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曾仕強教授說過,你現(xiàn)在經歷的壞事,等過些年,再回頭一看,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是好事。 當下,我們認為這件事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就定義它為壞事。未來,我們的處境發(fā)生了變化,再回顧這件事,才發(fā)現(xiàn)這并非壞事,而是好事。 以往一切的不如意事,成就了當下的自己。當下一切的不如意事,成就了未來的自己。這就是老子談到的“福禍相依”。 你所認為是不幸的事,有可能會給你帶來福氣。你所認為是幸運的事,有可能會給你帶來禍患。 有詩云:“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要為了當下的壞事而發(fā)出過多的牢騷,將眼光放長遠一點,或許我們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02 有一個歷史典故《塞翁失馬》。 邊塞有一位老人,人們都將其稱為“塞翁”。一天,他家走丟了一匹馬。鄰里鄉(xiāng)親知道了,就來安慰他。塞翁卻說,這未必是壞事。 過了幾個月,走丟的那匹馬帶著一匹胡人的烈馬回來了。鄰里鄉(xiāng)親知道了,就來祝賀他。塞翁卻說,這未必是好事。 為了馴服這一匹烈馬,塞翁的兒子不幸從馬背上摔了下來,摔斷了一條腿,可能要一輩子殘疾了。鄰里鄉(xiāng)親知道了,就來安慰他。塞翁卻說,這未必是壞事。 那一年冬天,北境的胡人大舉進攻,邊塞年輕健康的男子都被征召從軍了,一場大戰(zhàn)下來,死者十之七八。唯獨塞翁的兒子,由于摔斷了腿,不用從軍,保住了一條命。 這就是后人談到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一刻,我們失去了這一樣東西,未必就是壞事。有可能,壞事會變成好事。 因為這個世界是“福禍輪轉”的。不會讓一個人好到底,也不會讓一個人倒霉到底。
03 想起一個案例。 群聊里邊有一個同行,22歲那年大學畢業(yè),就來到了廣州這邊上班。由于他不善言辭,缺乏左右逢源的情商,所以他被領導、同事針對,不得不辭職。 那時候的他,才24歲,一貧如洗,啥都沒有,除了智商還行,情商簡直一塌糊涂。沒辦法,他只能各種嘗試,各種折騰,基本啥副業(yè)都試過了,都賺不到錢。 到了25歲那年,他已經不抱希望了,準備回鄉(xiāng)下。這個時候,他的小網(wǎng)店盈利了,也有人來找他合作了。 看到一點希望的他,就在“電商網(wǎng)店”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用了5年時間,他就徹底有房有車,財富自由了。如今,30歲的他,不僅有了自己的網(wǎng)店,還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回想起以往的經歷,他自己也感慨: 就跟做了一場夢一樣。如果18年的時候不辭職,自己就不可能各種嘗試,各種折騰。那時候認為,辭職后,人生就毀了?,F(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辭職了,才是人生的新開始。
04 愿你能明白:這輩子所經歷的一切壞事,都是來“渡”你的。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人生在世,為什么總是事與愿違?因為這件事、這條路、這個選擇,根本不適合我們。 你本來就不是打工的命,所以你根本無法適應職場的環(huán)境。有可能,你離開了職場,選擇做其他的事,會更有收獲。 你本來就不屬于這個領域,自然無法在這個領域賺錢。有可能,你離開了這個領域,選擇其他的領域,會更有收獲。 你本來就跟這個人有緣無分,所以你不可能跟他結婚生子。有可能,你跟他分手后,轉身就會遇到真正跟你有緣分的那個人。 這就是陸游談到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兜兜轉轉,看似找不到出路,可出路就在前方,只是需要我們繼續(xù)前進罷了。 某一件壞事,終究會讓我們有所改變。人一旦改變,就會浴火重生。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無不利也”就是這個道理。
05 寫到最后 有一個網(wǎng)絡金句:人教人,教一百遍都不懂。事教人,一遍就讓人印象深刻。 別人告訴你,要學會調整人生的方向,你基本都會左耳進,右耳出。為啥?因為你沒有什么遭遇,依舊缺乏一定的動力。 等你遭遇大禍了,不得不改變了,那你就會有無窮的動力去改變。這一刻,調整了人生方向的你,就有可能取得成功了。 這就是上文談到的“事教人,一遍就讓人印象深刻”。在各種不如意的事件當中,去經受生活的考驗、折磨,提升自己的本事,挖掘自己的潛力。 鳳凰沒有浴火,就不可能重生。蛟龍沒有隱忍,就不可能飛龍在天。以往的壞事,都在成就如今無可替代的自己。 文/舒山有鹿 |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