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感覺到,自己已經(jīng)很難專注地去做一件事了? 正準備工作呢,突然想起來上個的月報銷還沒處理,過一會又開始惦記假期行程,有憧憬有興奮還有一絲對節(jié)后慌亂的擔憂。 等回過神來,ppt 只寫了個標題。 有時候更絕。本來想查個東西,拿起手機想起家里衛(wèi)生紙沒了,于是打開淘寶逛了半小時,買完忽忽悠悠點開了微博關(guān)心起國際局勢。 兩小時后驚覺:我剛才要干啥來著?? ![]() 根據(jù)《2022 國民專注力洞察報告》顯示,當代人的連續(xù)專注時長,已經(jīng)從 2000 年的 12 秒,下降到 8 秒。 背后原因或許很復雜,但有一條咱絕大多數(shù)人都逃不掉:爆炸式的信息、繁忙的多線工作,讓腦子嚴重超負荷了。 紛繁的想法、感受、待辦混雜在一起,擠爆了大腦 ?? 內(nèi)存,它的運行速度、思考效率自然會下降。 從神經(jīng)學角度看,這些隨機的認知活動會消耗大腦能量的 60% 左右,而大腦在執(zhí)行具體任務時,能量消耗也就 5%。 這也是為啥,我們經(jīng)常覺得事兒沒干多少,腦子卻轉(zhuǎn)不動了,要么很難專注要么轉(zhuǎn)頭就忘,宛如青年癡呆。 ![]() 你要問咋辦,往根兒上講就是遠離手機 + 找個清閑的活。但,懂得都懂,說易行難。 所以,咱不妨換個思路。既然腦子里塞了太多東西會卡頓,那能不能把它們倒一倒、清理一下? 能,而且方法極其簡單——Brain Dump(大腦傾倒),俗稱就是寫下來。 ![]() 給腦瓜減負、奪回專注力 寫下來真的管用 雖然 Brain dump 沒有明確的心理學定義,但它卻是很多高效大神都在用的方法。 如果一句話解釋,就是將腦子里所有的想法、點子、感受、任務都寫下來,將無形的思緒變成有形的文字記錄。 別有壓力。Brain dump 沒什么規(guī)則,不用講究措辭和標點,也無需考慮重要性和優(yōu)先級。 給客戶的第八版方案周五前要改完,寫。 想到開會要發(fā)言就緊張焦慮,寫。 好想和貓貓貼貼,寫。 ![]() 圖片來源:@Shawna 手寫的小日常 聽起來有點離譜對吧?寫下來不是更麻煩嗎,而且一點技術(shù)含量都沒有能解決啥問題? 說來挺反常識。比起記憶和存儲,人類的大腦 ?? 其實天生更擅長思考和決策[1]。 就像電腦 CPU,是中央處理器,而不是存儲設備。 但,我們卻經(jīng)常挑戰(zhàn)它的短板,以為腦子能裝下一切,任由各種信息雜亂地堆放其中。 這就好比電腦開了無數(shù)頁面,一旦你走神切到了另外一個,再想回到剛才的位置……可勁兒找吧,眼睛一閉一睜半小時過去了。 ![]() 如果你指望能記住這些七零八碎的想法,那更是從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別說記了,很可能一個手滑點成退出直接找不到了。 所以,要讓腦子變得清晰好用,方法呼之欲出:把存儲的活兒外包出去,交給更擅長的工具。 啥工具?紙和筆還有各種線上文檔、備忘錄,用它們?nèi)?、去記錄?/p> ![]() 圖片來源:小紅書 當你把那些縈繞不散的瑣事都放在紙上,就相當于把腦子里的東西,轉(zhuǎn)存到了一個可靠的外部載體上。 各種待辦都擺在明面兒上,不需要一遍遍通過回憶來檢查自己有沒有漏掉。 美好的靈感也能被妥帖存放,不再留下稍縱即逝的遺憾。 大腦空間釋放了,運行速度就恢復了,你就可以奪回專注力,更高效地處理手頭的任務了。 ![]() 除了這些樸素的道理,也有研究印證了 brain dump 的作用。 2021 年的一項實驗顯示,參加 brain dump 活動有助于降低學生的內(nèi)在認知負荷[2]。 還有個更直觀的對比研究,參與者觀看視頻后立即通過「寫下來」和「說出來」的形式回憶事件。一周后再次回憶,寫下來的參與者報告的信息正確率更高[3]。 再深入挖掘一番,我發(fā)現(xiàn)跟 brain dump 同根生,但更進階更復雜的記錄方式——日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益處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研究。 比如,一項發(fā)表在《JMIR Mental Health》上的試驗顯示,比起不寫日記,寫日記的參與者(每周寫 3 次,每次 15 分鐘,持續(xù) 12 周)的焦慮和壓力有所減少,心理恢復能力也有所提高[3]。 ![]() 如果對你來說寫日記的門檻太高,那 brain dump 就是絕佳平替。 當你的大腦被各種想法和念頭盤踞,感覺一片混沌心亂如麻時,別控制,brain dump 隨心寫,不花錢不費勁。 寫下來就是傾倒,就是解壓。 ![]() 具體怎么做 Brain dump? Brain dump 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沒有規(guī)則,把所有想法和感受自由地「傾倒」出來。 最初覺得這話有點虛,但我自己堅持了一段時間積累了一點經(jīng)驗后,發(fā)現(xiàn)這事兒的確沒啥門檻,硬要說方法的話,攏共分四步。 ?? 準備好工具 一只筆和一個本子,不挑,啥樣的都行。線上工具也可以,比如手機備忘錄、在線文檔。 總之,用你覺得最簡單、最方便的那個。(我個人更傾向于手寫,在紙上寫寫畫畫很有存在感,也更容易幫我捋清思路) ![]() ?? 挑一個時間 多數(shù) brain dump 的受益者會選擇在早起開寫,這樣基本能保證接下來的一整天腦瓜都是清爽明朗的。 當然,在工作間隙或者晚上睡覺前進行「傾倒」也沒問題,很隨意不講究。 ? 第一次嘗試可以定個鬧鈴 這步不是必須的,但如果你是第一次 brain dump,思緒積壓得太多太久,可能會出現(xiàn)開閘泄洪,倒也倒不完的情況。 不妨設置個 5~10 分鐘的鬧鈴,然后快速開寫,寫到你感覺壓力減輕,可以長舒一口氣了為止。 ?? 寫點什么 覺得自己寫作能力徹底退化,根本不知道該寫啥?別怕,給你打個樣: 隨手記錄待辦 · 寫完 brain dump 稿子并發(fā)布 · 跟主編掰扯選題 · 學習沒有業(yè)績?nèi)绾螌懠径瓤偨Y(jié) · 開會時偷摸鍛煉 · 點一杯奶茶不另外加糖 · 拿快遞 · 給梔子花澆水 …… 隨手宣泄情緒 · 聽說這兩天有地磁暴,好消息:不影響上班 · 辛苦寫的稿子讀者為啥不點贊! · 同事吃完飯?zhí)ü煞牌?,但為什么我會好奇還偷偷聞了一下?。。?/span> …… 隨手記錄有用信息 · 每天做長文本閱讀,也可以鍛煉注意力,穩(wěn)定精神狀態(tài)。 · 堅持 15 分鐘不看手機,做到就給自己一些小獎勵,能逐漸擺脫它的控制。 · 逛公園 20 分鐘理論:哪怕啥也不干,也能恢復能量。 · 越是心累,越要動起來。肢體上的「勞」正是精神的「回血劑」。 …… 怎么樣,是不是很簡單?咱都不用去想是不是要分類、歸檔、顆粒度要細到啥程度這些高階問題。 就是個寫。寫下來,內(nèi)心的想法、念頭就可以順著筆尖和鍵盤傾瀉而出,讓大腦卸掉冗余和壓力,從而有精力去思考和加工。 該說不說,作為一個 P 人,我覺得這個方法真的很友好。 實踐了一段時間后,不說專注力大改善,但至少寶貴的認知資源騰出來了,做事兒的效率會有所提升。 而且更重要的是,當我意識到寫下來這種最簡單最笨拙的技巧,就能幫我解放大腦,我就不太會跟自己較勁了。 記不住就記不住,有那么多好用的存儲工具,為啥非要為難大腦。 腦子轉(zhuǎn)不動就找方法恢復,沒必要一直在困境里打轉(zhuǎn)走不出來。如同身體問題可以對癥下藥,精神世界也是可觸碰、可改變的。 而這種確定感和可控感,正是焦慮的反義詞,是撥云見日找回能量和快樂的清晰線索。 ![]() 討論 你還有什么恢復專注力的小技巧? 歡迎來評論區(qū)嘮嘮 作者 ![]() 齊德龍 人好比盆中鮮花 生活就是一團亂麻 本文關(guān)鍵詞:Brain dump、專注力、注意力、大腦 歡迎大家使用號內(nèi)搜,在FeelBetter內(nèi)搜索你需要的科普。 參考文獻: [1]David Allen《getting things down》 [2]Yunni Handayanie, Adi Rahmat, Didik Priyandoko.(2021).Brain dump activites to overcomes student's intrinsic cognitive load in reproductive systems online learning.Jurnal pengajaran MIPA, 26, No 2. [3]Miura, H., & Matsuo, K. (2021). Does writing enhance recall and memory consolidation? Revealing the factor of effectiveness of the self‐administered interview.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35(5), 1338-1343. [4]Smyth, J. M., Johnson, J. A., Auer, B. J., Lehman, E., Talamo, G., & Sciamanna, C. N. (2018). Online positive affect journaling in the improvement of mental distress and well-being in general medical patients with elevated anxiety symptoms: A preliminar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MIR mental health, 5(4), e11290. |
|
|
來自: 老鷹666 > 《頭腦、記憶、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