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中成藥,送給洗頭發(fā)大把掉頭發(fā);頭發(fā)白得比較早;整個人就像紙糊的,動不動都出就感冒;經常盜汗腰酸,血壓低,頭暈頭疼的你,收藏備用,用時不慌! 1、洗頭發(fā)掉一大把,渾身無力——收藏備用——養(yǎng)血生發(fā)膠囊 【功能】具有養(yǎng)血祛風,益腎填精的功效。 【主治】用于血虛風盛、腎精不足所致的脫發(fā),癥見毛發(fā)松動或呈稀疏狀脫落、毛發(fā)干燥或油膩、頭皮瘙癢;斑禿、全禿、脂溢性脫發(fā)與病后、產后脫發(fā)見上述證候者。 2、頭發(fā)白得有點早、有白頭發(fā)——“收藏備用”——五子衍宗丸 【功能】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養(yǎng)陰黑發(fā)。 【主治】用于氣陰不足,津枯消瘦,勞傷失血,心悸,頭昏眼花,健忘,失眠,須發(fā)早白。 3、反復口腔內壁潰瘍、生瘡——收藏備用——一清顆粒 【功能】清熱瀉火解毒,化瘀涼血止血。 【主治】用于火毒血熱所致的身熱煩躁、目赤口瘡、咽喉牙齦腫痛、大便秘結、吐血、咯血、衄血、痔血、咽炎、扁桃體炎、牙齦炎見上述證候者。 4、夜里驚醒一身汗、愛出虛汗——收藏備用——玉屏風顆粒 【功能】益氣、固表、止汗。 【主治】用于表虛不固,自汗惡風,面色?白,或體虛易感風邪者。 5、欲望過強,盜汗,耳鳴——收藏備用——知柏地黃丸 【功能】滋陰清熱。 【主治】用于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干咽痛,耳鳴,小便短赤。 6、低血壓、吸收不好,身上發(fā)熱——收藏備用——補中益氣丸 【功能】調補脾胃,益氣升陽,甘溫除熱。 【主治】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食少腹脹、體倦乏力、動輒氣喘、身熱有汗、頭痛惡寒、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癥。 7、經常頭痛、偏頭痛——收藏備用——六經頭痛片 【功能】疏風活絡,止痛利竅。 【主治】用于全身頭痛、偏頭痛及局部頭痛。 疏風活絡,止痛利竅。用于全頭痛、偏頭痛及局部頭痛。 8、脾胃虛寒,手腳冰涼暖不熱——收藏備用——附子理中丸 【功能】溫中健脾。 【主治】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9、甲狀腺腫大,扁桃體發(fā)炎——收藏備用——夏枯草膏 【功能】清火,明目,散結,消腫。 【主治】用于頭痛眩暈,瘰疬,癭瘤,乳癰腫痛,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乳腺增生癥,高血壓癥。 10、心里一直慌、睡不好覺醒得早——收藏備用——舒肝解郁膠囊 【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安神。
【主治】適用于輕、中度單相抑郁癥屬肝郁脾虛證者,癥見情緒低落、興趣下遲滯、入睡困難、早醒、多夢、緊張不安、急躁易怒、食少納呆、胸悶、疲乏無力、多汗、疼痛、舌苔白或膩,脈弦或細。 10個中成藥,送給晚上睡覺有欲望但力不從心;大把大把掉頭發(fā),腰酸腿軟;心里煩躁,吃東西不消化,肚子脹;半夜心口疼;睡覺不踏實,一夜起來7、8次的人,收藏備用 1、一洗頭,頭發(fā)大把大把掉,頭上有白發(fā),腰酸腿軟——收藏備用——天麻首烏片 【功能】具有滋陰補腎,養(yǎng)血息風的作用。 【主治】用于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耳鳴、口苦咽干、腰膝酸軟、脫發(fā)、白發(fā);血管神經性頭痛、脂溢性脫發(fā)見上述證候者。 2、40歲之后,晚上睡覺有欲望,力不從心,腰酸腿軟,手腳冰涼——收藏備用——五子衍宗丸 【功能】具有補腎益精的功效。 【主治】用于腎虛精虧所致的yang wei不育、遺jing早xie、腰痛、尿后余瀝。 3、吃東西老不消化、嘔酸水——收藏備用——柴胡舒肝丸 【功能】舒肝理氣,消脹止痛。 【主治】主治肝氣不舒,胸脅痞悶,食滯不消,嘔吐酸水。 4、冠心病、心絞痛——收藏備用——速效救心丸 【功能】具有行氣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脈血流量,緩解心絞痛的功效。 【主治】用于氣滯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 5、夜里失眠、心慌睡不好,看不清東西——收藏備用——磁朱丸 【功能】鎮(zhèn)心,安神,明目。 【主治】用于心陽偏亢,心悸失眠,耳鳴耳聾,視物昏花。 6、耳鳴耳聾、音量不大就聽不清——收藏備用——益氣聰明丸 【功能】益氣升陽,聰耳明目。 【主治】用于耳聾耳鳴,視物昏花。 7、晚上起夜三四次上廁所——收藏備用——復方石韋膠囊 【功能】清熱燥濕,利尿通淋。 【主治】用于小便不利,尿頻,尿急,尿痛,下肢浮腫;急慢性腎小球腎炎,尿道炎。 8、嘴巴味道大、口水發(fā)味惡臭難聞——收藏備用——保和丸 【功能】具有消食,導滯,和胃的功效。 【主治】用于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 9、記性差老是忘事、睡不好覺——收藏備用——柏子養(yǎng)心丸 【功能】補氣,養(yǎng)血,安神。 【主治】用于心氣虛寒,心悸易驚,失眠多夢,健忘。 10、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心慌,渾身沒勁,——收藏備用——歸脾丸 【功能】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之功效。 【主治】主治心脾兩虛和脾不統(tǒng)血所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黃,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一張“淺眠方”,送給不眠人!治不順心、睡得淺,兩三點就醒 昨天晚上,你睡好了嗎?睡得好——這三個字,對中年人、老年人來說,是多么渴望的一件事兒。 年紀越大,越能體會這三個字的珍貴。 在我的后臺上,每天都有朋友,向我咨詢關于睡眠的問題。 現(xiàn)在,我給你說一張小辦法。這個小辦法,我將其命名為“淺眠方”,意思是專治淺眠、睡得不深。 你來看看吧—— 準備中藥夜交藤5克,合歡花5克,柏子仁3克,薄荷3克,大棗三枚。大棗切碎,其他藥物剪成小塊,然后一起放入大水杯里頭。用剛燒開的沸水來沖泡,悶蓋15分鐘后飲用。一邊喝一邊加開水。白天一劑,晚上一劑。 在調養(yǎng)的過程中,切記不要碰辛辣、刺激的飲食,少看體育比賽、電視劇和電影,努力保持心情的平和,避免受多余的刺激。 這個小辦法,我以前常用。但是遇上孕婦這類人的特殊人群,我不敢用。因為這里頭的部分藥材,是有抗早孕作用的。 它適合什么樣的人呢?我體會,就是最近這段時間,因為心中煩憂、心事重重,而導致夜臥不安、睡眠不實的人。說白了,就是這段時間不順心的事兒太多,導致晚上睡不好覺。 我記憶中最深刻的例子,是一個女性患者。當時,她的孩子在異地上大學。快畢業(yè)的時候,由于找工作的問題,娘倆發(fā)生矛盾。孩子想留在外地,她卻要讓孩子回到老家。就因為這個,她晚上睡不好覺,已經一個多禮拜了,常常半夜兩三點就醒來,白天的時候愁眉不展。 她來找我。我說,孩子的決定,大人替代不了。既然人家有想法,就要支持他。眼下最重要的,是把身體保養(yǎng)好。我給她出了一個主意,就是用上面夜交藤、合歡花、薄荷、柏子仁的辦法來泡水代茶飲。 這個人用了四五天之后,睡眠漸漸好轉了。 這里頭什么道理呢? 說來也簡單。其中的夜交藤、柏子仁,都是入心經的藥,可以養(yǎng)心中的陰血,寧心安神。其中的合歡花和薄荷,都是入肝經的藥,可以疏肝解郁,寧養(yǎng)肝魂。四味藥配合在一起,顯然是疏肝加寧心的用意。 疏肝和寧心,這兩件事兒,您可別小瞧啊。心藏神,肝藏魂。它們都和睡眠有直接關系。心事重重的人,則肝郁擾魂。肝魂不安,何來安眠?肝屬木,心屬火。肝木生心火。肝作為母臟,其氣不寧,作為子臟的心,又怎能安寧?所以,我們就心神失養(yǎng)。如此,神魂不安,能睡好才怪呢! 所以說,就疏肝解郁、養(yǎng)心安神。合歡花和薄荷恰好調肝,夜交藤和柏子仁恰好養(yǎng)心。兩相配合,恰到好處。 我個人體會,適合用這辦法的人,脈弦往往偏弦細,舌淡苔白,但沒有火象。如果你舌苔發(fā)黃了,舌質偏紅了,脈象弦而有力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好了。關于這個事兒,我就給你說這么多吧。不知道,我這一篇短短的文說,能幫到你多少。 我真心地希望,有失眠問題的人,能在中醫(yī)師、中藥師的辯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辯證的要點和具體的案例,我都給你寫清楚了。中醫(yī)治療失眠癥的十種療法 失眠癥即中醫(yī)的不寐, 輕者入寐困難, 或寐而不酣, 時寐時醒, 醒后不能再寐, 嚴重者可整夜不能入寐, 使人精神不振, 工作效率下降。早在《素問·逆調論》中就有“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記載,《金貴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中說:“虛勞虛煩不得眠”??梢娖浒l(fā)病原因不外乎虛實兩種, 正如《景岳全書·不寐》中說:“不寐證雖病有不一, 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 蓋寐本乎陰, 神其主也。神安則寐, 神不安則不寐; 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氣之擾, 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實, 無邪者皆虛”。失眠癥原因很多, 情志所傷, 勞逸失調, 房勞過度, 病后失養(yǎng), 五志過及, 飲食不節(jié)等因素, 均可使五臟陰陽、氣血失調, 心神不安導致本病。根據(jù)病因病機、臨床表現(xiàn), 總結歸納為 10 種治療方法, 既: ①疏肝泄熱法?、诨登鍩岱á邸∈韪魏臀阜ā、芙庥麴B(yǎng)血法 ⑤健脾養(yǎng)心法?、拮剃幗祷鸱ā、咭鏆怄?zhèn)驚法?、嘧剃幑叹ā、嵫a腎壯陽法 ⑩交通心腎法, 分述如下。 1 疏肝泄熱法 適用于肝郁化火型。證見:失眠, 急躁易怒, 胸悶脅痛, 不思飲食, 口渴喜飲,目赤口苦, 便秘, 尿黃, 舌紅苔白, 脈弦數(shù)。方劑選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炒棗仁、夜交藤各 30g, 白芍、茯苓、生地、龍骨、牡蠣各 15g, 丹皮、梔子、柴胡、當歸、黃芩、知母、香附各10g, 甘草5g。 2 化痰清熱法 適用于痰熱內擾型。證見:睡眠不安, 頭暈目眩, 痰多胸悶, 心煩口苦, 惡心納呆, 舌紅, 苔黃膩, 脈滑數(shù)。方劑選用溫膽湯加減:珍珠母 30g, 萊菔子 20g, 茯苓、神曲各 15g, 半夏、陳皮、枳實、竹茹、黃連、梔子各 10g, 甘草5g。 3 疏肝和胃法 適用于肝胃不和型。證見:兩脅脹滿, 胃脘痛, 呃氣, 惡心, 噯氣吞酸, 納呆, 心情郁悶, 失眠, 急躁, 舌苔白膩, 脈弦滑。方劑選用疏肝和胃丸加減: 夜交藤 30g, 合歡皮 20g, 茯苓、白芍、延胡各 15g, 川楝子、郁金各 12g, 柴胡、當歸、半夏、陳皮、木香、砂仁、竹茹、枳殼、藿香各10g。 4 解郁養(yǎng)血法 適用于肝郁血虛型。證見:失眠多夢, 易驚, 情緒低落, 傷心哭泣, 頭暈, 體倦,乏力, 記憶力差, 心悸, 氣短, 大便干稀不定, 舌淡,苔薄白, 脈弦細。方劑選用逍遙散加減: 白術、合歡皮各 20g, 白芍、制首烏、茯苓、柏子仁、炒棗仁各15g, 當歸、柴胡、遠志、菖蒲、五味子各10g。 中醫(yī)治療失眠癥的方法 (1)鄒云翔治療失眠癥的驗方 方名:清熱安眠湯 藥物:全當歸9g,生地15g,川芎2.4g,桃仁9g,紅花、黃芩、白蒺藜、蒲黃、龜板、麥冬、竹茹、龍齒、牛膝、夏枯草均為9g,柴胡、枳殼、陳膽星、甘草各3g,山梔6g,黃連0.9g,酸棗仁12g,火麻仁15g。 功效:養(yǎng)血行瘀,疏肝泄熱。 主治:失眠。癥見失眠通宵不能入睡,煩躁,頭昏,后腦及兩太陽*疼痛,口味干苦,大便干結,小溲黃赤,舌苔黃厚,脈弦細。 用法:水煎服,日1劑。 (2)魏善初治療失眠癥的驗方 方名:清鎮(zhèn)湯 藥物:胡黃連、鹽黃柏、旱蓮草、竹葉、貝母、龍眼肉、朱茯神、石菖蒲、遠志、龍齒、煅牡蠣、黃芪、當歸、白芍、熟地、沙參、甘草。 功效:益氣養(yǎng)血,清心瀉火,鎮(zhèn)靜安神。 主治:失眠癥。 用法:水煎服,日1劑。 中醫(yī)治療老年失眠癥 失眠癥不僅高發(fā)于年輕人,老年人也是高發(fā)人群,而對于中老年失眠患者,北京城建青年溝醫(yī)院失眠抑郁科專家首先建議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相應的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此后,可以應用中醫(yī)治療老年失眠癥。而對于中醫(yī)藥治療失眠,首先推薦的是一些簡便的食療方法,因為用飲食調治失眠,既方便,又可以避免服用藥物帶來的毒副作用。 根據(jù)個人體質、病因和癥狀的不同,失眠一般可以分為虛、實兩大類。其中屬實證的主要有:肝郁化火型和痰熱內擾型。屬虛證的主要有:陰虛火旺型和心脾兩虛型。所以在運用食療治療失眠時,應根據(jù)個人的臨床表現(xiàn)和證候特點,分別選用適合自己的食療方。 肝郁化火型 癥狀:失眠伴有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飲食、口渴喜飲、目赤口苦、小便黃赤、大便秘結等。 調治:柴胡決明子藥粥。取柴胡15克,決明子20克,菊花15克,冰糖15克,大米100克。先將柴胡、決明子、菊花三味水煎20分鐘,去掉藥渣,再與大米煮粥,趁熱加入冰糖至溶化。每天1次,一周喝3~4次,可以起到清肝降火、明目通便的作用。 痰熱內擾型 癥狀:失眠、頭重、痰多、胸悶、厭食噯氣、心煩口苦、目眩、苔膩而黃等。 調治:①竹瀝藥粥。取淡竹瀝15克,小米50克。先煮米成粥,粥將成時加入竹瀝水,攪勻,服食,每日1劑。②天麻陳皮飲。取天麻10克,陳皮6克,茯苓15克,白糖15克。天麻、陳皮、茯苓,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白糖至溶化。每日1劑,分2次飲用,還可起到和胃化痰的作用。 陰虛火旺型 癥狀:常見失眠伴心煩、心悸不安、頭暈耳鳴、健忘、腰酸背痛、五心煩熱、口干津少、舌紅等癥狀。 調治:①蘇軾麥冬飲。取麥冬5克,茯苓5克,人參3克。麥冬去心,與人參,茯苓共切薄片,用開水泡飲。也可以將人參換成西洋參,取其氣陰雙補的功效。②陰虛不眠并有口干、干咳者,百合粥較合適。用鮮百合100克,粳米100克洗凈,加水1000毫升煮至米爛。此粥不但可以幫助入睡,減少噩夢,還有美容養(yǎng)顏的作用。 心脾兩虛型 癥狀:常見失眠、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飲食無味、面色少華、舌質淡等癥狀。 調治:常用參龍燉豬心食療方。古有以臟補臟之說,心虛不寐吃豬心,有養(yǎng)心安神的效果。取黨參15克,龍眼肉12克,豬心1個,將豬心洗凈切塊,與黨參、龍眼肉同放燉盅內,加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后服用。每日1劑,可起到健脾、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 除了上述中醫(yī)治療老年失眠癥方法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飲食禁忌,不要過多食用辛辣食物,因為食辛辣食物能興奮中樞神經,從而加重失眠,所以酒、咖啡、可可等要注意限量或不用。還有,睡前飲茶往往使人興奮不已,且茶有輕微利尿作用,飲茶后易會導致夜尿頻多,也影響睡眠。 中醫(yī)治療瘀血阻絡型失眠癥 中醫(yī)說失眠主要是心的問題,可能是火,可能是虛。所以治療時分別用重鎮(zhèn)安神和養(yǎng)心安神。在這里介紹一下中醫(yī)如何治療瘀血阻絡型失眠癥。 (1)失眠的癥狀:入睡困難,易于驚醒,惡夢紛紜,或徹夜不寐,久治不愈,伴有煩躁不安,面部黧黑,肌膚甲錯,舌質紫暗,脈來不暢。 (2)失眠的病機:對于頑固性失眠癥,氣血失調是一個重要因素,大致可分為因瘀致病和因病致瘀兩大類。因瘀致病,多由血絡瘀滯,心脈受阻,心神失養(yǎng),陽不入陰,神不守舍,而致入眠不易,夢中驚魘;因病致瘀,多為頑固性不寐遷延日久,邪氣擴散,由氣傳血,由經入絡,此即“久病必瘀;。瘀阻已成,內擾心神,外現(xiàn)血瘀之征象。 (3)失眠的治法:活血化瘀。 (4)失眠的選方:血府逐瘀湯。 (5)失眠的用藥:柴胡12g,桔梗6g,枳殼9g,生地12g,當歸9g,赤芍9g,川芎6g,紅花9 g,桃仁9g,牛膝12g,甘草6g。 (6)失眠的方解:方中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活血祛瘀;牛膝破瘀血,導胸中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外達清陽,桔梗、枳殼開胸行氣,使氣行則血行;生地涼血清熱,配當歸以養(yǎng)血潤燥,使瘀祛而不傷陰血,甘草調和諸藥。本方既能疏肝理氣,又能活血化瘀,重在調整氣血平衡,可使陰陽平通而治失眠,符合《內經》“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平和;之意,王清任稱“夜不能睡用安神養(yǎng)血藥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7)失眠的加減:根據(jù)當代名醫(yī)顏德馨的經驗,本方加入磁朱丸、生鐵落,名叫活血鎮(zhèn)靜湯,其臨床療效更好。 中醫(yī)如何治療失眠癥 文章簡介:中醫(yī)認為失眠的原因多因心智不齊,所以在治療方面多補心,結合心理治療會達到不錯的療效.且中醫(yī)治療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副作用且不會產生依賴性. 中醫(yī)如何治療失眠呢?失眠的中醫(yī)治療方法介紹: 1、心脾兩虛:主癥是思慮過重、不寐或多夢易醒、面色無華、神疲乏力、懶語、心悸健忘、納差,或有便溏,舌質淡,苔白,脈細而弱。 治法是健脾益氣、養(yǎng)心安神。 方藥:黨參15克、當歸12克、元肉12克、白術15克、陳皮6克、木香6克、茯神12克、棗仁12克、遠志6克、炙草6克、夜交藤30克、合歡花10克、牡蠣10克(先煎) 2、心腎不交:主癥是心煩不眠,難以入睡、或徹夜不眠、心悸健忘、頭暈耳鳴、煩熱盜汗、口干、腰膝酸軟,男子易不振,女子月經不調,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降火,交通心腎。 方藥:黃連10克、 肉桂3克、黃芩10克、白芍15克、阿膠10克(后溶)、龜板30克、牡蠣1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 3、肝郁化火:主癥是煩燥易恕、胸脅脹滿、善嘆息、入睡困難、多夢易醒、口苦目赤、小便黃短、大便秘結、納差,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治法:清肝去火安神。 方藥:龍膽草12克、黃芩10克、山梔子10克、柴胡12克、木通6克、澤瀉12克、車前子10克、當歸10克、生地15克、茯神15克、郁金10克、生大黃5克、龍骨30克(先煎)、牡蠣10克(先煎) 4、心虛膽怯:主癥是心悸膽怯、難以入睡、易驚醒、恐怖不安、頭暈目眩、或嘔吐苦水,舌質淡胖,脈弦細。 治法:溫膽益氣安神。 方藥:人參9克、炒棗仁15克、遠志6克、熟地15克、半夏15克、茯神15克、竹茹9克、陳皮6克、枳實10克、石菖蒲10克 5、痰食積滯:主癥是睡眠不安、多夢易醒、胸悶痰多、噯氣吞酸、惡心,舌紅苔黃膩,脈弦而滑。 治法:清熱消導,化痰安神。 方藥:黃連10克、陳皮6克、茯神10克、枳實10克、竹茹9克、棗仁12克、生山楂30克、焦六曲12克、萊服子30克、連翹10克、生甘草6克、珍珠母30克(先煎)、琥珀2克 (沖服) 二仁粥:取柏子仁15克,炒酸棗20克,粳米100克。先將柏仁、棗仁搗碎,和粳米一同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適量蜂蜜,再煮一二沸,睡前服食。柏子仁有養(yǎng)心安神之功,酸棗仁補益肝膽,滋養(yǎng)心脾,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酸棗仁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而呈現(xiàn)鎮(zhèn)靜和催眠作用。此粥適用于失眠伴多夢易醒,膽怯心悸,屬心膽氣虛者。 桂圓蓮子粥:取桂圓肉(龍眼肉20克),蓮子30克,大米100克。將蓮子搗碎,和桂圓肉、大米煮成粥,臨睡前兩小時服食。桂圓肉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蓮子補脾、養(yǎng)心、益腎。此粥對心脾兩虛失眠兼心悸健忘、神疲肢倦、大便溏瀉稀薄、面色少華者尤為適用。 百合紅棗粥:百合20克,紅棗20枚,綠豆50克,大米50克。先煮綠豆至半熟,放入百合、紅棗和大米,再煮成粥,服食。早晚各一次。 百合清心安神,紅棗養(yǎng)胃健脾,綠豆清熱除煩,適用于夏季失眠及婦女更年期失眠伴有心悸、心煩、潮熱、自汗者。 生地黃粥:生地黃30克,炒酸棗仁30克,粳米50克。先將生地、酸棗仁水煎,取汁去渣,加米共煮成粥,晨起當早餐食之。生地黃清熱滋陰,酸棗仁寧心安神。適用于失眠兼心煩、心悸、頭暈、耳鳴、腰酸夢遺、五心煩熱,屬陰虛火旺型患者。 竹瀝粥:竹瀝水20克(藥店有售),小米100克。先煮米成粥,臨熟時下竹瀝汁,攪勻,晨起空腹食之。竹瀝有滌痰除煩,定驚之功。適用于失眠伴頭重、胸悶痰多、屬痰熱內擾者。 龍膽草粥:龍膽草10克,竹葉20克,白米100克。先用水煎龍膽草、竹葉,取汁加入白米煮成粥,代早餐食。龍膽草瀉肝降火,竹葉清心除煩。適用于失眠兼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小便黃、大便秘結,屬于肝郁 睡覺多夢:當歸、生地、紅花、牛膝各三錢,積殼、赤芍、甘草各二錢,桔梗、川芎各一錢半,桃仁四錢煎服。二劑可安然睡眠而夢少。 失眠:用花生葉煎水晚上喝,三日除根 夜交藤泡腳可以治療失眠?;蛴脜擒镙?0克熬水泡腳。 養(yǎng)生養(yǎng)血安神靠夜交藤 人們對中藥何首烏的傳說與功效比較熟悉,但對什么是夜交藤卻知之甚少。其實,兩者是同一植物的不同藥用部位,夜交藤是何首烏的藤莖,因夜里會自動相互交合而得名,藥用何首烏則是這種植物的塊根。 中醫(yī)認為,夜交藤性平無毒,味甘微苦,入心、肝經,有安神養(yǎng)血、祛風通絡的功效,主治陰虛血少、虛煩不眠、風濕痹痛、皮膚癢疹等癥。夜交藤的煎服劑量一般為10~30克,還可煎水外洗或搗敷外用。現(xiàn)將近年來主要的臨床應用簡介如下。 1. 失眠夜交藤具有養(yǎng)血安神作用,用于陰虛血少所致的失眠,常與合歡皮、酸棗仁、柏子仁、遠志等藥配合應用。 ①夜交藤麥豆湯:夜交藤10克,小麥45克,黑豆30克,加水煎煮取湯飲,日兩次。有滋養(yǎng)心腎、安神的功效,用于神經衰弱、心腎不交之失眠、心煩等癥。 ?、跒蹼u交藤煲:烏雞1只,洗凈入沸水中焯一下,再用涼水沖洗。夜交藤30克,洗凈用紗布包好,裝入雞肚內,將雞放于湯煲中,加入適量姜片、食鹽、黃酒及水,先用武火燒開,再用文火煲至雞爛熟,加味精適量即可食用,可用于頑固性失眠患者的食療。 ?、蹖幧窈蟿阂菇惶?、生地、百合各15克,浮小麥30克,炙甘草6克,紅棗7枚。用水濃煎,日服2次,臨睡前加服1次。具有養(yǎng)血安神功效,治頭昏乏力、耳鳴眼花、心悸多夢、入睡難等癥。 ?、馨采駵阂菇惶?、合歡皮各20克,酸棗仁、柏子仁、豬苓各15克,琥珀10克,隨證加減,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30日為1個療程,對失眠癥有效。 ?、菀菇惶僦啵阂菇惶?0克,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毫升煎取藥汁約300毫升;再加粳米50克,大棗2枚,白糖適量,煎至粥稠即可。晚上睡前1小時,趁熱食,連服l 0天為1個療程。適用于頑固性失眠、多夢及風濕痹痛癥。 1、治貧血 鮮桑葚60克,桂圓肉30克。燉爛食,每日2次。 2、治自汗、盜汗 桑葚、五味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3、治須發(fā)早白、眼目昏花 桑葚30克,枸杞子18克。水煎服,每日1次;或桑葚、首烏各30克。水煎服,每日1次。 5、治失眠健忘 桑葚30克,酸棗仁15克。水煎服,每晚1次。 10個中成藥,送給晚上睡覺有欲望但力不從心;大把大把掉頭發(fā),腰酸腿軟;心里煩躁,吃東西不消化,肚子脹;中藥治療失眠淺 談作者:鄧義衛(wèi),韋國麟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yī)院藥劑科 【摘要】 中醫(yī)將失眠癥的病因病機概括為化源不足,心神失養(yǎng);陰虛火旺,陰不斂陽;心虛膽怯,心神不寧;痰熱、實火擾動心神四個方面,在此基礎之上某些學者對其辨證論治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見解,醫(yī)家報道以中藥單方、復方治療失眠取得較好療效。中醫(yī)治療失眠癥方法多、效果好、不良反應少,但是還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在今后的研究中應予以重視。 【關鍵詞】 失眠癥;中醫(yī)藥;研究
失眠,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的睡眠。輕者入眠困難,或眠而不酣,時寐時醒,醒后不能再入睡;重者整夜不眠,并反復數(shù)年不愈,屬祖國醫(yī)學“不寐”范疇。失眠在臨床頗為常見,常常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和健康,且易誘發(fā)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中醫(yī)療法通過調整人體臟腑氣血的功能,常能明顯改善睡眠狀況,對失眠癥的治療獨具特色,現(xiàn)作者將近年來中醫(yī)藥治療失眠癥的概況總結如下: 1 病因病機 中醫(yī)關于失眠癥的病因病機認識[1]:①化源不足,心神失養(yǎng);②陰虛火旺,陰不斂陽;③心虛膽怯,心神不寧;④痰熱、實火擾動心神等。病位主要與心、肝、脾、腎關系密切。在此基礎上,張云程等[2]認為濕熱之邪亦屬本病的病因之一。陳己明等[3]認為氣滯血瘀是導致本病的病機之一。王翹楚[4]認為五臟功能失調皆能導致不寐,尤以肝為主。招萼華[5]介紹了祝味菊、徐小圃、陳蘇生等老中醫(yī)的臨床經驗,提示腎陽虛衰,虛陽浮越亦是病機之一。董德懋[6]強調陰陽在睡眠中的主導作用,認為人體陰陽失于和調,如老者之氣血衰、臟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肺氣盛、胃不和,則臥不安寧。 2 辨證施治 裘昌林[7]強調從整體出發(fā),臨床按邪正虛實辨證將本病分為9型,其中虛證分為心脾兩虛、心膽氣虛型;實證分為肝郁氣滯型、心火亢盛型、痰熱擾心型、肝膽濕熱型、食積胃氣不和型。虛實夾雜者分為陰虛火旺型、心腎不交型。虛證以補氣養(yǎng)血,養(yǎng)心安神為法;實證以疏肝理氣、清熱瀉火、滌痰化濕、消食和胃、活血化瘀等為治則;虛實夾雜則補虛瀉實,揆度陰陽以安心神。王翹楚對臨床多變的失眠癥以八證三型而分治。八證即肝木偏旺、肝陽上亢、肝郁瘀阻、肝胃不和、肝氣橫逆、肝郁化火、肝腎兩虧、膽氣虛怯。其中,肝木偏旺為失眠癥的發(fā)病基礎,而肝郁瘀阻是其病理轉歸。三型即虛型、實型、虛實夾雜型,并指出臨床上以肝郁瘀阻最多見,故治則需著重于平肝解郁、活血安神。邱德群[8]將失眠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由痰熱引起,多見于青壯年,治以清熱化痰為基本法,同時顧及疏肝健脾;另一種為陰虛火旺,多見于素體虛弱或久病之人,治以滋陰降火、養(yǎng)心安神。劉義生[9]將失眠分為七種類型:中老年人失眠,治以活血化瘀,改善腦循環(huán),自擬心腦通用方;青壯年男性失眠,自擬連理溫膽湯;青壯年女性失眠,方選甘麥大棗湯合二至丸;更年期失眠,自擬調肝安神湯;精神病早期以失眠為主者,方選加味礞石滾痰丸;焦慮綜合征,方選溫膽湯合梔子豉湯;考試綜合征,方選補中益氣湯加麻黃、生龍齒。郭賽珊治療失眠主要從調臟腑和祛病邪兩方面入手:調臟腑以腎肝脾為重點,滋補腎陽、疏肝健脾、三臟兼顧、辨證論治失眠;祛病邪以濕熱瘀血為先機,注重清熱祛濕和活血化瘀兩法的運用。黃壽人將失眠總結為四型:虛火凌心型,治以滋陰瀉火,自擬三子養(yǎng)心湯;胃氣擾心型,治以調理肝氣,方選逍遙散加味;血瘀阻心型,治以活血化瘀,方選血府逐瘀湯;血不養(yǎng)心型,治以養(yǎng)心安神,方選歸脾湯加遠志、茯神。牛永義在治療頑固性失眠上分三個方面:疏肝理氣安神,方選柴胡疏肝散;活血化瘀安神,方選血府逐瘀湯;祛痰化濕安神,方選溫膽湯。胡思榮在治療失眠中主要運用以下三種方法:一以清熱化痰為主,兼顧疏肝健脾;二以化痰為主,理氣為輔,寓行氣與活血之中;三依據(jù)中醫(yī)情志相勝的理論,運用“喜勝憂,憂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之以情勝情法。 3 單味藥治療 近10 年的臨床應用實驗研究中,單味中藥占很大比例,所涉及的藥物,也牽扯到了各個方面。王氏等[10]發(fā)現(xiàn)花生葉“晝開夜合”現(xiàn)象與自然界陰陽消長規(guī)律、人體睡眠與醒寤有同步一致的現(xiàn)象,通過研究和觀察,落花生葉治療失眠癥療效較好。李氏等[11]對生、炒酸棗仁催眠作用的實驗研究表明,生、炒酸棗仁水煎劑均有催眠作用,生棗仁催眠作用比炒棗仁起效快。王氏[12]獨用蟬蛻3 g,加水250 g,武火煮沸后再文火緩煎15 min,取汁飲用,屢試屢效,并認為蟬蛻治療失眠有奇效。王氏等[13]用靈芝菌液治療失眠癥60 例,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許英章[16]對于長期體弱畏寒不寐者,采用每日煎服一杯淫羊藿代茶,用量可從10 g 開始,如無不適,1 周后增至15 g,2 周后增至20 g。付美琴等[14]仿西醫(yī)晨興奮、晚鎮(zhèn)靜,自擬失眠方:(1)五味子30~60 g 搗爛,水煎,每晨空腹頓服。(2)炒酸棗仁30~90 g,水煎,每晚睡前頓服。 4 方劑治療 方劑以中醫(yī)辨證施治原理為指導,應用清肝瀉火,和胃化痰,滋陰降火,調補心脾,益氣寧神等方法,而使氣血調和,陰陽平衡,臟腑功能歸于正常。(1)中成藥:如張洪俊[15]辨治不寐,用逍遙丸疏肝健脾、寧心安神,治肝郁脾虛型不寐,每次6g,每日2 次。用血府逐瘀湯口服液行氣活血、疏肝解郁,治瘀血內阻型不寐,每次10 ml 加龍膽瀉肝丸5 粒,每日2 次。還有自行研制的有馬圣華等[17]的平肝育神沖劑,張紅等[18]的舒眠膠囊等。(2)湯劑:除繼續(xù)采用傳統(tǒng)的經方加減治療外,有些醫(yī)家自擬方藥,如王氏[19]用滋陰養(yǎng)血法治療手術后失眠35 例取得較好療效,基本方:酸棗仁、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熟地、木瓜、甘草、麥冬。腑氣不通者加苦杏仁、厚樸、大黃,有刺痛者加桃仁、紅花、丹參、赤芍,納差者加谷芽、麥芽、炒萊菔子、炒山楂、神曲,汗多者加黨參、黃芪、龍骨、牡蠣、山茱萸。龐氏王正宇[20]治療虛火上炎型不寐的導龍入海湯(生地、熟地、生龍骨、生牡蠣、懷牛膝、附子、肉桂、棗仁、夜交藤、丹皮、黃柏);陳群等[21]的安寐湯(生龍骨、珍珠母、夜交藤、棗仁、五味子、白芍、生地)。張繼嵐自擬安神湯(柴胡、丹皮、梔子、佛手、珍珠母、靈磁石、丹參、苦參、黃連、合歡皮、夜交藤、炒棗仁)治療失眠30例,有效率100%。陳濤等自擬益腎養(yǎng)血安神湯(生熟地、山萸肉、懷牛膝、桑寄生、枸杞子、遠志、五味子、黨參、當歸)治療失眠癥52例,總有效率82.6%。胡賓以高枕無憂散加味(太子參、炒酸棗仁、法半夏、石膏、丹參、龍眼肉、茯苓、枳實、竹茹、陳皮、麥冬、生姜、鹿角霜、甘草)治療頑固性不寐癥28例,總有效率92.7%。江曉生自擬首烏合衾湯(何首烏、珍珠母、夏枯草、百合、郁金、石菖蒲、茯苓、浮小麥、梔子、丹參)治療郁火不寐42例。李燕自擬珍珠母眠安湯(珍珠母、酸棗仁、白芍、丹參、郁金、五味子、甘草、黃連)治療失眠,總有效率91.4%。任向毅自擬養(yǎng)血清肝安神湯(黨參、生白術、茯神、炙甘草、龍眼肉、全當歸、黃芩、炒梔子、青龍齒、炒棗仁、遠志、香附等)治療失眠,有效率為95%。張志峰自擬清心安神飲(黃連、川芎、蓮子心、赤芍、當歸、遠志、豬茯苓、生牡蠣、生龍骨、滋石、珍珠母、合歡皮、夜交藤)治療失眠實證,總有效率為90%。劉榮東自擬安神方(琥珀末、合歡皮、夜交藤、五味子、酸棗仁、柏子仁、珍珠母、生龍齒、生牡蠣、刺五加、山茱萸、茯神)治療慢性重度失眠,總有效率91.1%。葉世龍、劉愛芹用鎮(zhèn)腦養(yǎng)心舒肝湯(珍珠母、磁石、龍齒、酸棗仁、柏子仁、夜交藤、茯神、合歡皮、遠志、麥冬、白芍、柴胡)治療失眠,治療組59例,有效率83.05%,對照組56例,有效率為80.36%。 5 討論 失眠屬于中醫(yī)學“不寐” 、“不得臥” 、“ 目不瞑” 范疇,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歷代醫(yī)家對其病因都有不同記載。清?林佩琴《類證治裁? 不寐論治》中說:“ 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痛。”《類經?不得臥》亦云:“凡五臟受傷,皆能使臥不安?!薄峨y經》曰:“人之安臥,神歸心,魄歸肺,魂歸肝,意歸脾,志歸腎,五臟各安其位而寢” 。失眠癥病位主要在于心,涉及脾、腎、肝、膽、胃,病理變化主要在于陰陽失調,陽盛陰衰,陽不入陰,陰陽失交,晝夜陰陽運轉失常;治療的關鍵在于調整陰陽的偏盛偏衰。用藥不可偏執(zhí)一臟一腑,不可拘泥一方一法,正所謂“病無常形,藥無常品,惟在人之善學善用耳?!北孀C施治,方能活法圓機,體現(xiàn)了中醫(yī)辨證的基本思想。 但是,目前的中醫(yī)治療失眠癥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臨床分型不統(tǒng)一、診斷標準不統(tǒng)一、療效評定標準不統(tǒng)一;在科研設計上不嚴謹,亟待進行嚴格的隨機、對照、盲法研究;有些方劑中使用的藥味多、藥量重,缺乏相應的安全性、耐受性觀察;基礎實驗研究鮮見,中醫(yī)藥治療失眠的機理研究尚不深入;多數(shù)報道僅限于經驗總結,對藥物作用機理等有深度的研究不多。期望相關研究中能引起重視,進一步提高中醫(yī)藥治失眠的療效。 失眠多夢中醫(yī) 中醫(yī)治療失眠多夢 “夢境”辨證型許多人都有失眠、多夢的經歷,若偶爾發(fā)生不足為怪,若徹夜難眠、怪夢紛紜,天天做夢,則是病態(tài)。單純服點鎮(zhèn)靜藥或安眠藥,效果不能持久,還易產生依賴,如能先辨證,分清寒熱虛實,再用中藥調理,效果往往會較好。除臨床表現(xiàn)外,“夢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為反映證型的標準之一,現(xiàn)簡述如下。 ●夢空中飛舞、腳下生風 多為肝血不足,虛熱擾神??捎檬斓攸S、山萸肉、柏子仁、夏枯草各15克,當歸、麥冬、梔子各10克,茯苓、白芍各18克,飛朱砂1.5克(沖),水煎服,日服1劑,每日2次。 ●夢下墜掉床、翻車跳崖 多為肝腎虧虛、陰精匱乏,常伴有頭暈目眩、腰膝酸軟、帶下清稀、陽舉不堅等癥狀??捎寐菇悄z、枸杞各30克,杜仲、川斷、黃精、肉蓯蓉、龍骨、山藥各15克,菖蒲10克,水煎服,日服1劑,每日2次。另可服食核桃、蓮子、魚類、麻雀蛋、阿膠等以補腎強精。 ●夢悲傷欲哭、憂思不解 多見于產后、更年期婦女,為陰陽失調或血虛神不守舍所致,多伴乏力心煩、呵欠連連、郁郁不樂等癥狀??捎弥烁什?、百合、白芍、棗仁各15克,紅棗10枚,浮小麥、生地各30克,天冬、龍骨各10克,水煎服,日服1劑,每日2次。若夜間抽搐加吳茱萸6克,蟬蛻10克。平時多吃魚類、雞、蔬菜等。 ●夢與鬼交、帶下自濁 多見于夫妻不睦、兩地分居者,為心腎陰陽不能交通所致,多伴有思念綿綿、情欲不暢、陽具易舉、夢后自帶或遺精自濁等癥狀??捎冒咨?、龍骨、牡蠣各15克,黃芩、白薇、知母、桂枝、遠志各10克,大棗6枚,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1劑,每日2次。若久病陰莖脹痛、帶下自濁乃瘀精敗濁阻滯精竅所致,加川萆薢、茯苓、虎杖各30克,木通、路路通、黃柏各10克,牽牛子6克,土牛膝15克。 ●夢亡靈死鬼、刀劍火光、血腥欲吐、胸悶腹脹 多見于體質壯實、氣火旺盛之人,為痰氣交阻、陽盛挾瘀、肝氣挾火所致??捎锰胰省⒋簏S、梔子各10克,茯苓、夏枯草各15克,山楂30克,桂枝、半夏6克,水煎服,日服1劑,每日2次。并服用中成藥龍膽瀉肝丸,每次6克,每日3次。 ●夢中追逐、氣喘連連 多為氣滯挾食挾熱證??捎貌窈?、山楂各15克,白芍、枳殼、連翹各10克,桔梗3克,檳榔、厚樸各6克,水煎服,日服1劑,每日2次。 如能參照以上方法,結合調理情志、飲食,治好多夢是不難的。 副主任醫(yī)師 張園 治療失眠的土方法1. 丹參30克,生地黃20克,酸棗仁20克,百合10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遠志6克,五味子10克,龍骨30克,牡蠣30克。水煎,每日一劑,早晚分服。主治心陰虧虛、心神失養(yǎng)之治療失眠的土方法。 2. 陳皮10克,竹茹10克,枳實10克,牡丹皮10克,梔子10克,半夏10克,茯神15克,黃連10克,生地黃10克,炙甘草6克,酸棗仁2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每日一劑,早晚分服。主治虛熱內擾之治療失眠的土方法。 3. 當歸20克,人參6克,柴胡10克,生地黃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枳殼10克,桔梗10克,牛膝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酸棗仁30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一劑,早晚分服。主治陰血不足、血行不暢之頑固性失眠。 4. 太子參10克,遠志6克,白術10克,黃芪30克,當歸20克,龍眼肉15克,茯神15克,夜交藤15克,酸棗仁20克,炙甘草6克,大棗5枚。水煎,每日一劑,早晚分服。主治心脾兩虛、心神失養(yǎng)之治療失眠的土方法。 5. 酸棗仁20克,甘草10克,大棗8枚,浮小麥15克,百合12克,合歡皮10克,夜交藤10克,竹茹10克,生地黃10克,麥冬10克,桑葚10克、黑芝麻15克。水煎,每日一劑,早晚分服。主治陰血虧虛、心神失養(yǎng)之治療失眠的土方法。 解少陽兼鎮(zhèn)靜安神治失眠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源于《傷寒論》:“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斌w現(xiàn)了和解少陽兼鎮(zhèn)靜安神的治法。 失眠,亦稱不寐,不得臥、目不瞑,多因情志所傷、勞逸失度、久病體虛、飲食不當?shù)?,造成陰陽失調,陽不入陰,輕者入寐不酣,重者整夜不寐。曾治袁某,女,43歲,2007年4月診。因家事紛擾難以入眠近一年,近半年來失眠逐漸加重,每晚輾轉反側,伴頭痛、心悸、易怒、便干,服鎮(zhèn)靜藥方能入睡片劑,舌紅脈弦數(shù)。證屬肝膽郁熱、心腎不交,取柴胡加龍牡湯去人參加郁金、茯神、合歡皮、炒棗仁等。每日一劑,連服7劑,已能睡眠近5小時,再加赤芍,服7劑,睡眠6~7小時,繼用丹梔逍遙散調理收功。隨訪一年未發(fā)。 焦慮癥屬中醫(yī)學郁癥范疇,多因情志不舒,氣機郁滯、痰瘀膠結而致。以情緒不寧、脅脹欲哭為主癥。曾治李某,女,36歲,2004年10月初診。月經紊亂、善悲欲哭、失眠多夢達一年多,近4個月加重,煩燥不安,如有人追捕,焦慮頭痛,入眠困難,少睡易醒,月經推遲,色暗有塊,脅痛食少,大便不暢。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數(shù)。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去人參、桂枝加熟地黃、制首烏、黃精、柏子仁。每日一劑,服5劑諸癥皆減,再服15劑,緊張焦慮基本消失,囑其加強自身飲食起居,隨訪一年未發(fā)。 活血化瘀法在失眠中的應用 中醫(yī)學認為,失眠以七情內傷為主要病因,常涉及心、脾、肝、膽、腎諸臟腑,在反復發(fā)作過程中,正氣損傷,久病多虛而致瘀血產生。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一種致病因素,對失眠的治療具有重要影響。 理氣化瘀:肝藏血,心主血脈,肝疏泄正常,心血運行通暢。失眠者每以情志變化為主因,又以失眠而加重五志逆亂、氣血失衡,心腦失于濡養(yǎng),神不安則眠不穩(wěn)。證見失眠多夢,睡易驚醒,胸脅脹滿,頭痛心煩,急躁易怒,神疲納少,舌苔薄白或黃,脈弦。方選柴胡疏肝散合桃仁四物湯加減:柴胡、郁金、香附、川芎、桃仁、紅花、白芍、熟地黃、夜交藤、合歡皮、珍珠母、甘草等。 涼血化瘀:情志抑郁,肝郁化火,火盛傷津,灼血動血,離經之血為瘀。證見失眠多夢,心煩易怒,面赤頭痛,耳鳴耳聾,或見齒衄,口渴不欲飲,舌紅少苔,舌質暗,或舌下靜脈曲張,脈弦或弦數(shù)。方選犀角地黃湯合二至丸加減:生地黃、生白芍、牡丹皮、女貞子、旱蓮草、白茅根、三七、側柏葉、合歡皮、炒棗仁、荷葉、黃精、赤芍、桃仁等。 清化痰瘀:思慮氣結,痰濁內生,久郁化熱,痰火郁滯,血行不暢,痰瘀交阻,擾亂心神。證見心悸失眠,口苦而干,嘔惡痰涎,神倦乏力,頭痛頭暈,大便不爽,腹脹納差,煩亂易驚,舌薄膩或黃膩,舌質暗,脈弦滑。選溫膽湯合活絡效靈丹加減:半夏、竹茹、枳實、陳皮、茯苓、黃芩、梔子、黃連、牡丹皮、膽南星、瓜蔞仁、丹參、制乳沒、桃仁、當歸等。 滋陰化瘀:素體陰虛,或嗜食肥甘厚味,加上臨時誘因,或憂愁不解,或生氣郁悶,或因大欲不達,導致君相火旺,火為陽邪,血受煎灼而致瘀,心神失養(yǎng),擾動心神而致失眠。證見失眠多夢,伴口燥干渴,手足心熱,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男子遺精,女子月經無定期,舌薄質紅,或舌前半部無苔或裂紋,脈細或細數(shù)或微芤。方選沙參麥冬湯、知柏地黃丸、血府逐瘀湯加減:北沙參、麥冬、白芍、生地黃、花粉、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萸肉、桃仁、紅花、赤芍、當歸、合歡皮、夜交藤、枳殼、珍珠母等。 溫經化瘀:寒為陰邪,最易傷人陽氣,溫煦鼓動無力,導致氣血失于溫煦,血運不暢,形成瘀血,不能宣通經絡,心腦失其濡養(yǎng),神不安則眠不穩(wěn)。證見失眠心悸,多夢易醒,四肢不溫,頭目眩暈,脘腹冷痛,食少便溏,手足麻木,舌苔薄白或膩,脈沉細或沉弦。方選黃芪桂枝五物湯合當歸四逆湯加減,藥用黃芪、桂枝、白芍、生姜、干姜、制附子、補骨脂、細辛、川芎、五靈脂、丹參、烏藥、蒲黃、甘草等。(吳沛田) 主治神經官能癥 失眠多夢驗方 組成 黨參15克,白術15克,陳皮15克,半夏10克,枳實10克,竹茹10克,茯神15克,膽南星10克,石菖蒲10克,遠志10克,炒棗仁20克,柏子仁20克,合歡皮15克,夜交藤15克,龍骨30克,牡蠣30克,珍珠母30克。 功效 健脾祛痰,安神定志。 主治 神經官能癥。癥見失眠,煩躁,多夢,伴頭痛,眩暈,多愁善感,疑慮妄想,驚悸夜游,哭笑喜怒無常等,舌質紅,苔薄,脈弦細。 用法 水煎服,日1劑。 方解 失眠多夢一癥多為神魂不安所致,主要責之脾虛,心肝火盛,蒸濕成痰,痰火交阻而心煩不寐,噩夢紛紜,大腦得不到休息則變生他癥。此方健脾祛痰,安神定志,鏟除病因,則病得愈。方中黨參、白術補氣健脾;半夏健脾燥濕化痰,降逆和中;竹茹清熱和胃化痰;陳皮理氣消痰,溫胃止嘔;枳實降逆破氣,消脹;石菖蒲芳香,開心氣利九竅而逐痰;遠志、炒棗仁、柏子仁化痰寧心安神;合歡皮解郁安神;夜交藤養(yǎng)心安神;龍骨、牡蠣、珍珠母平肝潛陽,安神鎮(zhèn)驚,諸藥合用,共奏鎮(zhèn)驚化痰,安神定志之功。 加減 痰盛者加天竺黃祛痰;肝郁氣滯者,女性患者加香附、烏藥,男性患者加香附、黃連;熱盛者加黃芩、黃連清熱;躁擾不安者加琥珀、朱砂鎮(zhèn)驚安神;頭痛者加天麻、鉤藤、白蒺藜緩急止痛;大便干結者加大黃、瓜蔞仁潤腸通便。 田維柱,男,1942年生于遼寧省沈陽市,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第三、四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yī)、針灸教學、醫(yī)療和科研工作多年,擅長用針灸和中藥治療內、外、婦、兒等各科疾病,特別是對中風、疼痛、眩暈、不寐、郁證、癲癇等神經系統(tǒng)疾病有較深研究,對眼針治療更有專長。 著有《中華眼針》等3部專著;在省級以上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有4篇在國外雜志發(fā)表;已完成科研課題3項,分別榮獲沈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和遼寧省科技創(chuàng)新三等獎。 主治失眠肝氣不舒 心神失養(yǎng)方藥:柴胡、木香各9克,白芍、丹參各 12克,檀香、五味子各6克,玉竹、熟棗仁各 20克,夜交藤、生龍骨、牡蠣各30克。 加減: 心煩口苦加梔子、黃芩各8克;痰多胸悶者 加陳皮、膽南星各9克,去玉竹、五味子;口干便秘加生地、玄參各12克;易驚醒加琥珀粉4克沖服。 水煎服,每日1劑,7天為1個 療程。 主治:失眠肝氣不舒,心神失養(yǎng)型。 療 效:治療42例,顯效33例,好轉7例,無效2 例。 呂超然 主治失眠心腎不交型治失眠藥:甘草、麥冬、知母各10克,朱茯神、小麥各30克,酸棗仁、大棗各 20克,丹參、玄參、柏子仁各15克,遠志、五味子各8克,合歡花6克。 加減:盜汗加煅牡蠣30克;心煩加百合、淡竹葉各10克,夜交藤15克;耳鳴加蟬蛻10克,牛膝15克;便秘加生地15 克,火麻仁20克;腰膝酸軟加桑寄生、杜仲各15克;五心煩熱加鱉甲(先煎) 30克,地骨皮10克;因情緒波動而起加柴胡、竹葉、合歡花各10克。 每日1 劑,水煎2次,混合,分4次服。10天為 1個療程,4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主治:失眠心腎不交型。療效:治療32例,治愈6例,顯效13例,好轉12例,無效1 例??傆行?6.8%。 關海山 中醫(yī)漢方幫助入眠的食材中醫(yī)漢方里有許多可以幫助入眠的食材,可以幫你應付各種惱人的睡眠困擾,只要睡得好,就能維持迷人的體態(tài)與好氣色。 玫瑰花解壓力 玫瑰花屬寒性,可紓解因壓力引起的肝臟不適,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 小妙方——將五六朵玫瑰花拿來泡茶,在白天有壓力時飲用效果最好。 蓮子清心 蓮子味甘澀屬于平性,任何體質都適合飲用,可以解決心脾的問題,當天氣悶熱晚上入眠不易,蓮子有清熱解煩悶的功效。 小妙方——可以使用約15~20g的蓮子做成甜湯,非常適合夏天飲用。 百合除煩悶 百合味甘微苦,屬微寒性,有潤肺的效果,當你常常憂郁、躁郁煩悶時,可以幫助你清心安神容易入睡。 小妙方——燉煮湯品時,可加入15~20克的百合,幫助解憂。新鮮百合也可用中火清炒,加少許鹽,非常鮮甜美味。 小麥安神、恢復元氣 小麥味甘屬于涼性,含有豐富的維他命 B,可以修復肝臟,也有收斂盜汗、安定神經的功效。 小妙方——特別推薦小麥1兩、甘草1~2錢、紅棗2~3錢所制成的甘麥大棗湯,很適合在心煩無法入睡、有點小恍惚的時候飲用。 龍眼干舒緩緊張恐懼 龍眼干味甘屬于溫性,有幫助神經傳導的效果,對失眠、健忘、受驚嚇也有很好的安神功效。 小妙方——使用約10~15克的龍眼干,搭配木耳、蓮子或紅棗煮成甜湯來飲用,或直接單吃。(明沙) 兩種安神藥治失眠秋冬季天氣干燥。中醫(yī)認為,火為燥之漸,燥邪侵人人體后,若是過盛則會轉化成火熱,燥熱擾亂心神則會出現(xiàn)失眠,常會伴有多夢、心悸、煩熱等癥狀。可用中成藥來安神潤燥。 天王補心丸 主要由生地、天門冬、麥冬、五味子、茯苓、柏子仁、酸棗仁、當歸、丹參、遠志等組成。具有養(yǎng)心安神的功效,適用于素體陰虛加之外感燥邪產生的虛煩心悸、失眠、精神衰疲、多夢健忘、大便干燥、舌紅少苔者??诜?,溫開水送下,每日服1—2次,每次1丸(大蜜丸,6—9克)。 酸棗仁口服液主要由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等組成。具有養(yǎng)血安神,清熱除煩的功效。適用于體內燥邪太盛所致煩躁不得眠、心悸、頭目眩暈、咽干口燥者。口服,每次1—2支,每日2—3次。 菖蒲茶治失眠多夢 茉莉菖蒲茶 功效 用于心悸健忘、失眠多夢等癥。 做法茉莉花、菖蒲各60克,青茶100克,研成粗末。每用20-30克,放暖水杯中,沖入沸水,蓋悶10分鐘后,代茶隨意飲用。 菖蒲豬腎粥 功效 滋陰補腎,用于腎虛腰痛等癥。 做法菖蒲9克,五味子12克,豬腰1付,蔥白7根,大米100克。菖蒲、五味子先煎,去渣留汁,再將蔥白、大米、豬腰同煮熟,加作料食之。 菖根百合飲 功效 清熱和中。用于大便干結、小便赤短等。 做法菖蒲根、鮮百合各30克。菖蒲根洗凈,切成小段,鮮百合洗凈,同置鍋中,加清水700毫升,大火煮開5分鐘,改小火煮30分鐘,濾渣取汁,分次食用。李明峻 失眠多夢治療方處方:柴胡12克,當歸、白芍各15克,白術、炙甘草各10克,薄荷3克,生姜3片,茯神30克。 加減:心脾兩虛型加遠志5克,黃芪30克;肝郁化火加龍膽草5克,梔子10克;痰熱內擾型加竹茹10克;陰虛火旺型加酸棗仁15克,知母5克;氣滯血瘀型加益母草、丹參各15克。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7天為1療程。 主治:失眠。 療效:治療3l例,痊愈15例,有效14例,無效2例。 治失眠癥二偏方1.陳皮15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甘草5克,竹茹15克,枳實15克,生龍牡各25克,黃芩10克,熟軍5克。主治因憤怒,心情不暢或驚恐等引起的夜不能寐或夜睡多夢。用法:水煎做湯劑或做成散劑,每劑50克,開水泡飲或做成丸、片均可,每服5克。 2.當歸15克,白芍15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炒棗仁15克,香附15克,陳皮15克,菖蒲15克,遠志15克,茯神15克,黃連7.5克,龍齒15克,甘草5克。主治神經衰弱或因勞思過度或憂郁不舒引起的疲乏無力,精神倦怠,夜間失眠日久不愈。用法:水煎服,日1劑,或做蜜丸,每服10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