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8月8日夜,毛主席工作之余順手拿起當天的《解放日報》讀了起來,結果毛主席看完之后勃然大怒,將報紙摔到了地上。9日一大早就把負責報道的博古和副總編叫來,把他們狠狠批評了一個多小時。 究竟這報紙中報道了什么,能讓主席發(fā)這么大火呢? 這篇報道的題目是《戰(zhàn)爭技術上的革命,原子炸彈首襲敵國廣島》,這篇新聞是他們特意挑出來放在第一版的,原因是美國給敵國日本投放原子彈,給日本造成了極大傷亡,想必日本投降指日可待了,大家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文章中對兩顆原子彈的作用極盡夸張的渲染,給人的感覺是日本國是否投降主要取決于有沒有扔這兩顆原子彈。 毛主席認為:“原子炸彈,只不過是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人民英勇不屈的抗戰(zhàn),而不應不切實際地歸結于原子彈和其背后的美國人頭上,這是犯了政治性原則錯誤。” 毛主席接著說:“美國人的原子彈有這么厲害嗎?難道沒有美國的原子彈我們就打不贏抗日戰(zhàn)爭了?” 主席一說博古及副總編也意識到了錯誤,他們過分地夸大了原子彈的作用,忽視了人民的力量,全體中國人民抗戰(zhàn)打了14年,毛主席曾在《論持久戰(zhàn)》做了詳細的闡釋,日本的戰(zhàn)敗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原子彈只是充當了催化劑的作用。 相反,如果沒有中國人民的頑強抗戰(zhàn),或許整個亞洲都已經是日本的,那個時候別說是兩顆,就算是把日本本土都炸平,他們也未必投降吧? 古語說:勝不妄喜,敗不惶餒,很多時候我們一旦聽到了重大利好的消息,就容易被沖昏頭腦,分不清楚主次,原子彈轟炸日本本土,的確是天大的好消息,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件事在整個戰(zhàn)局中所充當?shù)慕巧鳛辄h報,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和人民的意志,這樣的原則性錯誤是不能犯的。 此事也再次讓我們領略了毛主席高超的認知水平,要知道當年博古還是我黨的領導人,歷史充分證明在戰(zhàn)略大局上,他和毛主席差的太遠了。 極大地渲染原子彈的威力,正是美國人所希望的,這樣他們輕輕松松的就抹殺了我們14年的血淚歷程,如果人民戰(zhàn)爭的力量在宣傳中一次次被弱化,后人可能真就認為是美國的原子彈挽救了中國的命運。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毛主席放任我們的宣傳口大肆宣揚美國的原子彈有多厲害,那么當美國人拿著原子彈來威脅我們的時候,國內的民眾會害怕成什么樣子?毛主席高瞻遠矚,在敵人的野心還沒暴露的時候,就早已看破了所有真相。 果然到了1950年,美國人就開始用原子彈威脅我們。 如果當時毛主席也害怕原子彈,還有抗美援朝的勝利,還有今天的新中國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