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在什么樣的組織里、團隊中,總有很多分歧、甚至是對立,這個時候誰最能團結(jié)人、誰就能擁有最大的影響力。 而團結(jié)是要以相同點、一致點為出發(fā)點和基礎(chǔ)的,沒有相同點、一致點,那也就不可能有出發(fā)點。這是需要注意的第一點。 比如,毛主席在八七會議上的發(fā)言,第一句就是,
在這個贊同點之后,再處理各種分歧,最后轉(zhuǎn)入革命的共同目標(biāo)、以之為贊同點。
這是“正——反——正”的公式的運用。 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技巧,贊同——反對——贊同,即形成一種“正——反——正”的表達和行動結(jié)構(gòu),就可能使得能把組織和團隊真正團結(jié)起來。推而廣之,就有, 1、表揚——批評——表揚 2、團結(jié)——斗爭——團結(jié) 3、團結(jié)——批評——團結(jié) 4、獎勵——懲罰——獎勵 5、贊同——反對——贊同 6、肯定——否定——肯定 在這樣的結(jié)構(gòu)下,就既處理了分歧和不一致、又鞏固了團結(jié)和一致。 比如,
這就是通過提出一個目標(biāo)、提出一個任務(wù),以任務(wù)和目標(biāo)為大家的贊同點,然后在運動中反對錯誤的東西,然后再在出路上形成贊同。 比如,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正——反——正”的這個公式,可以升級為:“正——正的證明——反——正——正的證明”, 1)完全同意,就是贊同。 2)并且補充證明自己的贊同——是更加有力量與更加迅速發(fā)展的正確方針。 3)不同意,就是反對。 4)最后,提出具體的任務(wù),并預(yù)計任務(wù)完成時間,這是補充自己贊同的證明。 在這樣的結(jié)構(gòu)下,就比較容易、減少阻力的說服了人,并且把對方統(tǒng)一、團結(jié)到自己提出來的任務(wù)上。 并且在“反”的同時——要提出正確的做法,即是在這個公式下,可以再納入一組正反面——即錯誤和正確的正反面,提出正確的做法,就可以縮短由錯誤走向正確的等待時間。 也就是說這個公式,可以進一步提升為——“正——正的證明——反——正(正確的做法)——正的證明”,或者是在正的證明里提出了正確的做法。 比如,毛澤東處理張國燾事件時,
這就是從肯定開始,然后是否定,接著給了一條出路——拋棄錯誤、從頭做起,為了證明有出路(肯定),又給出了肯定的證明,
這樣就一時的團結(jié)了他,只不過張?zhí)亓⒁约褐亩染又埂⒔K歸還是格局不夠,但也正是在這樣的處理下張?zhí)亓⒌呐炎円矡o所作為。 在“正——正的證明——反——正——正的證明”這個公式下,這個“反”的尺度就可以更大些、走得也更遠些,這樣就能使對錯誤批判的更深入一些,形成更堅固、更廣泛的團結(jié)。 比如,
顯然,毛主席實質(zhì)上是不同意這幾位將軍的做法的,但毛主席仍然以贊同開始,贊同的是對方行動的臨時性質(zhì),反對的是對方行動的長期性質(zhì),同時提出他們最終的正確做法,并把他們統(tǒng)一到最終的出路上來。并且這里也包含了贊同的證明——能打一二個勝仗——即是對其行動的正面可能性加以證明、以證明自己的贊同。 所以,這是辯證法中一個團結(jié)不同意見的人的有效辦法,通過這個公式的執(zhí)行——這種分歧極大的淡化了、而指出正確的做法——又極大的壓縮了從錯誤走向正確的等待時間。 |
|
|
來自: Silvia0929 > 《毛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