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頭; 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切莫放手。 ——《菜根譚 概論》 大意: 身處順境被主人恩寵,往往隱藏著禍患,所以一個人春風得意時應該見好就收,盡早覺悟; 遭受挫敗,有時反而會使一個人走向成功之路,因此失意時千萬不可就此放棄追求。 啟發(fā): 盈滿必虧,否極泰來。 《老子》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凡事都要注意辨證地看問題。 處于順境,意氣風發(fā)時,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要保持足夠的清醒。 身處逆境也不輕言放棄,失敗是成功之母,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保持淡定從容的姿態(tài),給未來一個機會。
〔2〕 涉世淺,點染亦淺; 歷事深,機械亦深。 ——《菜根譚》 大意是: 一個剛踏入社會的人閱歷雖然很淺,但是所沾染的各種社會不良習慣也比較少; 一個飽經(jīng)世事的人,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城府也隨著加深。 啟示: 天道忌巧,大智若愚。 社會是一所大學校,人生是一個大舞臺,練達與樸魯、曲謹與疏狂常常是相對應的。 在處理人情世故方面,練達和圓滑固然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抱樸守拙,不要因為只求練達而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與人交往,選擇樸實和真誠、豁達和灑脫,放棄聰明機巧和圓滑世故,都是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
〔3〕 蒼蠅附驥,捷則捷矣,難辭處后之羞; 蔦蘿依松,高則高矣,未免仰攀之恥。 ——《菜根譚》 大意: 蒼蠅落在駿馬身上,跟著駿馬飛馳,雖然跑得很快,卻難以逃避跟在別人后面、依附于人的羞恥; 蔦蘿纏繞依附在松樹身上生長,雖然爬的很高,卻不能避免攀附他人的恥辱。 啟發(fā): 現(xiàn)實社會中,每個人的發(fā)展和成長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可以借力,但絕不能依附,否則容易失去自我。 依附別人獲得的利益,享受的只是暫時的榮華富貴,要想取得成功,就應該保持獨立的信念和氣節(jié)。 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才能受人尊敬,靠自己生活,靈魂都是安寧的。
處世不退一步處, 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 如何安樂? ——《菜根譚》 大意: 人生在世,不懂得該退卻時需要退卻的道理,那么就會像飛蛾撲火、公羊頂墻那樣,這樣的人生如何能夠安寧快樂呢? 啟發(fā): 懂得退卻,是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退卻不是軟弱,而是一種智慧。 吳國敗亡后,范蠡看出越王這個人只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選擇急流勇退,離開了勾踐。 范蠡離開時,勸說文種,“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讓好友文種也離開勾踐,免得遭遇殺身之禍。 文種不信。不久后,勾踐下令將文種賜死了。 范蠡和文種的進與退,決定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5〕 忙處事為,常向閑中先檢點,過舉自稀。 動時念想,預從靜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菜根譚》 大意: 總是為事物忙碌奔波,但在閑暇時一定要及時審視、反省自己,錯誤的舉動自然就會減少。 行動時的各種設想,如能預先心平氣和地周密規(guī)劃部署,行動時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急躁情緒和各種妄念。 啟發(fā): 三思而后行,靜能生慧。 看清別人很容易,看清自己好難,而看清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span> 做任何事情,考慮周全,能自省的人,必定不是庸俗的人。 《大學》中提到:“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得”。 只有鎮(zhèn)靜沉穩(wěn)才能心安,心安考慮問題才能夠細致縝密,考慮問題細致縝密才能夠有所收獲。
〔6〕 晝閑人寂, 聽數(shù)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 夜靜天高, 看一片云光舒卷,頓令眼界俱空。 ——《菜根譚》 大意: 白天,閑暇清凈的時候,聽鳥兒婉轉(zhuǎn)悠揚地鳴叫,不由得感覺耳根清凈通透; 夜晚,天空晴朗,萬籟俱寂,白云在月亮的光芒中,緩緩飄動,自在地舒展,頓時讓人眼界大開。 啟發(fā): 寥寥數(shù)語,將閑適之情刻畫的細致入微,一片清幽之境躍然紙上。 人生忙忙碌碌,學會忙里偷閑,適時地放松心情,聽音樂悠揚,聞鮮花幽香,賞云卷云舒,品味人生怡然淡泊的時光。 調(diào)節(jié)心態(tài),使自己有清醒的頭腦和從容的心境,面對紛繁復雜的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