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袍啼雀(王新明) /文(摘錄) 已巳年(1749)蔣士銓作《鳴機(jī)夜課圖記》,同年還寫了鄱陽竹枝詞十一首,據(jù)傳當(dāng)時引起鄱陽官員與鄉(xiāng)坤的猜忌,言說蔣士銓游戲文字,對鄱陽多有譏諷。這段公案說得有聲有色,我們且來讀詩,看其中有怎樣的乾坤玄機(jī)。 一、小巷烏衣舊姓王,翰林門第比金張。今人喜說前朝盛,十八坊前剩幾坊。 二、靈芝門是舊官門,秋草寒煙泣艷魂。王府山頭菜花滿,人家寥落似孤村。 三、山頭靈芝不重生,止水亭荒面面春。寒食紛紛踏青去,了無麥飯寄孤臣。 四、大龍橋下水迢迢,小龍橋畔柳蕭蕭。不及門前月波好。幾家移居會龍橋。 五、接官亭下系浮艄,方物傳來一水遙。滿載冰瓷夸大賈,青花樣子是官窯。 六、板橋風(fēng)雨畫橋煙,系虎橋頭墓碣懸。不解陶公一抔土,殘碑三郡草芊芊。 七、湖堤明月罷彈箏,春水桃花不進(jìn)城。歲歲祓除思太守,年王廟里紙錢輕。 八、水閣窗明背講堂,里湖花暖睡鴛鴦。范家堤剩黃茅屋,更有誰家游冶郎。 九、浮舟寺下麗人行,薦福寺前春水深。 幾隊紅妝一聲槳,小舟搖到伴鷗亭。 十、帆檣一字估舟排,正午開頭尚未開。 日暮新橋簫鼓佛,張王廟里賽神來。 十一、儂影孤于雙港塔,郎身遠(yuǎn)似喻坊船。三十六灣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灣灣相望不團(tuán)圓。 先看第一首,烏衣舊巷人事更迭原屬正常,不能扣借古貶今的帽子,高帽雖好必須對頭型。二三首差不多意思,只是對歷史榮枯興衰的人生感悟。這本來就是文人墨客尋常性情之聲語。睹物情動隨口便來,不然何故謂詩人。有喜有悲有情人也。 第四首,作者原住月波門下,愛屋不止,完全是點(diǎn)贊一片,情不自禁。 五首是饒河航運(yùn)景象,人情虛張惟妙惟肖。六七八也不過睹景思人,對當(dāng)時景物略有微詞, 但古今情景大抵如此,走一處吟一處,應(yīng)遇而思生,哪有那么多的針鋒相對處心積慮。 第九首又寫到浮舟寺,一幅春水麗人圖。 寺前春光,空空色色,有人情的溫暖歡喜。 第十首描張王廟的賽神會,鄱陽的風(fēng)俗民情破紙而出。估舟帆檣靜靜延于正午,日暮時分,乍聽得新橋簫鼓沸騰,定是張王廟里的各路神像溯江而來。好不威武鬧熱! 最后一首借景喻情,情是生生世世秋水相望而不得的男女觴情,傷而不悲,見塔見船。尚有三十六彎河景,曲折有致。彎彎不圓何嘗不是人間常態(tài),人們千百年來不也包容自得了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