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日從洪回小城的客車上,偶遇一同座客,寒喧之后,才知道人生略有交叉。小城真小。無處不有君。 同座客談起往事,我以為她是小城老街羅家廳土著,原來不是。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父母在羅家廳搭了個小屋,一九七四年隔壁羅家廳人的屋倒了,壓壞了她家的小屋,然后羅家廳的人在她家小屋旁邊賠了一塊土地給她家,她父母圍了一個院子,建了一個五豎三間的屋。在前幾年的折遷中,她這個屋被拆了,賠了一百幾十萬,然后弟弟沒選擇得房子,選擇了得錢,賠款姐弟二人均分了。她叫弟弟得屋,弟弟說自己現(xiàn)在住的房子以后都要賣,隨了兒子去上海,得房干什么。 我問起她住哪,一問竟然和我住在一個地方,平日我去菜市場買菜,天天走她門口過。她住的房子是她公婆上世紀八十年代建的,那時能在小城附近建起二層的私家獨院洋房,都是有能力的人。她娘家拆遷的房子是小城早期的城市中芯,她現(xiàn)在住的地方,剛建起來時是小城的郊外,現(xiàn)在卻是小城最繁華的中心一一小城政府所在地。我說,我也住那,我的屋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建的,也是買了當(dāng)?shù)厝说牡仄ぷ龅奈荨?/p> 一九七四,一九八四,一九九四,二0二四,時間過去了整整五十年,時代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面貌不斷的變遷。我一開始以為她是小城羅家廳的土著,從后來的攀談中,才知道從父輩起,也是一個遷徙者。我不禁想起小鎮(zhèn)的姜伯伯。 小鎮(zhèn)我兒時所處的地方的居住者,都是從其他地方搬遷來的,或者說都是遷徙者。也許是年歲的增長,在這些遷徏者中,近日我在腦海里細細咀嚼、想著的是姜伯伯。 我父母比姜伯伯早到小鎮(zhèn)高中背后的山坳窩里破草開荒,于一九八五建起了一幢二層的樓房。姜伯伯應(yīng)該比我家要晚,我依稀記得從我家(我家地勢高),隔一口塘,看到姜伯伯和他的女兒挑磚和泥做房子。他做的是幾豎幾間的平房,不是樓房,房子做好了之后,緊接著砌好了一個別致矮矮的院子。我家做的雖是二層的樓房,卻沒錢砌院子,一幢屋突兀兀的在高高的曠野上。不過,看姜伯伯家倒是看的一覽無余。 關(guān)于姜伯伯從何處來,從父母鄰里的茶余飯后里,聽得不是很真切。 他老家是隔壁鄉(xiāng)鎮(zhèn)姜村的。據(jù)說他是犯了事,被下放到鄉(xiāng)下又被關(guān)了多少年,被打成了什么派。又聽說后來平反了,補發(fā)了很多錢,用這錢,他來到小鎮(zhèn),做了屋砌了院。又聽說他是離休的,不是退休的,因此工資很高。遷到這小鎮(zhèn)定居的,并不是貧苦的農(nóng)民,農(nóng)民在那時是沒有遷徙定居的能力,都是小鎮(zhèn)里各式各樣的基層單位內(nèi)的人。 姜伯伯來的時候攜帶兩女,他應(yīng)該是有遠房親戚早遷在這小鎮(zhèn)高中背后的山坳窩里。他來了不到兩年,他的一個女兒也嫁在了這山坳窩里一戶人家。 關(guān)于他的兩個女兒,也有傳聞,說大女兒是他跟別人生的,小女兒才是他自己生的。這話聽的稀里糊涂。按現(xiàn)在的理解來說,可能大女兒是非婚生的,小女兒是婚內(nèi)生的。大女兒和他長的一點都不像,大女兒小巧玲瓏,聰明伶俐,知禮儀,好像來這之前就考了學(xué),在另一個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上班。小女兒五大三粗,身材橫闊,嗓門高敞,不拘禮節(jié),隔著池塘也能聽到她扯著沙嗓門喊“爸爸,爸爸?!?/p> 姜伯伯身材高大寬闊,一頭花白的頭發(fā),背微微向前佝著,總是滿臉笑容,說話不緊不慢、不高不低,中氣又很足,聲音像是從胸腔里發(fā)出來的。沒有看見過他和別人吵架或大發(fā)脾氣的時候。他衣著總是干凈整潔。那時我家因經(jīng)濟拮據(jù),總是為了錢的事糾糾結(jié)結(jié),吵吵鬧鬧。姜伯伯家的院子里總是傳出響亮的新聞廣播或悠揚的歌。 姜伯伯來到這山坳窩里,他就是一人帶著兩個女兒。不知道他的配偶是死了還是離了。好像一直也沒有人問這件事,也沒有人關(guān)心過這個問題。姜伯伯遷到這山坳窩里,大約六十多歲。那時我的父親在我眼里還是一個五官端正的英俊中年,但姜伯伯出現(xiàn)在我眼前時就是一個老人。姜伯伯一直是一人生活一直到他九十多歲去世。 以我兒時的眼光,我是很艷羨姜伯伯的。清晨起來,總能看到他在院子里打拳,聽到打拳時的吼喝聲(那年代是沒有打太極拳的說法),打完拳后,緊接著給院子里壘了里三層外三層的花架上的花澆水,緊接著太陽出來了,天氣變熱了,屋里又傳來新聞廣播的聲音和歌聲。傍晚又扛著鋤頭在院外的菜地里鋤草。生活不緊不慢。而那時我家的日子是緊皺皺的,沒有花的色彩和一丁點兒音樂的聲音。 以我現(xiàn)在的年歲,細細咀嚼歲月里的往事,才恍然大悟。 遷徏不是簡單的去某地定居,它要有去某地重啟鍋灶定居的能力,它還要有對未來生活的一個期待和展期。 它還是源于一種對生命的一種默認一種規(guī)劃一一我對生活已沒有更高的追求了,我就以這種方式來渡過余生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