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同時代人、法國的托克維爾(AT 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只在美國逗留九個月,就寫出了至今仍被世人贊譽的名著《論美國的民主》?!盵1]該書認為建立一個新世界必須有新的民主原理,而在托克維爾那個時代,“這樣的國家只能是美國”[2]。該書在歐洲有十種文字譯本,“英國和美國就有60多個英文版本”[3]。歐洲對美國是仰望的:“切不要讓美國人談論歐洲,他們一談起歐洲,總是表示非常自負,而且還很看不起歐洲。”[4] 然而托克維爾也指出:“美國人希望在自由之中享受平等,在不能如此的時候,也愿意在奴役之中享用平等?!盵5] 他還強調:“美國的聯(lián)邦憲法,好像能工巧匠創(chuàng)造的一件只能使發(fā)明人成名發(fā)財,而落到他人之手就變成一無用處的美麗藝術品?!?span>[6]“墨西哥照搬美國的憲法,并未使墨西哥富強。”[7] 與中國關系最直接的是一條不起眼注釋:“在我看來,中國是以最集權的行政為被統(tǒng)治的人民提供社會安逸的最好代表?!艺J為,中國一旦對歐洲開放,歐洲人就會從它那里找到世界上現(xiàn)存最好的行政集權的典范?!盵8] 托克維爾似乎有所預感到“中國特色道路”,這個預感與馬克思《鴉片貿易史》驚嘆的“比任何詩人敢于想象的”詩意相吻合,后者刊發(fā)于新世界《紐約每日論壇報》。[9]大衛(wèi)·哈維(David Harvey)《馬克思與<資本論>》的末章標題是:“中國或許未曾料到,自己竟然成了全球資本主義的救世主,但這就是現(xiàn)實。”[10] (摘自《讀資本論》,陸曉光,光明日報出版社2022年,第285頁) 注釋 [1][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iii. [2][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iii. [3][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ii. [4][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353. [5][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624. [6] [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186. [7][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v. [8][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101. [9] 馬克思.鴉片貿易史[M]//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83. [10] [美]大衛(wèi)·哈維.馬克思與《資本論》[M].周大昕,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3. 加微信,防失聯(lián) 朋友圈里有廣告,介意的請慎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