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命數(shù)的角度來說,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子嗣命”。 有的人命中注定沒有子嗣,那他就遇不到喜歡的人。哪怕跟喜歡的人結(jié)婚了,也不一定就有孩子。就算有了孩子,期間也會出現(xiàn)諸多的問題。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人都希望生一兩個孩子,傳宗接代。可是,總有一部分人,無論他們怎么生,就是生不出來。 為什么?因為他們的命盤克孩子,沒有孩子的緣分。哪怕他們到處找情人,也生不出,期間還有可能生育能力出了問題。 都是人,怎么有的人生育能力特別強,而有的人會性無能呢?關鍵在于,命中無子,就會有如此遭遇。 以下幾類人沒有子嗣命,哪怕有了孩子,孩子也不會長久。
一、遭受因果反噬的人,沒有子嗣命。 南宋有一個“臭名昭著”的皇帝,宋高宗趙構。之所以臭名昭著,就是因為他指使奸臣秦檜殺了岳飛。 趙構,是宋太宗趙光義一脈的后代。趙光義何許人也?就是通過“燭影斧聲”,殺了哥哥宋太祖趙匡胤奪位的野心家。 趙光義認為,自己奪了哥哥的皇位,皇位就永遠屬于自己這一脈。殊不知,傳到了趙構這里,卻出了問題。 趙構,年輕的時候有一個孩子,趙旉,可惜2歲就死了。后來,由于被金兵嚇破了膽,所以趙構在逃亡中,失去了生育能力。 沒有子嗣的他,只能認趙昚為養(yǎng)子。而這趙昚,就是宋太祖一脈的后人。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百年,皇位還是回到了太祖一脈。 這就是所謂的“鵲巢鳩占終有日”。祖輩的因,趙構的果,拿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終究是要還的。
二、命中克子的人,沒有子嗣命。 西晉末年有一超級大官,鄧攸。當時,他和族人遭遇了北方戰(zhàn)亂,只能隨著晉室衣冠南渡,逃到南方。 在逃亡的過程中,鄧攸跟他的族人遇到了追兵。為了保全族人,鄧攸只能犧牲自己的兒子。妻子大哭:他是你的兒子,你怎么忍心如此對他? 鄧攸搖頭:要么死一個,要么死全族,我身為家主,不以身作則,如何能夠服眾?更何況,你我還年輕,如果有命,可以回到江南,就再生一個吧。 兒子吸引了追兵的注意,鄧攸跟他的族人都得以活命,唯有兒子被砍成肉醬。回到江南后,意外發(fā)生了,年輕的妻子竟然不能生育了。 為了生一個兒子,他托人找了一門小妾。迎親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小妾是自己的侄女。鄧攸長嘆,此生無兒矣,便放了侄女,終生不再娶。 有些人,命中注定“克子”,要么子女走得早,要么遭遇無常,一生無子。是否有孩子,孩子能否長久到老,都是“命”的問題。
三、跟孩子無緣的人,沒有子嗣命。 塵世間的一切,都需要講“緣分”。你誕生在什么家庭,在什么環(huán)境成長,遇到誰,跟誰在一起,這都是“緣分使然”。 你跟這對夫妻有緣分,所以你投胎到他們的家庭。同樣的道理,某對夫妻沒有孩子的緣分,那他們就不會有孩子。 這個時候,有人會說,收養(yǎng)的孩子,算是自己的子嗣嗎?嚴格意義上,不算。唯有跟自己血脈有聯(lián)系的孩子,才算是自己的后代。 有的夫妻,無論怎么纏綿,都沒有孩子;有的男人,遭到了妻子的背叛,生了多個孩子,竟然都不是自己的;有的夫妻,所生的孩子,竟然中途夭折了。 這些悲劇的事,為什么會時常發(fā)生?用一句話就能概括,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想生,未必就生得出。生得出,未必就養(yǎng)得大。這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意外,對于部分命中無子的人來說,基本逃不掉。
四、觀念丁克的人,沒有子嗣命。 人與人之間,終究存在觀念上的差異和沖突。比如說,希望傳宗接代的人,就不理解,為什么有人會喜歡丁克? 前者想要孩子,有他們的觀念和追求。后者不想要孩子,也有他們的觀念和追求。正是因為觀念、追求不同,所以他們的選擇也不一樣。 這兩者的觀念,都沒有對錯之分,只有是否合適之別。傳宗接代有傳宗接代的道理,而丁克也有丁克的道理。 一部分人,之所以存在丁克的觀念,就是因為他們有某些不太好的經(jīng)歷,或者遭遇了某些困境。這些經(jīng)歷和困境,并不是每個人都有。 就他們遭遇了,說明一個道理,他們命中并無子嗣,注定他們會有丁克的想法。想法的問題,說到底,就是命的問題。 是否有子嗣,是否子孫興旺,順其自然就好。總有人有后,也總有人無后,一陰一陽之謂道。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