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軍史】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起因概述(二)

 虛懷若谷 2024-04-24 發(fā)布于浙江

圖片

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鮮人民突然發(fā)起對大韓民國軍隊的攻擊,朝鮮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僅一天時間,大韓民國方面便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偨y李承晚慌慌張張?zhí)油筇锒惚埽魂戃娝玖畈織壊筷犛诓活?,撤往興始;而失去斗志的軍隊更是漫無目的潰逃。
6月28日,在戰(zhàn)爭爆發(fā)的第4天,戰(zhàn)前擁有9萬8千人的南韓軍隊只剩下2萬2千殘兵敗將,而且這2萬人幾乎丟掉了所有裝備;下午,朝鮮人民軍3師、4師和105裝甲旅的官兵已經遍布全漢城;至此,朝鮮人民軍已經攻占包括南朝鮮首都在內的漢江以北廣大地區(qū)。
6月27日,美國就快速做出決斷,一邊派出??哲娭г畛型淼臄≤姡贿吪傻谄吲炾犻_赴我國臺灣海峽,阻撓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解放臺灣的既定部署。
6月28日,美國遠東軍總司令、五星上將麥克阿瑟飛到南朝鮮前線視察,聲稱要堅決殲滅北朝鮮軍隊,占領整個朝鮮半島。29日,美國第七艦隊的6艘驅逐艦、2艘巡洋艦和1艘運輸艦侵入臺灣海峽,并開始游弋。
7月1日,美國駐南朝鮮陸軍第八集團軍直接參加地面作戰(zhàn)。
7月6日,中共中央作出決議調整國防戰(zhàn)略部署,推遲解放臺灣,組建東北邊防軍。東北邊防軍一開始便下轄第13兵團的第38軍、第39軍、第40軍,此外,駐防黑龍江的42軍以及炮1師、炮2師、炮8師和若干高炮、工兵部隊也被編入東北邊防軍,總兵力達到25萬人。13日,正式形成中央軍委《關于保衛(wèi)東北邊防的決定》。粟裕任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時任海軍司令肖勁光,總政治部副主任肖華分別任東北邊防軍副司令員和副政治委員。8月下旬,毛澤東指示周恩來主持召開東北邊防軍準備工作會議,決定了東北邊防軍的兵力配置,又抽調10萬老兵,準備在開戰(zhàn)后補充一線作戰(zhàn)部隊。9月上旬,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決定將第50軍編入東北邊防軍序列。
朝鮮人民軍于6月30日發(fā)起的水原戰(zhàn)役只打了7天,到7月6日不但占領了水原,還先后解放了西線的平澤、安城和重要港口仁川,攻克了中線和東線的原州等地,旌旗所向,南韓軍望風而逃;此時金日成將指揮部移到了漢城。
7月7日,朝鮮人民軍從東線、中線、西線同時向南猛攻,試圖一舉拿下南朝鮮臨時首都大田。
7月7日,美國以聯合國名義組建起“聯合國軍”,任命他們的“無敵戰(zhàn)神”麥克阿瑟為總司令,制定對朝鮮作戰(zhàn)計劃。聯合國軍由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埃塞俄比亞共16個國家組成;另有意大利、挪威、瑞典、丹麥、印度5個國家的醫(yī)療隊加入。
7月19日下午,幾路人民軍終于打碎了美軍迪恩將軍部署的所有阻擊線,包圍了南朝鮮臨時首都大田;次日早上6點鐘,人民軍沖入大田;36天后,美國陸軍第24步兵師師長迪恩少將被人民軍俘虜,成為整個朝鮮戰(zhàn)爭中被俘的美軍最高級將領。
7月21日,人民軍發(fā)起洛東江戰(zhàn)役。此時大批美軍從釜山源源不斷的涌上朝鮮;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官沃克中將狠狠的責罵美騎一師師長蓋伊少將、美第25師師長基恩少將,要求第8集團軍必須死守洛東江防線。
一直打到8月20日,疲憊已極的部隊需要休整,人民軍的洛東江戰(zhàn)役遂告結束。此時,朝鮮人民軍已解放了朝鮮90%以上的土地和92%的人口,而美韓軍已被壓縮到洛東江以東的只有1萬平方公里的狹小地獄。
8月26日,麥克阿瑟負責仁川登陸的美國第10軍編成,下轄美國軍隊中戰(zhàn)斗力最強、聲名最顯赫的海軍陸戰(zhàn)一師和勁旅步兵第7師以及一些南韓部隊。阿爾蒙德任第10軍軍長,仁川登陸開始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9月9日,中央軍委決定將駐扎在華東地區(qū)的第9兵團調至津浦鐵路沿線,將駐扎在西北地區(qū)的第19兵團調至隴海鐵路沿線集結待命,以做到隨時機動。
圖片
1950年9月12日午夜,麥克阿瑟叼著煙斗率領司令部全體人員在日本佐世保登上了“麥金萊山”號旗艦,艦隊拔錨起航,駛向仁川。200多艘大小艦只在海面上排成陣勢破浪向前,僅航空母艦就有6艘。
9月15日,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7萬多“聯合國軍”在仁川順利登陸,不但切斷了人民軍主力的補給線,還與釜山防御圈內的美韓軍隊構成南北夾擊之勢,幾乎是頃刻間擊潰了人民軍主力,朝鮮戰(zhàn)爭形勢急轉直下。
9月23日,金日成元帥飲泣下達全軍撤往三八線以北的命令。
僅僅一個月后,幾十萬美韓軍便推進至鴨綠江附近。
1950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第一個生日。就在這天,南朝鮮軍越過三八線,挺進平壤,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危在旦夕。麥克阿瑟發(fā)出最后通牒,要朝鮮人民軍無條件放下武器,停止戰(zhàn)斗。當毛澤東剛剛參加完國慶大典,回到中南海菊香書屋時,周恩來拿出一封金日成派特使樸一禹送來的求援信。
10月2日下午,毛澤東就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朝鮮戰(zhàn)局和中國出兵援朝問題。會上多數人不贊成出兵。會議決定,10月4日召開擴大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繼續(xù)討論出兵援朝作戰(zhàn)問題。
圖片
10月4日上午10時,一架從北京飛來的專機降落在西安機場。中央辦公廳警衛(wèi)處派來的兩個人,一下飛機便直奔西北軍政委員會辦公大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區(qū)司令員兼第一野戰(zhàn)軍司令員彭德懷正埋首書案,中央辦公廳警衛(wèi)處的同志對彭德懷說:毛主席請您立即乘飛機到北京開會。
飛機于當天下午4時左右在北京西郊機場降落。彭德懷等人乘車直接前往中南海豐澤園。下車后,彭德懷來到后院的頤年堂,周恩來出來迎接并解釋說:彭總,會議下午3點就開始了!
毛澤東首先發(fā)話:老彭辛苦了,你來得正好!美帝國主義軍隊已越過三八線了,現在政治局正在討論我國準備出兵援朝的問題,大家都在發(fā)表意見,請你也談談你的觀點。
由于來京前,彭德懷思想上毫無準備,因此他表示先不發(fā)言,而是側耳靜聽。從幾個同志的發(fā)言中,他知道中央對出兵援朝問題還未形成統一意見。大多數同志認為,我國剛解放,面臨著重重困難,千瘡百孔的國民經濟亟待恢復,土地改革尚未進行,國內殘匪還未肅清,新政權有待鞏固。特別是我軍的武器裝備遠遠落后于美軍,更無制空制海權。剛剛誕生的新中國要同號稱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去較量,風險太大,勝負難卜,出兵問題應慎重考慮。有的主張不出兵,有的主張暫緩出兵,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最好不打這一仗。
10月5日上午10時左右,彭德懷來到中南海毛澤東的住處豐澤園。因為前日下午彭德懷是在政治局會議召開之后才趕到會場的,不了解會議的全部情況,他也就沒有輕易表態(tài)。毛澤東還不知道他對出兵援朝的態(tài)度,因此想聽聽他的看法。
彭德懷坦率地說:如果我們只強調困難的一面,不同美軍正向鴨綠江進發(fā)的危急后果聯系起來考慮,不僅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難保,就連我國東北邊防也直接受到威脅。經過反復考慮,我擁護主席出兵援朝的英明決策。
毛澤東又談起由誰掛帥的問題,并征求彭德懷的意見。彭德懷剛毅果斷地說:主席,我服從中央的決定!
10月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繼續(xù)在頤年堂開會,對是否出兵援朝問題再次進行討論。彭德懷經過深思熟慮,胸有成竹地講明了自己的觀點: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正義的、正確的,是英明的。如讓美軍擺在鴨綠江沿岸和臺灣,它要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總是要吃人的,什么時候吃,決定于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他既然要來侵略,我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國主義見個高低,要想搞好國內的建設那是很困難的。如等美國占領了朝鮮半島,將來的問題更復雜,所以遲打不如早打,這樣對國內外的反動氣焰和親美派也是個沉重打擊。
彭德懷發(fā)言后,毛澤東說道:現在是美國人逼著我們打這一仗的,猶豫退縮、擔驚害怕都沒有用,這些心理和情緒正是敵人所希望的。現在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在敵人進占平壤之前,不管冒多大風險、有多大困難,必須立刻出兵朝鮮。關于由誰掛帥的問題,既然林彪說他有病已前往蘇聯養(yǎng)病,我提議由彭德懷同志率領志愿軍入朝,協助朝鮮人民軍抗擊敵人。會場上一致同意由彭德懷掛帥,指揮志愿軍援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以特急電報發(fā)布命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彭德懷任司令兼政委,第一副司令及第一副政委是原四野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副司令是洪學智和韓先楚。同日上午7時,彭德懷和他的秘書張養(yǎng)吾,高崗和他的秘書華明,總參謀部作戰(zhàn)處處長成普,參謀徐畝元和龔杰以及翻譯毛岸英等人乘飛機離京,當天到達沈陽。也是在這天上午,毛澤東派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與斯大林會談抗美援朝作戰(zhàn)問題。
10月9日上午,彭德懷和高崗在沈陽召集志愿軍軍以上干部開會。軍以上干部會議結束后,連夜乘火車到安東(今丹東),親赴鴨綠江沿線調查。
10月13日,毛澤東再次在中南海頤年堂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經過徹夜討論,政治局同志一致認為,即使蘇聯不出動空軍支援,在美軍越過三八線大舉北進的情況下,中國仍應出兵援朝不變。當晚10時,毛澤東給仍在莫斯科的周恩來發(fā)了加急電報。
圖片
10月15日清晨,彭德懷乘機返回沈陽。這一天,由于“聯合國軍”已全面開始圍攻平壤,平壤危在旦夕。金日成特派副首相兼外務相樸憲永到沈陽會見彭德懷。
10月16日上午,彭德懷在安東召開志愿軍師以上干部大會。會上,彭德懷首先宣布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立即出兵援朝的決定,隨后他分析了朝鮮戰(zhàn)場形勢,闡明抗美援朝的重要戰(zhàn)略意義。
10月18日清晨,彭德懷與高崗乘機返回北京。當晚在政治局會議上,彭德懷和剛從蘇聯回國的周恩來分別報告了相關情況,毛澤東最終決斷說:現在敵人已圍攻平壤,再過幾天就進到鴨綠江了。我們不論有天大的困難,志愿軍渡江援朝不能再變,時間也不能再推遲,仍按原計劃渡江。
10月19日清晨,彭德懷、高崗由北京火速飛回安東。當日黃昏時分,彭德懷僅帶一名參謀、兩名警衛(wèi)和一部電臺,在渡江部隊前頭乘吉普車跨過鴨綠江大橋,在秋風颯颯中踏上朝鮮國土,前往朝鮮平安北道與金日成會面。
隨之,中國人民志愿軍分三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拉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序幕。
從1950年10月出兵,到當年12月,我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接連打贏了幾場關鍵性戰(zhàn)役,打破了美軍企圖三個月結束戰(zhàn)斗的妄想,也把麥克阿瑟率領的聯合國軍趕到了三八線以南。
整個朝鮮戰(zhàn)爭,總共歷時三年半左右時間,其中有兩年半左右,都是雙方僵持在三八線左右,在停戰(zhàn)談判中度過的。

圖片

當時中國是從國外報紙中才得到金日成進攻李承晚政府這個消息的,美國在第二天就采取了軍事干涉行動,并且進駐臺灣海峽,而蘇聯多次不出席安理會會議,導致美國打著聯合國的旗號組成聯合國軍正式介入。

當時葛羅米柯提醒了斯大林:蘇聯代表應該參加安理會會議以否決任何不利決議。但斯大林卻出乎意料地指示:蘇聯拒絕復會。然后就是北朝鮮在美國為首的強大的聯合國軍攻擊下兵敗如山倒。

圖片

1950年10月,對中國愿意出兵幫助金日成,但需蘇聯提供空軍支援的的請求,斯大林以沒準備好為由拒絕,說是要兩個半月才能準備好,而且建議金日成去東北組建流亡政府。

周恩來在蘇聯黑海與斯大林討論空軍支援無果后,雙方最后只好決定,放棄北朝鮮,讓金日成及其政權和軍隊暫時退到中國的東北地區(qū)去。據此,他們分別正式通知了北京和平壤方面。

斯大林正式通知金日成說,中國人已經決定不出兵,金日成最好把他剩余的部隊從朝鮮撤到中國和蘇聯來。

蘇聯駐北朝鮮大使史蒂科夫報告說,他已經向金日成轉達了斯大林的建議,金日成痛苦地表示他們將照此執(zhí)行。

中國幾經反復仍然決定出兵,是毛澤東個人深思熟慮后堅持的結果。

圖片

從當時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可以得出,斯大林對于中共剛建國就逼自己歸還中長鐵路和旅大港非常不滿——這是蘇聯在太平洋的出??诤臀ㄒ徊粌龈?,是蘇聯遠東戰(zhàn)略利益的支撐點,是沙俄自彼得大帝以來夢寐以求的戰(zhàn)略要地,是蘇聯出動百萬大軍打敗日本關東軍用鮮血收復的失地,并且得到蘇美英雅爾塔國際協定以及與國民黨政府簽訂的中蘇條約的確認。

蘇聯迫于壓力已經一讓再讓,最后只要求保留使用中長鐵路運兵和軍用物資的權利,竟然仍然遭到新中國抵制,這使他極為憤怒。在自己手里不明不白丟失祖輩歷盡千辛萬苦才得到的遠東太平洋戰(zhàn)略要地,他擔不起這個歷史罪責。明的既然不行那就來陰的。一邊繼續(xù)與中國談新條約,一邊馬上一反常態(tài)秘密與金日成聯系,支持朝鮮發(fā)動戰(zhàn)爭,特別囑咐金日成要對中國保密。而且處心積慮提前退出了安理會。

這里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促使蘇聯不得不發(fā)動戰(zhàn)爭,那就是美國當時以臺灣作價碼拉攏中國,后來怕中國不滿意,又加碼把朝鮮半島這個中國的傳統勢力范圍用來吸引拉攏中國,盡管這些都不是美國自己的東西。美國聲稱放棄朝鮮半島,意思就是美國放棄南朝鮮而蘇聯也要放棄北朝鮮,這是將蘇聯的軍,相當于是要把蘇聯擠出太平洋。

如果美國沒有對蘇聯將這么一軍,蘇聯即使失去中長鐵路,卻還保有朝鮮。以后讓朝鮮成為蘇聯衛(wèi)星國,蘇聯還是可進入太平洋,只是沒有現成的優(yōu)良港口而且還要另修鐵路,不太方便。而美國這種方式的緊逼使蘇聯沒有了退路,把蘇聯逼到了必須挑起戰(zhàn)爭的境地。

斯大林敢于破壞自己簽署的雅爾塔協定,一反常態(tài)支持金日成出兵攻打駐有美軍的南部,單方面逾越雷池,卻在聯合國會場和朝鮮戰(zhàn)場均不出面或不直接出面,目的就是要暫時犧牲北朝鮮換自己重新進軍東北的理由或借口。讓美國占領全朝鮮,蘇聯就可以名正言順進軍東北保護自己的中長鐵路(
當時的中長鐵路蘇聯是有所有權的)。然后再以中立者身份在聯合國會場出面,以維護和平的名義要求美國遵守雅爾塔協定退回三八線。這樣朝鮮并不會丟,也保住了蘇聯的遠東太平洋戰(zhàn)略要地,更重要的是使中國擺脫美國的拉攏,處于蘇聯的嚴格控制之下。

斯大林可謂老謀深算,但有一點他萬沒有料到,那就是新中國這個昔日的東亞病夫竟然敢出兵對抗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聯軍,尤其是在自己拒絕提供空軍支援后還決定出兵,而且居然一開始就把聯合國軍打得落花流水,打回了三八線。

按他的盤算,朝鮮在美國干預后兵敗,金日成在東北流亡,美軍兵臨鴨綠江,威逼東北——新中國的工業(yè)中心。在中國危急并無力御敵時,就會來求他蘇聯幫忙抵抗美國,或者蘇聯直接以保護自己的中長鐵路為由強行駐軍東北,使剛剛簽訂的歸還中長鐵路旅大港協議成為一紙空文,并使中國處于蘇聯的牢牢控制之中。

但是戰(zhàn)爭結果卻完全出乎意料,不僅蘇聯沒有駐軍東北的借口,而且反而使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幾乎超過了蘇聯,至少是再也不可能讓朝鮮成為蘇聯衛(wèi)星國了,等于蘇聯把朝鮮這個進入太平洋的跳板也丟掉了,完全失去了遠東太平洋,相當于被趕回寒冷的低緯度地帶。

從軍事角度看,朝鮮半島是一個狹長地帶,當時北朝鮮軍隊長驅直入孤軍深入,其兩側后方非常空虛。在美國已經軍事干涉后,這是一個明顯的嚴重問題。中國多次指出美軍有在仁川元山等地登陸的危險,甚至幾次向朝鮮和蘇聯表示可幫助防守,否則朝鮮人民軍只能大踏步后退。

金日成向斯大林請示,斯大林不理睬,竟然說朝鮮這點困難算不了什么,相信朝鮮一定能挺住并取得勝利,致使美軍順利實施了仁川登陸。等到美軍已經呈現絕對壓倒優(yōu)勢,金日成迫不得已直接向中國求助后,斯大林才不得不也做做樣子要中國出兵支援。由此可見,蘇聯開始根本就不愿意中國出兵。

在美軍橫掃朝鮮半島,局勢已經非常不利后,因空軍支援問題談不攏,中蘇雙方10月初在蘇聯黑海討論后已經決定中國不出兵,斯大林當時就迫不及待通知金日成去東北建立流亡政府,這才是蘇聯的真實意圖。蘇聯說空軍需要兩個半月準備,純粹是一個借口。

朝鮮戰(zhàn)爭是蘇聯自己挑起的,而且戰(zhàn)爭已經進行了三個多月了,蘇聯空軍卻還再需要兩個半月準備,這根本就說不過去,剛剛打完二次大戰(zhàn)的蘇軍怎么可能要這么長時間準備。別說是兩個半月,再過一個月朝鮮就亡了。斯大林說的兩個半月準備,那就是要到12月底,正好跟麥克阿瑟當時計劃的結束戰(zhàn)爭回家過感恩節(jié)在時間上驚人地一致,等于是戰(zhàn)爭已經結束了,蘇聯空軍才準備好。

毛澤東得知沒有空軍支援后,仍然堅持要出兵,要求蘇聯盡快按承諾的不短于兩個半月出動空軍支援。在得知中國仍然決定出兵后,斯大林再次指示莫洛托夫轉告周恩來:蘇聯將只派遣空軍到鴨綠江北岸的中國境內駐防,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后也不準備進入朝鮮境內掩護中國人民志愿軍作戰(zhàn)。得知這一消息的毛澤東于17日再度緊急將彭德懷和高崗召回北京,并推遲了部隊入朝時間。當然,毛澤東最終還是和彭德懷等達成了一致,必須出兵。

蘇聯不提供空軍配合支援,就是希望中國知難而退不出兵,萬一出兵也必敗于美國為首的強大的聯合國軍。而毛澤東幾經反復仍然堅持出兵,極有可能是他作為當事人早就洞察到了蘇聯發(fā)動戰(zhàn)爭的意圖,只是不便說出來而已。

美國在1950年初宣布防御圈不包括朝鮮半島和臺灣。其實美國這時候這樣說是大有深意,因為當時毛澤東正在莫斯科因受冷落而大發(fā)牢騷,美國說的不包括臺灣和不包括朝鮮半島都是為了向中共示好,想拉攏新中國。

金日成不明白美國人說這話的真實含意和前提條件,他天真地以為美國放棄南朝鮮了。而斯大林正好利用這一點誤導金日成,信誓旦旦地說要幫助金的統一大業(yè),讓北朝鮮以卵擊石去攻打駐有龐大美軍顧問團而且就在驕橫的麥克阿瑟眼皮子底下的南朝鮮。

圖片

中國如果不出兵,首先就是北朝鮮的殘余部隊會呆在東北抗美,形成國中之國。然后蘇聯必然會以保護自己的中長鐵路為名駐軍。

最好的結局,蘇聯駐軍東北后,美國在蘇聯的要求下妥協并退回三八線,東北、北朝鮮及中國東海等都成為蘇聯的勢力范圍;而最壞的結局,類似當年在東北搞日俄戰(zhàn)爭之類的悲劇可能又會重演。當然,美國后來也有可能意識到了蘇聯出兵東北的可能性,所以也不敢再出全力,擔心是為蘇聯作嫁衣裳,最后甚至將不懂政治、一心要逞強來捍衛(wèi)自己榮譽的麥克阿瑟趕走。

中國示弱不出兵還有一個可能結局,那就是,美國如果不向已經成功駐軍東北的蘇聯妥協,而是支持蔣介石政權占領南部中國,美蘇可能會再來一次雅爾塔式會談重新瓜分中國。中國的“滿、蒙、回、藏”在美蘇的主持下獨立,國共兩方以長江為界分治,中國成為四分五裂的彼此敵對的多個國家。這將比一分為三的印度更慘。

所以,中國不出兵或者不是一出手就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后果都將是非常嚴重的。
正是朝鮮戰(zhàn)爭勝利對國際上及新疆西藏等分裂勢力所產生的巨大震撼力,才使中國得以保全不被肢解,才使中國有一個和平的建設環(huán)境。

中國通過朝鮮戰(zhàn)爭使國防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尤其是空軍幾乎白手起家鍛煉成長到了世界中等以上水平,美國人驚呼:中國幾乎是一夜間就跨入空軍強國行列。而國際國內達到的政治影響效應更是不可估量。

朝鮮戰(zhàn)爭時中國不存在選邊站,中國是為自己而戰(zhàn),并不是因為一邊倒或要交投名狀才抗美援朝??姑涝瘶O大地激發(fā)了國內人民的自信心和熱情,生產力突飛猛進,中國經濟得到飛速恢復和發(fā)展,土改剿匪等各項工作都能順利推進。西藏新疆等國內外分裂勢力都受到極大震懾。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更是今非昔比。

為何在剛建國有求于人時,毛澤東要逼蘇聯歸還中長鐵路和旅大港?中長鐵路和旅大港是蘇聯的西伯利亞連接太平洋的戰(zhàn)略樞紐,不趕快拿回來尤其是不卡住中長鐵路,蘇聯勢力將進入中國內海并在東北扎根,中國東北等地也會跟蒙古類似成為蘇聯的勢力范圍,蘇聯太平洋艦隊將在中國內海游弋,等于是蘇聯控制了中國的內海。而失去內??刂茩嗍亲⒍ㄒ鰢?,明清朝都是失去內??刂茩嗍陜韧鰢?。

如果不是毛澤東有敏銳的歷史眼光,建國第一件事就是堅持要收回東北權益,并力排眾議毅然出兵抗美援朝;如果不是英勇的志愿軍用鮮血生命保住了朝鮮,中國早已經被肢解,中華民族也不可能存在。所以說毛是大救星是一點也不夸張的。

圖片

朝鮮戰(zhàn)爭勝利后,近兩萬蘇聯僑民也被“熱烈歡送”走,蘇聯勢力被驅除出東北。戰(zhàn)爭結果使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幾乎超過了蘇聯,等于蘇聯把朝鮮也丟掉了。赫魯曉夫為挽回局面,防止中國倒向美國,只能加大投入,全力援助中國建設。然后試探性地提出建立中蘇聯合艦隊和長波電臺基地,妄圖長駐中國內??刂浦袊⑤椛涮窖螅瑓s被毛澤東斷然拒絕。蘇聯的太平洋艦隊只能退回海參崴被敵對的日本韓國天然封鎖,其航母因無立足點而消亡。

有了朝鮮這個屏障,中國內海的安全得到進一步強化。中國在初步完成工業(yè)化和清洗掉親蘇派后,實施了聯美抗蘇的“遠交近攻”戰(zhàn)略。

朝鮮對中國的屏障作用至關重要,問題的實質其實還是毛主席那句話: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中國下一步需要整合朝鮮半島、臺灣乃至日本,沖出美國的包圍堵截,實現對東亞的主導,最終把美國勢力趕回美洲去,這才是真正的中華復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