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藏著他的生活品質(zhì)。 有修養(yǎng)的人,精神上是富有的。 他們往往說話知分寸、做事不慌張、處世有原則,讓人舒服,讓己舒心。 逢人藏住話 俗話說:“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p> 一個人想要走得長遠,就要學(xué)會謹言慎行,把握說話的分寸。 每個人都有不愿言說的痛,不想被提及的秘密,他人強行揭開就是冒犯。 說話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尺寸。 這源于內(nèi)心的善良,也源于換位思考,我們可以用自身的感受,來判斷一句話該不該說。 少說負面的話、埋怨的話、憤怒的話; 多說肯定的話、贊美的話、感謝的話。 忍住自己的口舌之欲,不妄言、不追問、不說破,才能在生活中如魚得水、游刃有余。 人生在世,藏好自己的表達欲,少說話、多做事,在低調(diào)沉穩(wěn)中默默前行。 很多時候,不戳破就是與人相處最高級的智慧和教養(yǎng)。
遇事沉住氣 網(wǎng)上有一個話題:“什么能力很重要,但是大多數(shù)人卻沒有?” 其中一條高贊的回答是:“遇事迅速恢復(fù)平靜的能力?!?/p> 生活不會一成不變,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遇事能穩(wěn),才能見招拆招。 很多時候,事情本身并不嚴重,你的慌亂反而會將事態(tài)擴大。 越是急著理清,就越會手忙腳亂,讓事情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 當(dāng)你遇事不慌,能夠穩(wěn)住自己,平心靜氣地面對一切,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數(shù)難題都有應(yīng)對方案。
凡事留余地 人生在世,誰都會有馬高蹬短、山窮水盡的時候,留一些余地,是給自己留一些退路。 有這樣一則漫畫:
《朱子家訓(xùn)》有言:
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中,凡事給別人留一線生路,是分寸,更是一種智慧。 留一點路給別人走,自己的路才會越走越寬,這不僅是在渡人,也是在渡己。
相處有邊界 “我們需要親密,卻不需要干擾。我們需要溫暖,卻不需要炙烤?!?/p> 再好的關(guān)系,相處時也要有邊界。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邊界感與己而言是一種保護,與人而言是一種尊重。 一個有邊界感的人,不管世事多繁雜,都能守住自己內(nèi)心的寧靜,不吵不鬧、不爭不搶。 生活中,無論與誰相處,都應(yīng)保持邊界感,這樣才能獲得長期穩(wěn)定的關(guān)系,相處也會更加舒服。
處世守住心 孟子曰:“人有所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br> 一個人想要有所作為,必須先要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對原則堅守的態(tài)度,決定一個人的人生高度。 為人處世,唯有守住原則,才能守住人生的邊界。 正如《朱子語類》所說:
守住自己的內(nèi)心,踏踏實實做事,坦坦蕩蕩做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敬重。
本期編輯 | 曲統(tǒng)昱 ?人民論壇新媒體出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