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小學娃的爸媽,大多都聽過這樣一句“諺語”:
別摧毀孩子專注的能力 看似是調(diào)皮孩子的“通病”,實則暴露了家長對孩子專注力問題缺乏認識。 那些專注力差的孩子,其實都是父母一手“造就”的。 不信你可以回想下,以下這些行為自己有沒有做過? 孩子正在寫作業(yè),家長不是送水,就是坐在一旁“監(jiān)工”; 孩子解不出題目,急得爸媽奪過冊子就要演示給孩子看... 還有的父母,更累心—— 辛辛苦苦從網(wǎng)上搜羅來一大堆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恨不得在孩子身上全都試一遍。 結(jié)果卻適得其反。 嚴重的,還會讓孩子對學習喪失信心,走向自暴自棄。 事實上,父母的這些行為,都是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 多鍛煉孩子記憶的能力 記憶力訓練導師劉慧說過: “孩子學習上的問題,80%都和記憶力有關(guān)。” 普通孩子和學霸之間,差的也不是天賦,而是記憶力的強弱—— 記憶力好的孩子,想象力豐富,學習效率高; 記憶力差的孩子,知識點易混淆,情緒容易波動、愛發(fā)脾氣,成績很難進步... 有位來訪者媽媽就問我: “孩子上三年級后,成績下滑嚴重,脾氣也莫名其妙變大了,是不是提前進入青春期叛逆了?” 其實很多家長,都和這位媽媽想的一樣。 誤以為孩子愛犟嘴、脾氣爆,總跟自己對著干,是情緒問題。 實則不然。 “三年級現(xiàn)象”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它不僅是拉開孩子間差距的分水嶺,也是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第一道坎兒。 這是由內(nèi)外兩個因素共同影響所導致的。 對內(nèi),7-11歲孩子的大腦發(fā)育,正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原先只要上課認真聽、課后勤復習,大家都能考個不錯的分數(shù)。 現(xiàn)在不光要記得住,還要記得準、會聯(lián)想,才能夠不輕易丟分。 對外,9-12歲的孩子,既處在小升初的關(guān)鍵期,也是情緒的波動期 孩子學習效率低、做題慢,容易跟自己慪氣。 平時寫作業(yè)拖拉磨蹭,也是出于擔心媽媽檢查、害怕批評的緣故。 只有找準了病根,才好“對癥下藥”。
從小學到高三,有超過17000個知識點要熟記。 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必須從記憶力入手。 但有的家長卻很崩潰: “娃已經(jīng)背了不下十幾遍,就是記不住。” 這是因為孩子的記憶方法過于單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