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呂洋 呂洋讀書 2024-05-01 22:51 江西 余華說:人之所以精神內耗,說白了就是內心戲太多。 言未出, 結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動,心中已過萬重山,行未果,假想苦難愁眉不展。 事已畢,過往仍在腦中上演。 究竟該如何解脫這種精神內耗呢? 當年五祖弘忍法師在給六祖慧能講到《金剛經》中的8個字,六祖慧能就悟到了消除內耗的方法了。 六祖慧能說: “何其自性,本自清凈” “何其自性,本無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不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即 自性清凈:指心靈清凈、平和、寧靜,不受外界干擾,也不被內心的煩惱所困擾。
自性不生不滅:指自性不會生滅,即心靈的本質是永恒不變的,不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改變。
自性具足:指自性具備一切功德和智慧,不需要依靠外界的因素來成就自己。
自性不動搖:指每個人的自性本來是清凈、平和、堅定、不動搖的,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影響
自性能生萬法:指自性能夠生出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包括世間萬物和心靈境界。 那這8個字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經》的精髓,這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了。 原文: 在第十章“莊嚴凈土分”中說道:“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span> 其中,色聲香味觸法,泛指所有現(xiàn)象。佛教把一切現(xiàn)象都叫做法。 這句話關鍵就在3個字?!∽趾?個心字。 住——指的是眾生對世俗物質的妄想和停留(著相),而執(zhí)著求取。 不應住色生心——這個心是執(zhí)著心,雜念心,求而不得的內耗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心指的是清凈心、平等心、平常心,(自本心、自本性即佛性) 大致意思:如果你不被世間萬法所迷惑,不會為了滿足欲望追求物質和執(zhí)迷任何事情,自然而然就生發(fā)出平常心、清凈心和佛性。 就像玩牌,當你用貼紙條當賭注的時候,內心是輕松的,膽子在側智商在線,沒有任何顧及。自然而然就輕松平常了如有神助。 當賭注換成金錢時,由于執(zhí)著金錢的多少,因此患得患失,下決定就會變得猶豫不決,好牌也會打的稀爛,這就很容易輸?shù)糍€局和金錢。 凡對外物看得過重,思維必然遲鈍,內心一定笨拙。太執(zhí)著于外物,影響生發(fā)出平常心,一個好的心態(tài)做任何事情不會被外界干擾,只是用心一處,輕松自如,則什么事都能做好。 如果一直著相,破除不了執(zhí)念,那么發(fā)心就不夠純粹,影響做事的動作和心境,痛苦內耗便接踵而來。如果你可以認識到自己的自本心、超越個人欲望和執(zhí)念,那么你就能實現(xiàn)內心的平靜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