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以為,活著沒有什么意義。 作家羅曼·羅蘭卻說:“和書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p> 是的,你覺得人生沒有意義,那是因為你讀書太少。 你怎么賦予人生意義,人生就有什么意義,認知真的很重要。 回頭再讀一讀小時候的課文,作為普通人的你就會明白,人生的意義,早有原型。
01 《背影》:人活著,是為了送走上一代、養(yǎng)大下一代。 寒風冷冽的冬天,朱自清收到祖母過世的消息,并馬不停蹄地回老家奔喪。 辦妥了老家的一切,他要離開老家,從浦口火車站搭車,繼續(xù)外出謀生。 父親朱鴻鈞送他到車站,然后翻過月臺,買了橘子。 朱自清看著父親蹣跚的背影,熱淚盈眶。 文章中寫道:“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是啊,多么擔心,這一別就是永別。但擔心也沒用,時間催人老,也催生一代又一代。 祖輩沒有了,父輩就老了;父輩老了,兒女就中年了;兒女中年了,孫輩就來了......
一個人最大的善意,就是孝順父母。順理成章,人最應(yīng)該有的意義,就是管好自己的家庭。 生老病死不能抗拒,但是我們要明白,老人過世了,家還在,后代也在蓬勃。 把家庭里的人管好了,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一輩子也值得了。 02 《孔乙己》:人活著,你笑笑我,我笑笑你,就是一輩子。 說起孔乙己的一生,很多人會嗤之以鼻吧。 他那么迂腐,讀書多,但也沒有什么用處,還是窮困。 但是他存在,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多余的。
拼盡全力,也就是活成了別人眼里的“笑話”。但是也是別人生活的一面鏡子。 人在社會上混,若是沒有了“對照”,那就沒有辦法體驗到自己的幸福,也不知道自己有多沒用。 比較別人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很好,也就笑了;比較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活得不好,然后奮力一步,也就笑了。 活一天,就笑一天,這一天就特別有意義。哭哭啼啼的,那就白活了。 不管在人群里,還是在家庭,單位,親戚朋友聚會,大家都笑了,這日子就舒坦了,也符合大家的初衷。
03 《范進中舉》:人活著,拼盡全力,就為了幾兩碎銀。 小時候讀書,看到范進中舉之后,瘋了,然后被岳父打了一巴掌,又醒過來了。課堂里就哄堂大笑。 這個范進,就是封建時代的讀書人的悲劇人物。 但是我們到了中年,把范進的人生完整地看,就會發(fā)現(xiàn),他雖然上半生很苦,也很窮困,還靠岳父支持才能不餓著。但是他的后半生是很滋潤的。 中舉之后,地方的鄉(xiāng)紳就對他刮目相看,不僅給他銀子,還給他房子。 安排好了家庭里的一切,他繼續(xù)出發(fā),考上了進士,做了官。 讀書和不讀書,就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 有人說:“讀書不苦,不讀書才苦?!贝_實是這樣的,十年寒窗,你真的不要浪費,否則你會看不到未來。 當然,你錯過了學校的書,還可以到社會上讀書。
別把讀書說得太高大上,也不要把自己的工作說得多偉大。你最應(yīng)該想到的,就是讀書了,有了好的工作,能夠養(yǎng)家糊口,輕松一些,那就對了。 在養(yǎng)家糊口的基礎(chǔ)上,再去考慮貢獻自己,行善積德,也會更容易。 生活無憂無慮,你感受到活著,多少有一點福氣;生計沒有保障,活下去就煩躁。 04 《故鄉(xiāng)》:人活著,故鄉(xiāng)再好,也要追求詩和遠方。 魯迅回到故鄉(xiāng),做了幾件事:和玩伴見一面,賣掉老宅,把母親接到身邊,告別鄰居。 本以為玩伴閏土,會如從前一樣熱情大方,但是彼此見面,閏土喊了一句“老爺”,讓人心酸。 老宅有感情了,但是老家也沒有親人在,還不如賣了,免得荒廢了。 至于鄰居,感情不那么好,甚至有一點點厭惡。 你回到故鄉(xiāng),是否也有和魯迅一樣的感受呢?
是啊,路在腳下,希望在前方,我們不能停下來。 為了生活,奔波一生,遠走他鄉(xiāng),你覺得無奈,但是故鄉(xiāng)的人覺得你有本事。你的無奈生活,其實是別人苦苦追求的詩和遠方。 當我們老了,總能希望能選擇旅居生活,或者和老伴一起出去走走,去哪里都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風土人情。 雖然我們普通,但是不能固步自封,走出去,海闊天空。
05
人活著,就要一直讀書,同樣的書在不同的年齡,讀出不同的滋味。 走過人生的坎坷,回頭看,書里的故事,就是人生的劇本。 千萬不要認為,人生沒有任何意義,總要積極去寫自己的劇本,就算當下的悲劇,也要寫成喜劇。 一輩子,普普通通的,忙忙碌碌的,開開心心的,就好。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