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過一句話:
確實,這個世界上最難琢磨的就是人性。 小氣與大方,怨懟與仁慈,憎恨與熱愛,都可以并存在一個人心中,深不可測,又無法定義好壞。 但鬼谷子也曾提醒過我們:“順人性做事,逆人性做人。” 人性縱然復雜,但真正的強者都懂得反過來利用人性的規(guī)則,達成自己的目標。 今天,十點君也給大家總結了5條關于人性規(guī)則的思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長期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人情社會。 在大家的潛意識里,熟人好辦事,不用花錢還省力。 所以一遇到事情,就各種渠道找人托關系,談感情。 但生活中也有無數事實證明,成年人的世界里,談利益,比談感情更容易成功。 作家@大貓說過一個故事。 因為工作需要,他想委托懂行的朋友幫忙做市場調研,這對那位朋友來說,再拿手不過了。 結果朋友一聽,不是這種推諉,就是那種借口,事情一直沒有進展。 他苦惱了許久,回家后忍不住跟妻子吐槽,結果妻子一句話點醒了他:“人家?guī)湍愕睦碛?,除了感情,還有什么?” 大貓這才恍然大悟,當即給朋友打電話重新溝通,并主動談起項目報酬。 最后事情完美解決,和朋友的關系也一直維持得很好。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人無三分利,從不起五更?!?/p>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對你好,遇到難處時,能用錢解決,就不要想著免費求人幫助。 強者談利益,只有弱者才會揪住感情不放。 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其實很現實,就是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賬目清楚,感情干凈,才是最高明的處事方式。
這幾年,“情緒價值”一直是網絡上的高頻詞匯。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始終離不開情緒流動。 所以你會發(fā)現,有的人能力未必突出,卻在人群中廣結善緣,有的人學歷并非多么拔尖,但經常獲得同事、領導的信任。 這是因為,情緒價值是會讓人上癮的。 你能否為他人提供情緒價值,很大程度上決定你能挖掘人脈有多深,你能爭取的機會和好運有多少。 想起我的一個朋友,每次和她聊天就真是如沐春風,讓人覺得非常舒服。 不管你與她說起什么話題,她都不會輕易打斷,而是全部聽完后再做回應。 有人找她詢問意見,她也是認真傾聽,然后先認可、肯定對方的想法,再真誠表達自己的意見。 所以她在生活中,非常受歡迎。 大家有事都樂于找她分享,一來二去,她也廣結善緣,得到了很多資源和人脈支持。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是所有的聊天都帶有很強的功利性,為了尋求利益和幫助。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的關系與機會,都是從一場愉快的精神慰藉和共鳴開始。 所以好好修煉說話的藝術,當你擁有讓人忘卻煩惱的高情緒價值,它就會成為你平步青云的助力。
每個人都想在生活中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和人際網絡。 但很多人會陷入一個誤區(qū),以為姿態(tài)越低,越能得到他人真心的對待。 殊不知,人性有一個惡,就是欺軟怕硬,拉高踩低。 你越是放低姿態(tài),越是卑微,別人就越不會尊重你; 你越是表現得忍耐,越是討好,他們就越會肆無忌憚地傷害你。 心理學家張德芬說:
誠然,適當的謙卑可以幫助我們收獲他人的好感。 但必要時,該強勢就得強勢,該拒絕就得拒絕,如果你不釋放自己的攻擊性,永遠只會被人當軟柿子捏。 縱觀生活中,那些深受他人認可,擁有好人緣的人,哪一個不是敢于拒絕,有自己原則和底線的人。 不要害怕會得罪人,在任何一段關系中,你的姿態(tài),決定了對方對你的態(tài)度。 無論和誰相處,不要把自己的姿態(tài)放太高,也不要表現得太過卑微。 活得有自己的底線和主張,才能保全自己,甚至可以反向拿捏對方。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種人,性子直,心眼大,在與人交往時,控制不住向他人掏心掏肺,將自己的秘密脫口而出。 這樣的行為,或許能在社交中迅速幫我們拉近彼此的距離。 但在還未深入了解的情況下,對不熟的人隨意透露自己的信息,受傷是遲早的事。 編劇馬未都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女生剛進入公司不久,就認識了一位“好朋友”,每天一起上下班,一起吃飯。 她對這位“好朋友”無話不談,小到生活習慣,大到對公司領導的意見,她都毫無保留地說了出來。 結果后來因為業(yè)務競爭關系,兩個人從“好朋友”變?yōu)閷κ?,關系如同陌生人一般。 女生曾經毫無保留地和盤托出,也成了對方貶低她的武器和笑料。 《增廣賢文》里有句話:“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p> 人與人之間,信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連熟人都會背叛,更何況不熟的。 無論何時,都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特別是兩個人都不熟的時候,有時候說錯話比做錯事,后果要嚴重很多,得罪了人還不自知。 相處中保留一定的神秘感,謹言慎行,才是人際交往的最佳法則。
前段時間大學同學聚會,得知一個同學畢業(yè)后開始創(chuàng)業(yè),前不久已經拿到三輪投資,其中不乏國內知名投資機構。 但這位同學實在太低調了,直到這次一起吃飯,大家才知道了這件事。 有人就調侃他:“你怎么這么低調?也不發(fā)個朋友圈,好讓大家伙幫你宣揚宣揚?!?/p> 他的回答是這樣的:“不敢說啊,事情沒做成之前到處聲張,會損耗能量,說著說著運氣就跑沒了?!?/p> 如果仔細觀察周圍,你會發(fā)現,生活中很多人在做事之前喜歡到處宣揚,唯恐眾人不知。 自己準備要考公考研了,找到一項很好的投資項目,要發(fā)展一項副業(yè)了…… 但最后,恰恰也正是這些大聲嚷嚷的人,一事無成。 為什么呢? 韓非子說:“事以密成,語以泄敗?!?/strong> 任何一件事在沒成功之前,一定不要到處宣揚,否則你的高調就是給自己挖坑。 一來是可能是遭到別人的嫉妒,而受到很多阻力和麻煩。 二來計劃泄露的越多,招惹來的競爭者就越多,成功的幾率就越小了。 所以,真正的強者都懂得深藏不露,韜光養(yǎng)晦。 想要獲得成功,只有表面無所謂,才能暗中有作為。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成熟并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p> 很多時候我們不缺能力,不缺經驗,但缺的是一個醒悟的契機。 希望十點君分享的這5個規(guī)則,能幫助大家更好看清人性,理解人心。 人生是一個不斷修煉的過程,希望我們都能不斷完善自我,理性走好每一步,快速達到自己的目標。 與大家共勉。 ![]() 作者 | 林靈蕓 主播 | 絳染 ,電臺主播、愛配音,神秘的愛貓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