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勒先后被三個國家殖民過,葡萄牙人在這里給它取了個名字,意思是chicken,所以在古城見到很多雞頭的標識。荷蘭人在此殖民時,修了很多海上碉堡,成為加勒的一大地標。這里成了各國慕名而來的人們小資和休閑的好去處,小小一個老城,慵懶地曬著南亞的陽光,安逸地躺在一圈城墻內(nèi)。荷蘭人開始航海稱霸的時候,在全世界到處占地方,修堡壘。很久前,讀書了解加勒,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幾個地方,例如臺灣的臺南,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他們都有當年殖民國的碉堡遺跡,我想加勒估計也這般風格。今日到此見得廬山真面目,的確與所想差異不大。再往細說,加勒與圣胡安更像,一個傍著印度洋,一個傍著大西洋,繞海大半圈,城市的規(guī)模也更大一些,所以格局還是比較震撼。單看內(nèi)城,就是一個建筑博物館,色彩有講究,設(shè)計較獨特,整體布局很舒緩和諧,有張有弛。年代更迭,老房子都成了紀念品。城里有博物館,有商店,有學校,郵局,旅店,教堂,餐廳,什么都齊全,生活沒有太大的不一樣,但多了很多情調(diào)。因而,加勒古城的味道,最終勝出我去過的臺南和圣胡安,它有不一樣的風華和醇厚。 我們穿街走巷,看看就很美好。我去郵局挑了我喜歡的東西,作為一個收集狂人,郵票、明信片、地圖等等,走到哪兒一個都不能落下,要不斷地往我的生活博物館里填充寶貝。 撞入一個當?shù)夭蛷d,上二樓吃午飯,正好能遠眺看海,看城堡,看白塔,這頓飯吃得很愜意。環(huán)海還有人騎自行車,看著就覺得很美。下午我們坐久負盛名的海邊小火車回科倫坡,刻意買了某一時段的票,這樣可以在火車上欣賞海上落日。一路風景太美,我們趴在窗上靜靜地發(fā)呆,就漫無目的地看就好了,心里已經(jīng)沉浸了。落日的余暉引起車廂內(nèi)不同音色的尖叫和呼喊。甚至還有人外掛在車門處,似有投入大海懷抱的感覺,在盡情享受這最美的十分鐘。 加勒是一個知音同樂的地方。加勒在不同語言里,有不同的發(fā)音,現(xiàn)在,它又多了一個特別的中文外號,因為對我倆來說,這個地方有它特別的意義,將成為伴隨終生的記憶。 撰文/編輯|海敏文章原創(chuàng)文章、攝影照片轉(zhuǎn)載請后臺聯(lián)系
 于混沌之道中,探尋澄明之境
海敏,教育研究者|Life Coach 教育之海十余載,文藝之心永不老。加拿大、日本二度留學,行走24國及地區(qū)。多倫多大學教育學、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學雙碩士。周游列國,喜舞弄畫,熱愛自然,擊壤而歌。鐘愛靈性修習,琢磨占星禪坐。一腔熱忱,志于尋道,體悟天地之美,實踐生命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