒的清鳴如樂。一切的一切在慢步閑游中被感知著,這便是故鄉(xiāng)的早晨,沒有濃墨重彩,質(zhì)樸而單純。和花狗逗趣留下了褲腳被露水打濕的尷尬。 從小到大的我,家鄉(xiāng)的小路上便給我留下了淺淺的印記。走小路,和母親走過親戚;走小路,和奶奶去過禮泉逛十月會;走小路,和發(fā)小去公社看過電影。而上學之后,村子的各條小路,便是有了我們那個時代各式各樣童趣的嬉鬧。小路上有大生產(chǎn)時大人的拉糞車隊、有支援三夏的知青車隊。但更多的是肩挑身扛的父輩身影,堅毅而剛強。 而春節(jié)是那個時代孩子一年的期盼。物質(zhì)匱乏的時代只有到大年初一才有穿新衣的炫耀。辦年貨的父親總是買些大炮,給我們能放的小炮他是很少買的,站在家門口的等待也是空歡喜的。奶奶的施舍是可以解決小炮問題的,父親的無語和我們的偷樂是這個瞬間留心的畫面,即便是現(xiàn)在想起也會淺淺的笑著。直到考上中專,家鄉(xiāng)的小路少走了很多,隨時代的變遷家鄉(xiāng)的小路也變了很多,但兒時的記憶卻依舊清晰的留存在腦海里。因人的選擇不同,遠與近的對立。是捷徑,未必你不繞行,是彎路,卻未必繞行。家鄉(xiāng)的路可以詮釋這個道理。走出去的我和走回來的我只要是留下了腳印便有了人生。走在家鄉(xiāng)的小路上,心是暖暖的。故鄉(xiāng)的小路,如余光中“鄉(xiāng)愁”里的郵票和船票,一頭我,一頭是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