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歲,職場打工人,工作、育兒之外,獨處的時間幾乎都留給閱讀。想要擁有一個自己的公眾號,寫自己的文字,這種想法在我心中發(fā)酵了很久。問過自己很多次“為什么要學作?”,在喜愛的文學老師們這里,我找到了答案。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也不是余華老師說的,而是史鐵生老師在《我與地壇》里說的。 用命運的苦難為土壤,用人生的智慧和思想去澆灌,史鐵生老師書寫的一部部作品,一句句直擊人心的文字,像一盞明燈,為一代又一代人照亮了黑暗。 而這盞明燈,更是照亮了他自己的人生。 我相信,寫作帶給他的,有與命運和解的勇氣,有扎根生活迎接明天的力量,有表達盡意的酣暢,也有解決他經濟來源的底氣,讓他可以以文為生,同時賦予了他精神世界的充實、被認可被尊重,以驕傲的姿態(tài)活著。 ![]() ![]() 這句話是寫《活著》的余華老師說的。將生活和苦難剖析給人看,將情感的張力和蓬勃的生命力展現(xiàn)給人看。 一位真正的作家,他筆下流淌的是真實的情感,是對生活的獨到見解,是對人性的深入挖掘。寫作,是因為內心有一種強烈的表達欲望,想要通過文字將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傳遞給讀者。 傾聽內心的聲音,唯有熱愛可抵人生漫長。回頭看,12年堅持閱讀,每周至少一本書,讓讀書在生活成為呼吸一樣自然的存在,一切皆源于我的熱愛。而閱讀后生出的想要表達的欲望,一再噴涌而出的想要寫作的念頭,也是熱愛在迸發(fā),可以在漫長人生中陪伴我。
莫言老師是這樣說的。莫言老師的文章內涵豐富而深邃,讓我不僅看到生活的真實面貌,也感受到生命的韻律和人性的光輝。 我們時常會被生活的紛繁復雜所迷惑,忙碌于追求各種目標和理想,卻在追求的過程中忘記了生活的本質。 其實,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禮物,活在生活之中,感受每一次呼吸,為活著本身而活著,體驗生活的純粹,與親人、朋友共度時光,感受來自于內心的滿足和平靜。
葉圣陶老師的這句話讓我決心,好好的寫吧。既然有了表達的欲望,有了熱愛與想要堅持的方向。那么,用文字記錄自己的學習、思考與成長,這樣的寫作,就是我生活本身的一部分。 以熱愛為底色,像呼吸一樣自然的去寫作,去生活,這就是我找到的答案。 此文作為公眾號的開篇。希望能通過文字觸達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思想上的同頻共振,一起成長。是以為盼。 作者簡介: 85后女性,職場打工人,踐行"每周讀完一本書"12年+,在工作、育兒之余靜心閱讀,終身悅讀,一直成長,專注分享【讀書感悟+好書分享+個人成長】~ ![]() |
|
|
來自: jingyeread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