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自見故明低調(diào)不自是故彰Keep a low profile ①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老子·道經(jīng)·第二十二章》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自我顯現(xiàn)的炫耀自己的才華與智慧,反能更能保持明智; 不自以為是,反而能夠使自己的長處更加彰顯; 不自我夸耀,反而能夠得到別人的認(rèn)可和贊譽,從而獲得真正的功勞; 不自負(fù)、自大、自我膨脹,所以才能夠保持長久。 確實,一個人的智慧,不需要刻意的在人前去表現(xiàn),你越刻意顯得越愚昧。 古話有云“大智若愚”,《菜根譚》上也有句名言“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只有將聰明才智隱藏起來,不輕易顯露,方能達(dá)到明智和成功的境界。 藏拙是一門學(xué)問更是一種智慧。清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曾用“難得糊涂”四個字來形容這種智慧。 他用實踐告訴我們,在特定情況下保持一種模糊不清的狀態(tài),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紛爭和困擾。 在生活中,一個人的真實能力和功勞,并不是靠自我的吹噓和夸贊就能夠得到的。 而是要通過實際的行動和他人真正的認(rèn)可,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來。 一個自以為是、喜歡夸耀自己的人反而會讓人產(chǎn)生反感,即使你真正的有功勞,別人也不會真的放在心上。 蒙田說,自以為是乃是我們天生而原始的弊病。 所以克服了自以為是、愛夸耀自我的缺點,你就能勝過大多數(shù)的人。 拿破侖是法國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戰(zhàn)場上取得了無數(shù)的勝利,但他的自大也注定了他走不長遠(yuǎn)。 拿破侖自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他相信自己無所不能,甚至認(rèn)為自己可以征服整個世界。 然而,他的自大最終導(dǎo)致了他的失敗,他的野心過于龐大,最終被擊敗并流亡到圣赫勒拿島。 這也驗證了老子所言“不自矜,故長”的言論,自負(fù)、自大往往會帶來失敗,而謙虛謹(jǐn)慎則是成功的基石。 因此,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時刻保持謙虛、不自以為是、不自夸、不自負(fù)的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 如此,才能使我們正確認(rèn)識自己,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同時也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②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老子·道經(jīng)·第三十三章》 這句話的意思是,知道滿足的人富有,強勁奮進(jìn)的人有意志,不離失本分的人就能長久,身死而道存的人才是真正的長壽。 俗話說,知足常樂。知足的人天寬地廣,而不知足貪得無厭的人,縱使給他整個宇宙他也覺得狹窄。 老子認(rèn)為,一個人之所以能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是因為這個人心存高遠(yuǎn)的理想和宏大的奮斗目標(biāo)。 他同時也認(rèn)為,只有人的思想和精神方能長久地傳承下去,長久地活在人們心中。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是的, 人本來就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卻比鴻毛還輕。 所以,你雖然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通過努力奮斗來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廣度,盡量使自己的人生過的有意義。 ③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老子·德經(jīng)·第八十一章》 ③ 這句話的意思是,圣人不存占有之心,盡量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實;盡量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裕。在老子眼里的不爭,不是一種消極不為,也不是自我放棄,更不是對一切事物的摒棄,而是指的不伸展自己的侵占欲。有道之人懂得放下私心,不貪圖利益,不囤積財富,而是樂于與人分享并且善于幫助他人。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愿意奉獻(xiàn)和分享的人,同時也會因此獲得更多的心靈喜悅和豐厚的人生財富。相比之下,對于那些貪心、自私的人來說,他們囤積物質(zhì)金錢,卻永遠(yuǎn)無法獲得真正的滿足和快樂。希望我們也能夠?qū)W習(xí)圣人的謙遜和慷慨,不自私不貪婪,而是做一個樂于分享和幫助他人的人。相信這樣的你,必定會更加的快樂和富裕。 |
|
|