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虎寺,是峨眉山的一座女眾寺院。與報國寺相距約一公里,雅致而清靜,四周古樹參天,坐落在一片清幽的山水之間,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幅畫卷。至于寺名的由來,相傳舊時這一帶常有虎患,寺僧建佛頂尊勝幢以鎮(zhèn)壓,故而得名。
這里,三橋流水潺潺,虎浴、虎溪、虎嘯三橋宛如三條銀色的絲帶,在綠色的叢林中穿梭,為這片寧靜的寺廟增添了幾分靈動與生機。伏虎寺與布金林,林木蔥蘢,仿佛綠色的屏障,守護著峨眉山。 ![]()
伏虎寺的群山起伏,層巒疊嶂,十六世紀中葉,寂玩和尚率領(lǐng)寺僧在伏虎寺周圍廣植楠、杉、柏樹十萬八千余株,使伏虎寺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林中古寺。如今,那些參天古樹依然屹立不倒,使伏虎寺隱于叢林之中,故有“密林隱伏虎”之稱。為這片古老的寺廟守護著歲月的痕跡與歷史的記憶。 ![]()
中央電視臺科學(xué)教育頻道曾播出探訪“伏虎寺”建筑之謎的節(jié)目,讓這片古老的寺廟再次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其中最令人稱奇的是,寺中殿堂的屋頂上竟常年不存一片樹葉。特別是每當秋風起時,落葉紛飛,但伏虎寺的屋頂卻始終保持著潔凈與清爽。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寺廟又處于狹窄的盤谷之中,四季氣流動勢涌勁,使得寺宇屋頂終年沒有枯枝殘葉塵積,仿佛是大自然的恩賜,讓這片古老的寺廟保持了永恒的潔凈與寧靜。康熙皇帝曾贈書“離垢園”,為這片圣地立下了精辟的論斷,更為寺廟帶來了一片清涼與寧靜。
每當夏日炎炎時,都有很多當?shù)厥忻窈陀慰?span style="">來到伏虎寺避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魅力,仿佛置身于一個遠離塵囂的世界,找尋內(nèi)心的寧靜與平和,心情也變得格外舒暢與愉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