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棟房子,一個窗戶上破了一塊玻璃,長期沒有人去修復。 此后,接二連三地有玻璃被打破,人們以為這是廢棄的房子,還把門也拆了。 這就是破窗效應——環(huán)境中的不良現(xiàn)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孩子長大后,有出息,這是父母的期盼??墒俏覀儾荒苤槐浦⒆幼x書,還要引導孩子如何交友。 當孩子結交了一個壞朋友,但是父母放任了,那么孩子的身邊,會出現(xiàn)第二個、第三個壞朋友......朋友之間,互相仿效,錯上加錯。 以下幾種朋友,對于孩子的成長,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父母要小心。
01 “拍拍拍”的朋友,阿諛奉承。 北宋時,有一位神童蔡伯稀,引起了宋真宗的注意。 宋真宗和蔡伯稀交談了很久,然后感慨:“更勵孜孜圖進益,青云萬里有前期?!?/span> 然后,賜予蔡伯稀進士頭銜,安排其和年幼的太子趙禎一起讀書。 只有幾歲的蔡伯稀就明白了,這是“上位”的好機會。他想盡辦法,討好趙禎。 比方說,趙禎跨過門檻,顯得困難,蔡伯稀就躺下了,給趙禎當臺階;趙禎不想寫作業(yè),蔡伯稀就代勞,把作業(yè)寫完。 幸運的是,宋真宗及時發(fā)現(xiàn)蔡伯稀的行為,將其趕出皇宮,免得鑄成大錯。 清朝的道光皇帝就沒有這么幸運了。 他從小就被身邊的人吹捧,耳根軟。做了皇帝之后,身邊的權臣曹振鏞、穆彰阿等,都習慣揣摩圣意,什么都選好的說,導致道光少了進取之心,清朝也持續(xù)走下坡路。 曹振鏞的處事原則,就是“多磕頭、少說話”。 道光還對曹振鏞點贊:“密勿之地,心腹之臣。” 關于“拍馬屁”的事情,大人對其很有認知,因此會付之一笑,但是孩子卻樂在其中,不懂得其中的禍害。 孩子被鼓勵,就會變得勇敢自信。但是任何事情都鼓勵,就不對了。犯錯了,也有其他的孩子在幫忙應付,后來還說“做得好”,這是朝著錯誤的方向發(fā)展。 尤其是富家、官家,要看到一個事實,別人抬舉你的子女,其實是敬重你的金錢和位置,最終禍害的,是你一個家庭。
02 “吹吹吹”的朋友,夜郎自大。 吹牛皮,很多人都會。 年幼的劉備,和孩子們一起嬉鬧的時候,就把大樹當成馬車的蓋子,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span> 劉備的叔叔聽了這話,嚇得趕緊把劉備抱回家,勸告:“你不要亂說話,讓我們一家遭滅門之罪?!?/p> 事實證明,劉備沒有吹牛,終于實現(xiàn)了做皇帝的夢想。 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幾個孩子,有劉備這樣的運氣和魄力,除了吹牛,就沒有別的本事。 在“手機央廣網(wǎng)”平臺上,有一條扎心的消息。 鷹潭的一個小伙子小余,看到運動員們跳水的姿態(tài),非常羨慕,就模仿起來。他選擇信江大橋作為跳臺。 毫無懸念,小余跳下二十多米的橋之后,摔傷了:胸椎多段出現(xiàn)爆裂骨折,肺部也有挫傷。 小孩喜歡爭強好勝,一旦發(fā)現(xiàn)身邊的玩伴,這樣會做,那樣會做,就有“超越”的想法。從而,思維和現(xiàn)實就不對等了,容易沖動。 從“吹牛”本身來說,也是虛偽的表現(xiàn),只是說了一些自不量力的事情,毫無意義。 孩子的成長,要踏踏實實,避免任何的浮夸風。
03 “偷偷偷”的朋友,不勞而獲。
人的惡行,是從很小的事情開始的。 作為孩子,最容易學到的惡念,就是偷東西。 去地里偷一個紅薯,放在火上烤一烤,就香噴噴了。大人見了,頂多是罵幾句。 把父母的錢,拿走了,父母很生氣,但還是會包容。尤其是拿走一兩元錢的情況下,父母是不太在乎的。 父母知道嗎?孩子為什么偷東西?不是天生如此,大概率是他的身邊有類似的人。 幾個孩子,用偷來的東西,作為小聚的資本,就不足為奇了。 孩子上學了,遇到了同學,偷盜的行為,也可能被當成“好奇”的事情,做下去。 人啊,一旦品嘗了不勞而獲的喜悅,就一發(fā)不可收拾。 小時候偷一根針,長大了就是賊精;小時候占小便宜,長大后就虧大本。 任何一種惡行,一旦出現(xiàn)了,就得馬上杜絕。有惡行的朋友,一定要遠離。
04 在孩子身上,有一個現(xiàn)象:好的學不會,壞的一學就會。 父母反反復復教孩子如何做,要做什么樣子的人,但是孩子不聽。反而是孩子遇到了朋友,就“言聽計從”了。 可是,孩子的朋友,需要是優(yōu)秀的引路人,而不是臭味相投、引領惡念的人。 洛杉磯加州大學經(jīng)濟學家伊渥·韋奇還發(fā)現(xiàn),一個人有了主見,想要努力做點什么,但是身邊有十幾個朋友,提出反對的意見,或者不同的看法,主見就動搖了。 孩子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善惡的判斷,不夠精準。父母應該幫助其判斷,教會他正確的朋友觀。 平時帶著孩子,多去幫助困難的孩子,提升品德;教會孩子如何辨別言語的真?zhèn)?,避免耳根軟;學會和書籍做朋友,學到社交的智慧。 少一個好朋友沒有關系,多一個壞朋友,關系很大。 生活環(huán)境破破爛爛,父母總要縫縫補補。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